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20年5月31日發布于巴比特,作者灑脫喜。
作者序:軟件在吞噬世界,而DeFi正在吞噬金融世界”,這句話的前半句我們很好理解,那后半句呢?DeFi又是什么?筆者試圖通過自己的學習筆記來進行解釋,在這篇文章中,你會了解到:
DeFi的起源
DeFi去中心化的三個境界
DeFi世界的大爆炸
以太坊將繼續統治DeFior群雄混戰時代將來臨?
DeFi涉及到的各種風險
關于DeFi項目、DeFi投資和DeFi理財的一些淺見
很多人有參與過P2P理財并踩到雷的經歷,回頭再看,所謂的P2P理財,實際上并非真正的點對點理財,而是通過把資金存入到一個中心化的平臺,并由這個平臺來集中式管理,而平臺上的資金,實際又是由單個或少數實際掌控人在控制的,所以本質上,它們都是偽P2P。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這句出自英國思想家阿克頓的名言,我想大家也都知道。而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屠龍的少年,終究還是變成了惡龍”,同樣說的是這個道理。
盡管它們說的有些過于絕對,但在很多時候近乎于真理。
當然,P2P公司暴雷,并不僅僅是創始人的問題,很多實際是因為設計不合理,或者老賴太多導致壞賬泛濫,最終致使平臺倒閉。
而種種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字:人。
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所以盡管有監管P2P理財的法律存在,但涉及到人的因素,就可以有五花八門的方式摧毀整個平臺。
那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或繞過人性的問題呢?
2009年,由神秘人物中本聰提出的比特幣系統設計,利用了人追求利益的本質,通過代碼規則實現了真正的P2P交易,這個系統去除了對第三方的依賴性,也無需國家或法律的背書。
而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至今,比特幣成功運轉了11年,并成長為一個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
DeFi協議Shell Protocol v2版本已上線Arbitrum One:9月13日,據官方消息,DeFi協議Shell Protocol v2版本已上線Arbitrum One。
此前消息,Shell Protocol表示,Shell v2版本可以批量處理復雜交易,并且更新過的AMM函數曲線將提高流動性池的交易效率。[2022/9/13 13:26:11]
比特幣的成功,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原來金融也是可以去中心化的,但由于比特幣的波動性非常強,主流金融屆至今依舊在否認它的金融屬性。
這就引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金融+去中心化=DeFi。
DeFi的起源
實際上,去中心化金融這個詞最早并不是出現在現代,它的首次使用,歷史有記載的是在20世紀初,美國農場組織CornBeltMeatProducers’Association當時在一次年會中使用了這個詞,當然,這個詞最初指的是資金分配的問題,而不是我們今天所在探索的DeFi。
那真正第一個在嘗試DeFi的項目是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會提到今天的DeFi龍頭Maker,但實際并非如此,第一個嘗試DeFi的項目,實際是由DanielLarimer,CharlesHoskinson等人創建的Bitshares,它最初是以ProtoShares的名義創建的,后被重命名為BitShares。
包括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穩定幣、抵押借貸等元素,都是源自這個項目,當然,想法先進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成卻是另外一回事。
Bitshares在經歷增發、創始人BM出走等事件之后,并沒有很好地實現以上提到的概念。
而真正把DeFi這個詞灌輸給全世界的項目,就是上面提到的Maker。
而它只是做的兩件事情:1,Dai(旨在與法幣美元1:1錨定)等穩定幣,2,關于穩定幣的借貸和交易服務。
這就引出了DeFi的第一個應用——去中心化借貸,即真正意義上沒有第三方參與的P2P理財。
PeckShield:截至2022年5月1日,黑客已從DeFi應用中盜取15.7億美元:金色財經消息,PeckShield預警顯示,截至2022年5月1日,黑客已從DeFi應用中盜取了15.7億美元,已超過2021年全年黑客盜取的15.5億美元。[2022/5/1 2:44:08]
那這個市場的潛在規模有多大呢?根據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交易規模將近5.5萬億美元,其中借貸和理財的整體規模已超過了萬億美元。
而在區塊鏈世界的去中心化借貸,是通過稱為智能合約的計算機協議來實現的,其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用戶的資金存放到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并由其負責管理。
盡管這個愿景聽起來非常的美好,但要真正去實現,實際并沒有那么容易。
DeFi去中心化的三個境界
在早期的階段,項目方們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比如號稱DeFi明星項目的Compound團隊就掌握了其智能合約的管理密鑰,那管理密鑰可以用來干什么呢?
主要是以下這些:
暫停/凍結合約;
修改利率等規則;
但實際上,掌握管理密鑰還可能意味著管理者能夠從系統中竊取所有的資產。
也就是說,管理密鑰的存在,實際意味著系統是中心化的,這也被信奉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者所詬病,也因此,DeFi也被很多人翻譯成了開放式金融,一層意思是指這些項目并非真正去中心化,二是指它們沒有進入門檻,可以被全世界的人所使用,從而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
當然,DeFi,DeFi,去中心化仍然會是目標,但這會是一個過程,在初期合約安全性不受保障的情況下,AdminKey的模式會普遍存在著,然后有些會設置一個時間鎖,比如2天-7天的時間,以防止惡意或意外的規則修改,有些則是通過多重簽名技術,從而降低系統的單點故障風險。
當然,也有一些DeFi項目是沒有管理密鑰的,比如Maker是通過治理投票來決定修改合約的規則,整個過程是在區塊鏈上完成的,規則是誰擁有的MKR代幣多,誰的話語權也就越大,當然,Maker也是一步一步在走放權的過程,在MKR控制權完全移交給治理社區后,整個系統才實現MakerDAO的去中心化愿景。
DFG宣布為波卡DeFi平臺Acala項目眾貸貢獻50萬枚DOT:11月5日,DFG宣布為波卡DeFi平臺Acala項目的眾貸貢獻50萬枚DOT。DFG表示,自2019年首次投資波卡以來,一直在等待波卡插槽拍賣的機會。DFG認為,Acala是一個高度堅定的長期投資項目,有著獨特性。Acala從一開始就積極參與波卡生態系統,積累了堅實的產品開發經驗和股東支持。其在波卡多的獨特和領先地位將隨著產品、技術和社區的持續增長而得到鞏固。[2021/11/6 6:34:27]
而真正意義上能夠稱為DeFi的項目,也是有的,比如Uniswap,它沒有管理密鑰,合約一旦部署之后,就沒有辦法升級、修改或停止Uniswap的智能合約,而新版本的合約,比如UniswapV2則需要重新進行部署。
因此,如果按照去中心化的程度對DeFi項目進行一個排名,那么就可以大致分成3類,一是以Uniswap為代表的真正無需信任的一類,二是以Maker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治理的一類,三是團隊控制管理密鑰的偽DeFi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Compound也在走向去中心化治理的路上,并為此推出了治理代幣,而采用這種做法的DeFi項目也變得越來越多。
DeFi世界的大爆炸
在去中心化借貸業務開啟DeFi世界的序幕之后,一些開拓者逐漸將傳統金融世界的各個組成部分移植到了這個世界,比如有在探索去中心化保險業務的,有發展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市場的,還有挑戰去中心化指數基金的,只要是傳統金融世界里有的,理論上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甚至也出現了一些傳統金融世界所沒有的創新。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向defi的概念靠攏,比如錢包,甚至是一些中心化的服務商也開始涉足這個領域,因為參與者們知道,這是屬于未來的趨勢,defi是除了比特幣之外,區塊鏈最適合的應用場景,也是想象力最大的場景。
那對于如此多的項目,實際上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將不同的項目歸入到一個賽道當中,比如我會首先分成6個大類:
1、錢包,2、去中心化交易所、3、穩定幣,4、借貸協議,5、錨定資產,6、預言機
幣贏CoinW將于9月29日18:30在DeFi專區上線JFI:據官方消息,幣贏CoinW將于9月29日18:30在DeFi專區上線JFI。 據悉,JFI用YFI的設計思路,借鑒并重新設計了JFI,一鍵defi挖礦聚合協議for JustSwap,讓用戶一鍵最大化挖礦收益,并在交易速度更快、gas費用更低的Tron網絡上部署,來給Tron的用戶提供defi收益挖礦最大化的工具。[2020/9/29]
然后再進行細分化:
而目前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像錢包一類,助記詞類錢包依舊占據著主流,DEX則是Layer1的交易所占據了更多市場份額,穩定幣則是托管型占據了統治地位,借貸協議則是超額抵押借貸的天下,錨定資產,則多托管類暫時占據了優勢,諸如此類。
但這是市場處于早期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特征,展望未來,隨著去中心化類項目的安全性得到證明,且相關的門檻變得更低,市場整體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屆時,DeFi才能真正意義上被稱為去中心化金融。
而DeFi潛在的總體市場規模,將是數萬億美元的量級,那其目前的規模有多大呢?根據相關統計網站的數據顯示,大約還不到10億美元。
因此,在筆者看來,DeFi將是繼比特幣之后,人類近百年歷史以來最大的機會之一。
好了,上面都是畫餅的部分,下面我們進一步了解DeFi世界的發展情況,并提出一些相關風險,最后談談個人對DeFi項目、DeFi投資和理財的一些淺見。
以太坊將繼續統治DeFior群雄混戰時代將來臨?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的DeFi項目都建立在以太坊的基礎之上,簡單說,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網絡效應以及豐富的開發者工具為DeFi協議創造了一條護城河,在目前這個階段,這些原因共同將以太坊推上了DeFi世界的王座。
那這個王座真的就不可撼動嗎?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疑惑。
按照馬太效應的解釋,以太坊在DeFi世界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而一種猜測認為,隨著以太坊轉向以太坊2.0,可組合性問題的不確定性,將為替代型公鏈帶來機會,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以太坊主網目前的擁堵和高手續費情況,同樣會是其他公鏈的機會。
BM:EOS是為DeFi設計的:8月15日消息,EOS創始人Daniel Larimer(BM)發推稱,我在2014年創建第一個DeFi平臺,DeFi是激發DPOS、TAPOS和高性能數據庫和賬戶結構的必要條件。EOS是為DeFi設計的。
此前報道,今日BM在推特回復網友時表示:“構建復雜高性能的DeFi,EOS會是更好的選擇。以太坊上的DeFi需要使用許多難用的組合來彌補交易延遲、Gas攻擊、重組以及缺乏有序數據庫等缺陷。”[2020/8/15]
對于第一種猜測,實際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因為根據Vitalik提出的設計,以太坊1.0將作為以太坊2.0的一個分片而存在,兩者的合并將有望解決可組合性問題。
而對于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同樣是站不住腳的,正如比特幣一樣,用戶對區塊鏈的tps和低手續費雖然有需求,但實際并非是第一需求,安全與去中心化才是決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短期像ZKRollup和OptimisticRollup這類解決方案,完全可以解決掉擁堵和高手續費的問題,長期的話,分片則可以實現更好的擴容。
那能夠推翻以太坊DeFi統治地位的真正可能性因素是什么?
可組合性+大規模黑客事件?!
實際上,可組合性即是以太坊具備的最大優勢,同時也是其可能會翻車的最大隱患所在。
為什么這么說呢?目前在以太坊平臺上的DeFi項目,就像是用一塊塊積木搭建而成的城堡,而玩過積木游戲的我們知道,當某些關鍵性的積木出現問題,那么整個城堡都可能會受到沖擊,而如果是其中最基礎的部位出現問題,則整個城堡都可能會轟然倒塌。
(圖片來自pexels.com)
實際上,一些事故已經很好地提醒了我們:
因為閃電貸功能的出現,像bZx協議因此而損失了64萬美元的資金,而合約內擁有數億美元抵押資產的Maker,也曾面臨一場危機,Maker基金會在收到研究者的提醒后,緊急更改了規則以防止攻擊者利用閃電貸和治理規則缺陷作惡,從而阻止了災難的發生;
DeFi貸款協議Lendf.Me曾遭遇黑客攻擊,價值2500萬美元的資產被洗劫一空,而原因就在于ERC777代幣標準和Lendf.Me的組合造成了新的安全漏洞。組合帶來了復雜性,而復雜性與安全是相互矛盾的。
既然如此,未來是否會出現一種解耦趨勢呢?就好像將整個城堡分解成多個單元,從而將整體系統的分險分散化,當其中一個部分倒塌時,不至于影響到其他的部分?
這留給大家思考,也可能會是其他專注于某個DeFi領域的公鏈項目的機會。
DeFi涉及到的各種風險
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DeFi涉及到的風險,而這一部分,個人認為對所有參與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的DeFi項目,都會面臨合約代碼漏洞的風險,這不僅僅涉及它們自身的合約,還可能涉及其他項目的合約甚至是其他組成部分。
對于某些項目,用戶還會面臨管理密鑰的風險,有些項目并沒有對大眾公布這個情況,但審計報告中可能會提到,因此閱讀審計報告是非常有必要的,像Compound和最近出事的Lendf.Me就都屬于擁有AdminKey的項目,如果沒有去中心化治理,則盡量不要參與。
中心化項目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像USDT、wBTC這種托管型代幣有存在單點失敗的可能性,因此理論上也需要防范。
私鑰丟失的風險,參與DeFi就需要自己控制私鑰,因此丟失私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很多人很容易丟失,一種解決方案就是使用智能合約錢包,但這又會涉及到合約代碼漏洞的風險。
預言機問題引入的風險,預言機對于defi生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如果這一環產生問題,也會造成用戶的損失。
市場風險,例如312的黑色星期四就造成了大量defi抵押倉位爆倉,使用戶損失了大量資金。
關于DeFi風險方面的提示,推薦閱讀咕嚕的《DeFi踩雷記》。
關于DeFi項目、DeFi投資和DeFi理財的一些淺見
談完觀察到的DeFi現狀,筆者談談這段時間學習DeFi的一些個人淺見,總的來說,DeFi概念覆蓋的范圍已經越來越大,其不僅僅會涉及到錢包、DEX、穩定幣、借貸、預言機等組成部分,還會涉及到跨鏈和擴容。
而在Layer1性能普遍受限的情況下,市場對Layer2技術的需求會被放大,因此個人認為基于Layer2做DeFi會是一個比較清晰的趨勢。
而在以上的方面,以太坊已經具備了很大的優勢,因此押注以太坊和相關賽道的頭號種子項目,是一種可選的投資策略。
但并不是說其他公鏈就沒有了機會,實際只要做好穩定幣+跨鏈+DEX這三個要素,都有機會贏得一部分用戶,甚至是取代以太坊,因為相比以太坊,其他公鏈的DeFi項目要更簡潔,因此可能面臨的風險會少一些,但相對的,它們并不具備以太坊DeFi項目所擁有的網絡效應。
也就是說,另一種可選的DeFi配置策略,是選擇市場上除以太坊平臺之外,相關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的一些公鏈項目,以對沖以太坊DeFi生態崩潰的風險。
至于哪些項目會是有希望的,這留給大家獨立思考。
另外,關于DeFi理財,個人的看法是,在當前DeFi項目風險性較高的背景下,實際并不適合用戶參與,相比之下,冒著相同合約漏洞的風險而去投資項目本身或其代幣的回報期望,要遠遠超過理財,而理財實際是在市場處于發展后期的情況下才適合的一種選擇。
回到文章的開頭,DeFi真的能吞噬金融世界嗎?我的看法是,短期用“蠶食”一詞要更合適一些,長期來看,這是必然。
參考文章:
1.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https://www.8btc.com/article/476716?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7%89%B9%E8%82%A1?
3.關于compound理財的一些風險:https://medium.com/@ameensol/what-you-should-know-before-putting-half-a-million-dai-in-compound-fafdb2645f77#f7c9?
4.MakerDAO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的三大基石https://blog.makerdao.com/zh/makerdao-%E5%AE%9E%E7%8E%B0%E5%AE%8C%E5%85%A8%E5%8E%BB%E4%B8%AD%E5%BF%83%E5%8C%96%E7%9A%84%E4%B8%89%E5%A4%A7%E5%9F%BA%E7%9F%B3/?
5.https://zdl-crypto.fandom.com/wiki/Uniswap?
6.https://www.8btc.com/article/584138?
7.https://www.8btc.com/article/599680?
8.https://www.8btc.com/article/499045?
9.https://ethresear.ch/t/alternative-proposal-for-early-eth1-eth2-merge/6666?
10.https://www.8btc.com/article/558368?
11.https://www.8btc.com/article/585525?
在Web3.0的設想中,作為重要基礎設施之一,Filecoin是市場上最重要、最受關注的項目,在經歷了多次跳票之后,最受礦工社區關注的“SpaceRace”終于在8月25日上午六點啟動.
1900/1/1 0:00:00本文于2021年1月18日發布于新浪科技。 作為一款專注隱私的消息服務,Signal一度非常小眾,但近期突然成為美國下載量最大的應用,超過了許多長期熱門的社交媒體應用和游戲.
1900/1/1 0:00:00撰文:PhilippeHonigman 翻譯:La 年復一年,DAOs從加密社區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我們離黃金時代仍然很遠.
1900/1/1 0:00:00鏈捕手消息,NFT社交平臺TryShowtime完成預種子輪融資,由DragonflyCapital領投.
1900/1/1 0:00:00本文發布于公眾號互聯鏈,原文標題:《A16Z管理合伙人眾議院演講:密碼網絡因何重要》演講:ScottKupor,編譯:華語ZZ這一證詞是由a16z管理合伙人.
1900/1/1 0:00:00自UNI、LON、1Iinch大規模空投之后,很多人就在猜測,下一個空投是哪個項目,目前來看,Furucombo應該就是下一個空投的DeFi協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