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BTC > Info

數字經濟背景下“NFT”的法律屬性與風險治理_NFT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來源:最高檢察院

編者按

乘“數”而上,智領未來。隨著“區塊鏈”“元宇宙”等數字經濟相關技術、概念在全球范圍的大熱,NFT等新興應用場景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NFT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新應用,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也正因其屬于新興領域,相關法律規范和監管規則尚不完善,在具有較高熱度的同時,極有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管理風險、網絡安全風險等,特別是其中的法律風險,已引起檢察機關密切關注。本期“觀點·專題”圍繞NFT的法律屬性與風險治理這一主題,邀請專家學者與實務部門人員展開多角度探討,敬請關注。

核心觀點

王霞芳

對于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業態,檢察機關要善于準確把握創新發展與違法犯罪的界限,既要依法保護“真創新”,又要能夠及時發現、精準懲治以創新之名行犯罪之實的“偽創新”,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孫山

數字作品NFT交易中涉及四類主體:著作權人、鑄造者、平臺和購買者。其中,著作權人和鑄造者可能出現身份重合,這也是維系交易的最理想狀態。但當著作權人和鑄造者身份不重合時,平臺的著作權合規治理就尤為重要。

阮神裕

在財產權視角下,消費者對其所購買的NFT數字資產享有的并非民法意義上的所有權,消費者也不能禁止他人對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進行訪問、復制或者傳播。消費者所享有的,只是一項禁止他人擅自篡改記載在區塊鏈上的NFT之歸屬的排他權。

王霞芳:

數字藏品,是指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出版物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其核心價值在于數字內容的資產化。作為新興產業,數字藏品在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文創事業發展,豐富數字經濟等方面的前景被廣泛看好。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2年5月發布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指出,要“推動文化存量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支持法人機構和公民個人依法合規開展文化數據交易,明確了鼓勵文化數字相關產業發展創新的大方向。但是,也應當看到,整個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行業規范、監管體系尚不健全,數字藏品作為NFT的一種應用形式,其本身帶有虛擬資產屬性,盲目無序發展易引發非法集資、詐騙、惡意炒作等多重風險,亟須引起重視。

火幣大學于佳寧:DeFi+資產上鏈有望開啟數字經濟新階段:10月21日,火幣大學《全球區塊鏈領導者課程(GBLP)》第五/六期金融模塊正式開課。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首先以《數字金融探秘》為主題開始授課。

于佳寧表示,目前區塊鏈核心產業鏈是公鏈(確權、清算),智能合約(分配)和EX(定價、交易),這是一個釋放流動性的過程。在DeFi時代,智能合約的作用大大加強,核心原則是提供一個全新的、無需許可的金融服務生態系統,DeFi正以拼樂高的方式搭建全球開放金融新型基礎設施,而DeFi+資產上鏈(ABT)有望開啟數字經濟新階段。[2020/10/21]

行業無序發展出現金融化傾向。2022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出臺的《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提到“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鑒于此,一些頭部數字藏品平臺明確禁止二次轉賬,或者僅支持限制條件下的無償轉贈,但在監管體系、行業規范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以“寄售”“轉賣”“回購”等名義直接或者變相開放二級交易的平臺也是存在的。部分寄售平臺的競價機制、短快買賣與違規設置交易所同《倡議》中規定的電子撮合、持續掛牌交易類似,還有的平臺通過自建“老鼠倉”進行價格炒作,使得數字藏品金融風險持續累積。

另外,《倡議》在“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中具體提到“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而當前數字藏品“一份多發”的模式較為普遍,一張圖片發行規模動輒達到幾萬張,讓本具有不可復制性、不可分割性以及唯一性特征的NFT,不再獨一無二,影響其非同質化屬性。

價格虛高暗藏“爆雷”危機。從相關新聞報道可以了解到,不少數字藏品平臺使用“空投”“盲盒”“限量發售”“合成”等營銷方式制造供不應求的市場表象,發售即秒光的情況屢見不鮮,發行門檻參差不齊,使得一些缺乏文化印記和藝術美感、甚至侵犯著作權的藏品也受到狂熱“追捧”,大有萬物皆可NFT的趨勢。在二級市場無序炒作下,一些藏品在短時間內從幾元的發售價炒作至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虛高的價格背后缺乏合理定價機制和充分價值支撐,易背離基本價值規律,導致市場泡沫加速形成。

現場丨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西安將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 打造數字經濟名城:金色財經現場報道,10月15日,在由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主辦,西安市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等單位承辦,金色財經和IPFS100.COM等聯合承辦的首屆中國(西安)區塊鏈產業發展論壇上,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張偉明發表致辭指出:“西安在2019年制定了在重點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大發展的相關計劃與目標。未來,西安將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設施,積極探索城市全新治理模式,開展數據的動態采集、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為城市治理提供科學依據;也將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強化網絡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技術在城市社區的普及應用,著力提高社區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應推動數字化技術在交通、環境、市政等民生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城市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和升級,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的精細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2020/10/15]

“概念”炒作易成為犯罪工具。一是“虛假上鏈”存在涉詐風險。數字藏品平臺以“數字出版物+區塊鏈”為體系而搭建,其中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于確權并保證藏品的唯一數字憑證不被篡改,是數字藏品權利價值的根本技術保障,如果數字藏品平臺偽造區塊鏈備案信息、虛構“上鏈”事實,通過虛假發行、價格炒作進行非法獲利,輕則涉嫌虛假宣傳,重則可能構成詐騙犯罪。二是“拉新返利”存在傳銷風險。根據區塊鏈智能合約的交易特點,智能合約內容可以設置為每次交易都給鑄造者或上家支付一定比例的傭金,加之數字藏品時常與元宇宙、區塊鏈等概念捆綁炒作,拉新獎勵、動態權益等營銷模式很容易演變成以發展人員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的非法傳銷活動。

三是“承諾收益”存在非法集資風險。平臺以靜態收益、權益賦能、溢價回購、實物返現等方式誘導消費者出于投資目的購買數字藏品,當行為符合非法集資中非法性、公開性、社會性、利誘性特征時,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

數字藏品的技術特征、發行及轉讓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已引起檢察機關的密切關注。必須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積極打擊和防范相關違法犯罪。

一是精準打擊以新技術新業態為幌子實施的犯罪活動。對于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業態,檢察機關要善于準確把握創新發展與違法犯罪的界限,既要依法保護“真創新”,又要能夠及時發現、精準懲治以創新之名行犯罪之實的“偽創新”,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對于以數字藏品為噱頭實施的詐騙犯罪、以承諾高額收益實施的非法集資犯罪,以及利用數字藏品進行非法傳銷等活動,檢察機關要依法及時予以打擊,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準確劃出行業“紅線”。

聲音 | 杭州政府: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昨天,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動員大會在云棲小鎮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表示杭州將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在“城市大腦”、AI芯片、新型數據庫、智聯網、智能駕駛、區塊鏈、量子計算等領域打造一批世界級的理論成果和創新成果。[2018/10/12]

二是依法能動履職,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綜合運用檢察職能,積極協同行政機關開展溯源治理、綜合治理,引導行政機關用足用好現有法律規定、行業規范,將以新業態為幌子的金融活動納入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發揮檢察機關在預防犯罪和促進社會治理方面的職能作用,積極提出相關檢察建議,引導行業加強自身合規建設,切實扎根文化及藝術內涵,不斷豐富高質量的應用場景,探索數字藏品賦能實體經濟的發展路徑。

三是加強風險研判和普法宣傳。會同有關監管部門加強風險研判,深入分析當前數字藏品領域存在的監管風險和行業隱患,研究新興技術發展可能涉及的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為金融風險防范、監管體系完善提供決策參謀。針對普通消費者盲目追逐熱點的現象,檢察機關要加強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理性認識當前數字藏品存在的價格風險、金融風險、政策風險,善于辨別以NFT、元宇宙等為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動,不迷信所謂“高收益”“穩賺不賠”“升值保值”等噱頭,避免陷入“擊鼓傳花”式金融騙局,切實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孫山:

在數字經濟時代,包括數字作品在內的各類數字資產成為人們的重要財富形式。近年來,數字作品NFT交易在國內外發展迅速,交易平臺的著作權合規治理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數字作品NFT交易中涉及四類主體:著作權人、鑄造者、平臺和購買者。其中,著作權人和鑄造者可能出現身份重合,這也是維系交易的最理想狀態。但當著作權人和鑄造者身份不重合時,平臺的著作權合規治理就尤為重要。

作品本身權源的合法性,是數字作品NFT交易健康、有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數字作品NFT交易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數字作品鑄造上鏈前,作品之上的著作權有效性未經驗證。這可能導致購買者對交易的合法性產生疑慮,從而影響數字作品NFT交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與此同時,如果鑄造人未獲得所鑄造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那么數字作品NFT交易將構成侵權,平臺也可能因疏于管理而承擔責任。

聲音 | 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在世界金融論壇上,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一峰表示,數字經濟是生產相對發達,交易推動型的經濟。需要最大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亂七八糟的幣,不能當做貨幣。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找到讓BTC價格穩定的方法。而BTC的投機氛圍濃厚,沒有擺脫龐氏騙局的陰影。看不到比特幣能夠承擔數字貨幣的前景。下一代的數字貨幣,需要有國家信用做保證。而法定貨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18/6/30]

鑄造人與平臺的權利有效性保證,可以緩解購買者對交易合法性的焦慮。目前,數字作品NFT交易中普遍采用的權利有效性保證模式是鑄造人與平臺之間簽訂協議。鑄造人需要在數字作品上鏈前提供相關的著作權證明文件,以證明數字作品的著作權歸屬狀況和權利來源的合法性。平臺也需要審核鑄造人提供的文件,確保其真實性和合法性。

但是,這種權利有效性保證模式高度依賴鑄造人的誠信和平臺的審核能力,而這種依賴是存在諸多隱患的。第一,鑄造人提供的著作權歸屬證明文件可能存在偽造的風險。第二,作品的數量與平臺的審核能力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第三,平臺需要審核鑄造人提供的權屬證明文件,勢必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資源,進而影響交易的效率。

為解決權利有效性問題,需綜合運用法律手段與技術措施,加強對數字作品NFT交易平臺的著作權合規治理。第一,未來立法中可規定聯盟鏈平臺應履行必要的監管義務,負有平臺用戶個人信息的實名認證和必要情況下用戶信息的提供義務。監管義務的設定既能提升平臺履行職責的積極性,也可以充分保障著作權人和購買者的合法權益。第二,除由平臺自行審核之外,可以考慮由有關部門負責主管相關管理平臺作為第三方機構介入其中,負責相應審核工作,若經審核未發現權利瑕疵即可視為權利有效性的初步證明。相比于單個平臺的審核能力,有關管理平臺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上更有優勢,專業性、獨立性和權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三,結合我國聯盟鏈為主的產業現狀和內容分析、智能監控等侵權識別技術的應用,及時發現侵權信息并矯正。

數字作品NFT交易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之一,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NFT交易的透明度、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但這種保證僅限于上鏈之后的信息變動。我國的數字作品NFT交易平臺以聯盟鏈為主,這使得我們有機會以較低成本完成區塊鏈上錯誤信息的更正,這一點也是聯盟鏈相對于公鏈的比較優勢。

Genaro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與40多個國家企業代表探討數字經濟:Genaro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與眾多上市公司、政府機關以及40多個一帶一路的國家企業代表探討數字經濟,今天上午10點半,Genaro首席戰略官Jason Inch會在論壇會議上發表為時30分鐘的Opportunities Along the Digital Silk主題演講。[2017/12/20]

禁止以加密貨幣進行交易,是還原數字作品正常市場價格、化解潛在法律風險的重要保障。從目前情況來看,數字作品價格的畸高與市場的盲目跟風炒作和使用加密貨幣交易密不可分。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較大,會影響數字作品NFT交易的市場穩定性。且以加密貨幣方式完成數字作品NFT交易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加密貨幣自身價格波動較大,以加密貨幣作為計價的標準,會放大數字作品的市場價格變化,引發不必要的追捧與恐慌。數字作品市場屬于新興市場,價格波動與市場變化較為劇烈且很難預測,一旦使用加密貨幣方式交易,二者的價格變動就會產生疊加效應。第二,加密貨幣不是法定貨幣,各方主體獲得加密貨幣的成本有明顯差異,以加密貨幣方式實現數字作品市場價格操縱的難度遠低于法定貨幣。特別是那些早期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的從業人員,既擁有大量加密貨幣,又具有專業知識、經驗和其他不對稱信息,其一旦開始以加密貨幣操縱數字作品市場價格,利益受損的只能是處于信息處理弱勢地位的購買者。第三,使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存在洗錢、欺詐和非法資金流動的風險。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點導致監管困難,一些不法分子選擇利用這種交易方式進行欺詐、非法資金流動和洗錢活動。

如果數字作品NFT交易平臺允許以加密貨幣方式交易,就會增加這種風險的發生概率,從而對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威脅。第四,加密貨幣的合法性尚未在我國得到確認,使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可能會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引發法律糾紛問題。基于上述原因,應當在立法層面嚴格禁止數字作品NFT交易平臺以加密貨幣方式交易,法定貨幣交易是唯一合法的交易模式。

“版稅”分成機制在立法層面不具有正當性。在數字作品NFT交易中,“版稅”分成機制已經成為國內外產業實踐中的行業慣例。根據目前的慣例,數字作品的鑄造者通常能在該作品的每一次交易中獲得交易額一定比例的分成,收取的依據是智能合約中的條款。然而,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版稅”分成機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特別是在立法層面缺乏正當性。

從法律規定看,數字作品NFT交易中的“版稅”,與我國法律中的版稅不是同一概念。根據國家版權局《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的規定,通常意義上的版稅,是作品的出版發行方支付給著作權人的報酬,轉售作品時則無需支付版稅,這符合首次銷售權利用盡原則的要求。數字作品NFT交易中的“版稅”,是作品載體的購買者支付給未必是真正著作權人的數字作品鑄造者,支付的前提是轉售,違背了首次銷售權利用盡原則。比較法上看,這種“版稅”更接近于追續權,而后者在我國立法中并無規定,缺乏法律依據。追續權的智能合約創設,系法外設權,嚴重破壞了交易的平衡性與公正性。因此,被內嵌在智能合約中的“版稅”分成機制,不具備法律效力,平臺應在智能合約中剔除此類條款。

[作者為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政法大學重慶知識產權保護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本文為2022年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基地項目《短視頻產業侵權治理的著作權法回應》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阮神裕:

隨著社會、市場與技術的發展,實踐中可能形成新型財產權益。NFT數字資產就屬于新型財產權益。所謂NFT數字資產,是指記載于區塊鏈上的非同質化通證及其所映射的數字資產或者實物資產的集合。

NFT一方面通過統一資源定位符鏈接鏈外資產,另一方面通過通證編號與賬戶地址的映射表,說明某一通證歸屬于哪一賬戶地址。NFT開發者的初衷,是將NFT作為一種不可篡改的、可溯源的、分布式存儲的數字化權益憑證。

問題在于,當消費者購買一項NFT數字資產時,他取得了何種財產權利?一種觀點認為,消費者取得了NFT數字資產所有權。這一觀點有待商榷。在日常生活用語中,所有權可能具有非常寬泛的含義。但在民法世界中,所有權的含義是狹窄而確定的。我國民法典第240條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根據這一規定,并不能簡單認為消費者對其所購買的NFT數字資產享有所有權,這是因為:第一,NFT數字資產屬于信息,而非動產或者不動產;第二,所有權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對不動產或動產進行“直接支配”,但是NFT數字資產的轉讓需要不特定的“礦工”進行“挖礦”。所謂“挖礦”是指,一個計算機聯網加入特定的區塊鏈網絡,隨后監聽交易廣播、驗證和組裝備選區塊、找到符合目標區域值的隨機數從而使該備選區塊有效。當其他計算機節點接受該備選區塊后,打包該備選區塊的計算機節點就能獲得利潤,而該備選區塊也將被永久地記載在區塊鏈賬本上。可見,NFT的轉讓需要“礦工”的協助,因此不同于所有權人無需他人協助的直接支配。

事實上,諸如NFT數字資產等新型財產權益若要得到法律的保護,除了將其涵攝于既有的法定財產權之下,還可采取以下兩種路徑:第一,在立法論上明確規定該項新型財產權益。例如《列支敦士登通證與可信技術服務法》第3條至第10條對通證的民事基礎作出規定。但是,我國現行法目前沒有對NFT數字資產作出明文規定。第二,在解釋論上探討NFT數字資產是否符合財產權的一般構造。

我國民法典第113條統領性地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表明各類財產權利均受到我國法律的平等保護,同時該法第114條至第127條分別規定了物權、債權、各類知識產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益,以及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根據這些規定,若是消費者對NFT數字資產享有的法律地位滿足財產權的一般構造,應當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那么,財產權的一般構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就一項外在客體而言,權利人享有要求他人不得利用該外在客體的權利,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該項要求權的權利,那么權利人對該外在客體就享有財產權。易言之,財產權應當具備排他性和可讓渡性。

根據這一標準,NFT數字資產在技術上天然地具備可讓渡性。當然在法政策上,有的法律體系明確規定了消費者對NFT數字資產享有處分的權利,有的法律體系則出于風險防控的原因限制甚至暫時禁止NFT數字資產的交易行為;但是,消費者仍然可以通過贈與等方式轉讓NFT數字資產。因而這些法政策上的立場,不會改變NFT數字資產可讓渡性的特征。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是,消費者對NFT數字資產是否享有排他性?對此問題,應當區分NFT及其所映射的數字資產分別加以判斷,具體而言:

一方面,消費者對NFT享有事實上的排他性,這足以證成消費者對NFT享有財產權。具體而言:第一,當消費者享有一個NFT時,其實是通過密鑰控制記載在區塊鏈賬本上的語義信息。第二,區塊鏈的技術架構決定了其他主體負有一項未經密鑰持有人同意,不得篡改該持有人的賬戶地址所記載之語義信息的義務。這是因為,在區塊鏈系統中,只有當持有人使用私鑰對其發布的交易指令進行數字簽名時,“礦工”通過驗證后,才會將該交易指令記載在賬本中。這是區塊鏈得以存在的技術架構和普遍共識。正是這一技術架構和普遍共識給不特定人施加了一項義務,即未經同意原則上不得擅自篡改NFT所對應的賬戶地址,賦予持有人對NFT享有排他性的法律地位。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卻不當然地享有排他性。這是因為,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通常存儲于某一運營商的數據庫中,而非存儲于區塊鏈上。NFT的技術架構只是禁止不特定第三人擅自篡改記載于區塊鏈上的NFT,但是沒有辦法限制運營商或者其他第三人篡改、刪除或者破壞存儲于數據庫中的數字資產;同樣,持有人也無法禁止不特定第三人訪問、復制或者傳播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

第三人擅自復制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時,只有該數字資產的著作權人有權要求第三人刪除相關作品,但是購買了NFT數字資產的持有人卻不享有這一權利。因此,NFT的技術架構盡管賦予持有人對NFT享有一項排他性的財產權,但是這一排他性并不當然地“傳導”到持有人對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上。

由此可見,在財產權視角下,消費者對其所購買的NFT數字資產享有的并非民法意義上的所有權,消費者也不能禁止他人對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進行訪問、復制或者傳播。消費者所享有的,只是一項禁止他人擅自篡改記載在區塊鏈上的NFT之歸屬的排他權。正如登姆塞茨所述,權利的價值決定了所交換的物品的價值。

NFT數字資產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NFT存儲在不可篡改的區塊鏈上,但是NFT所映射的數字資產卻存在被篡改、刪除或者破壞的風險,此時,消費者即便享有NFT上的排他權,這一權利的價值也將十分有限。

Tags:NFT數字資產區塊鏈加密貨幣NFTP幣okex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加密貨幣市場還有未來嗎現在

BTC
每周要聞精選 | Tether 第一季度凈利潤為 14.8 億美元;幣安 NFT 市場將支持 Ordinals 協議_PAR

整理:餅干,ChainCatcher1、Tether:一季度凈利潤為14.8億美元,超額準備金達到24.4億美元Tether宣布完成由獨立會計師事務所BDOItalia進行的審計.

1900/1/1 0:00:00
盤點比特幣生態擴容的四大方向_300

作者:KenYou OrdinalNFT協議和BRC-20代幣協議的出現將比特幣擴容生態的發展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1900/1/1 0:00:00
Ava Labs 創始人因加密貨幣誹謗訴訟獲賠 300 萬美元_AVA

AvaLab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EminGünSirer贏得了一位加密貨幣影響者公開指責他在2021年加入土耳其恐怖組織的誹謗訴訟,獲賠300萬美元.

1900/1/1 0:00:00
ORC-20 代幣解讀:ordinals 生態中新的發幣規則_ORC

作者:xiyu 在ordinals中,凡是用json鑄造銘文然后解讀的,大概率是把銘文當草紙用了,都有過度依賴中心化服務的風險.

1900/1/1 0:00:00
加密錢包產品的商業邏輯思考_WEB

作者:jojonas 錢包是綜合看下來,最具潛力的幾個細分賽道之一了。做得好的錢包,盈利能力完全有機會媲美中等乃至頂級CEX.

1900/1/1 0:00:00
Adaverse 年度總結與展望:面向希望,橋接亞非洲與 Cardano 生態_ADA

作者:Adaverse?Adaverse從2021年起就以非洲為起點開始謀篇布局,為面對2022年變動布局的行業演變,Adaverse進一步深耕并連接亞洲、非洲市場并逐步拓展到全球市場.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