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PEPE > Info

咕嚕:DeFi類產品的風險識別和規避_INK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編者按:編者按:本文來自幣乎,作者:咕嚕,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好像全網都知道了我最近踩了lendf.me的雷,既然都知道了,也是好久沒寫文章,今天跟大家來分享一些思考。Lendf.me屬于Defi范疇,是DeFi中非常流行的抵押借貸類產品,本文主要講述DeFi類產品的風險識別和規避。這個世界不存在“無風險收益”,不確定性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屬性,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巴菲特把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的近似,用到”未來現金流折現公式”里,這個大概是巴菲特能找到的最接近零風險的回報率了吧。巴菲特心里應該清楚,10年期美國國債的風險不是絕對零,只是風險很小,市場認為美國10年內國債違約的風險接近于零。注意,這里所說無風險,是指在美元本位的前提下的論述,別忘了,美元是在通脹和貶值的。再舉個例子,圈內熟悉的搬磚套利不是無風險的。搬磚通常在2個中心化交易平臺之間進行,那么存放在交易平臺上的資產承受著交易平臺出事的風險。同時,搬磚本身也存在因時間差而被阻擊的風險,另外還有中間鏈路出問題而導致第二筆無法成交或成交延遲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是真實存在的,市場上的每個人對這些風險的評估不同,在特定搬磚回報率的條件下,有的人選擇參與,有的人不參與。回到DeFi。不同的DeFi產品,風險各不相同。那就說說抵押借貸類DeFi,參與這類DeFi產品的風險我認為有這些:智能合約代碼安全性引入的風險;智能合約AdminKey引入的運營風險;持有特定資產本身的風險;抵押借貸類DeFi本身的市場風險;包括抵押品迅速跌價導致無法及時平倉的風險、某一抵押品抵押數量過多導致市場流動性無法消化的風險,和是緊密關聯的;智能合約平臺的風險;用戶自身私鑰管理的風險。下面一一分析:智能合約代碼安全性引入的風險。這是目前DeFi應用最主要的風險,我個人認為占了總風險的大多數。智能合約作為管錢的“機器人”,是一段要求不能有Bug的代碼。代碼中引入Bug通常有2種途徑:程序員對需求是理解正確的,但是在寫代碼的過程中引入bug,導致代碼無法100%正確表達需求;程序員對需求的理解有誤,或需求本身錯了,導致根據此需求寫出的代碼是錯的。嚴格意義上講,最近出事的Lendf.me不屬于以上任何一種,而是智能合約被超出范圍地使用:出事的智能合約不應該納入ERC777的代幣,而imBTC作為ERC777的代幣被錯誤地納入到了抵押品里,導致智能合約被假幣欺騙,在智能合約賬本內部虛構大量的imBTC作為抵押品,借走智能合約里存放著的所有其它資產。如何識別和規避風險?首先,安全審計報告是規避智能合約風險的第一道關口,也是最重要的關口,也是目前唯一能前置規避智能合約風險的措施。我個人不會把資產存放在沒有安全審計報告的智能合約里。其次,時間是最好的檢驗。經過長時間有效實戰檢驗的智能合約,風險顯著降低。多長時間算長?我個人認為至少1年以上。智能合約AdminKey引入的運營風險。什么是智能合約的AdminKey?智能合約作為一個提供服務的“機器人”,很多時候運營方需要留有人工的權限去控制這個“機器人”,例如關停“機器人”,再例如凍結智能合約中某個賬戶的資產,等等。如果存在這樣的AdminKey人工權限,就會引入額外的風險。有的智能合約是沒有AdminKey的,例如uniswap,也就是說,運營方沒有權限對智能合約做任何干擾,“機器人”是完全自動運行的。對于有AdminKey權限的智能合約,如何識別和規避風險?看運營方是否主動披露AdminKey權限的存在。智能合約的運營方是否主動披露了AdminKey權限,能一定程度上表明運營方的態度。雖然智能合約通常都是代碼開源的,但很少有人會去真的查看代碼,一個負責任的運營方應該有義務主動披露AdminKey權限。看AdminKey的權限范圍。主要看AdminKey權限是否有權動用用戶在智能合約中的資產,以及其它會影響用戶資產的權限。例如,如果僅僅是關停智能合約的服務,關停之后用戶仍然可以提幣,像這種“剎車式”的AdminKey權限屬于保護性質,而不是侵入性質。那些可以凍結、轉移、沒收用戶資產的AdminKey權限,需要格外當心。看是否對AdminKey權限設置了延時生效機制。延時生效機制是防范AdminKey的侵入式權限對用戶造成傷害的有效防御手段,同時也是反應運營方態度的關鍵看點。例如,MYKEY作為一款智能錢包,其所依賴的KEYID協議目前設置了4天的延時生效機制,也就是說,運營方如果要修改協議,至少4天后才能生效,如果待生效的協議對用戶不利,用戶有4天時間可以選擇退出并撤走所有資產。隨著時間推移,KEYID協議的延時長度將逐漸從4天提高到30天以上。看持有AdminKey權限的運營方本身是否信譽良好,其所處的司法管轄區是否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持有特定資產本身的風險。持有的資產本身具有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資產被Token合約本身的AdminKey凍結/沒收的風險,等等。抵押借貸類DeFi本身的市場風險。核心的市場風險:抵押品迅速跌價導致無法及時平倉的風險。某一抵押品抵押數量過多導致市場流動性無法消化的風險,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和加劇。如何識別和規避風險?在抵押協作中規定針對特定單一抵押品的抵押數量上限,上限的設定須與該抵押品的市場真實流動性匹配,尤其是要考慮泛濫的刷成交量這類因素。評估抵押協議中的平倉機制設計是否合理,平倉機制是否能有效利用市場中的流動性進行平倉。評估被納入的抵押品本身的風險。智能合約平臺的風險。像以太坊這樣的智能合約平臺,自身是存在風險的,這個風險的規避與智能合約風險的規避類似:安全審計。例如,以太坊早期做了非常詳實的安全審計。長時間的有效實戰檢驗。例如以太坊這樣的智能合約平臺,上線已經接近5年,早期出過一次中等級別的漏洞,導致被DoS攻擊造成交易擁堵,后來基本運行平穩。用戶自身私鑰管理的風險。用戶的私鑰存在丟失、被盜的風險。用戶發生人身事故,導致用戶私鑰所管理的資產無法繼承的風險。如何識別和規避風險?學習私鑰保管的相關知識,建立一套完善的、適合自身的私鑰管理體系,包括備份、保密機制、物理存放安全、發生人身事故后的預案。通過使用智能錢包規避私鑰管理的風險。注意,智能錢包為私鑰保管提供更多安全和便利的同時,同時也引入了智能合約風險和AdminKey風險,需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使用。好了,大道理說了一堆,那么我是怎么掉進這次lendf.me事件的坑里的呢?首先,作為在Mt.Gox丟過幾十個BTC的人,我對中心化平臺的風險認識應該說是充分的,一般不會將資產長時間地存放在中心化平臺上,尤其是在當前缺乏監管的行業大背景下。這讓我對DeFi有天然的好感。參與lendf.me的過程中,我主要關注3類風險:智能合約的風險、智能合約AdminKey權限的風險、lendf.me抵押借貸的市場風險。先說lendf.me抵押借貸的市場風險。在2020年3月12日的市場暴跌中,lendf.me平臺較好地抵御了市場的暴跌,沒有出現抵押品清算不利導致資不抵債的情況。所以3月12日之后,我對平臺的信任度有所上升。關于智能合約AdminKey權限的風險,我事先知道平臺是留有該權限的。平臺的創始人與我相識,平時有不少交流,欣賞創始人的學識。出于對創始人的信任,我對平臺的AdminKey權限也有連帶的信任。對于最重要的智能合約風險,我主要是通過“長時間的有效實戰檢驗”這一措施來規避,現在看來,有以下幾方面今后可以改進:對“長時間”的定義應更加保守,原來我的定義大約是6個月,現在看來至少是1年。參與的資產占個人整體資產的百分比的上限,應與智能合約經過實戰檢驗的時間長度成正相關關系。風險和收益應該成正比才對。我參與平臺的主要方式是穩定幣理財,剛開始的時候收益率是比較高的,印象中是5-10%,后來隨著收益率的下降,其實風險和收益的對比已經不劃算了,但是由于惰性和僥幸心理,我并沒有及時去調整頭寸,例如出事前USDT在平臺上的年化收益率不到1%,顯然是與風險不匹配的,理性的選擇應該將資產從理財中取出。這是我在這次事件中,犯的最大的錯誤,今后引以為戒。更加重視安全審計報告。平臺關聯的審計報告,我事先并沒有去了解,雖然對于本次事件來說,是否去看了審計報告并不會影響事情的結果,但我確實沒有事先去看審計報告,這是不對的。最后,說說展望。DeFi作為一個新的范式,并沒有因為這次事件被證偽。好好想一想,讓一個透明規則的“機器人”來提供金融服務,這是一件多么意義重大的事情,是一種全新的范式轉移。這一范式轉移,依然令人激動。然而,如何打造更安全的“機器人”,是今后區塊鏈從業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不然,新的范式不會流行。我個人會繼續參與DeFi的投資和建設,以調整之后的風險意識參與。想要獲得收益,必須接受風險。世界的本質是不確定的,哪里都是風險,沒有絕對的安全。想一想這次疫情,好好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去超市買菜都存在死亡的風險。接受它,正視它,坦然面對,與狼共舞。從投資的角度,務必遵守“分散原則”。這次踩雷事件中,我一直篤信和踐行的分散原則,起到了最大的保護作用。雖然損失的絕對金額不少,但占比不是太大,當然,調整風險評估體系后,占比應該要更小一些。雖然踩了雷,事后心情固然有短暫的不開心,但并沒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并不沮喪,并不悲觀,更談不上絕望。不然,也不會有心思寫此文,此文也就無緣與你相見。分散原則讓你夜里可以安睡。

Binance杠桿將下架BNT/BUSD、CVX/BTC等逐倉杠桿交易對:6月12日消息,據官方公告,Binance 杠桿將于 6 月 19 日 14:00 移除 BNT/BUSD、CVX/BTC、POLS/BUSD、POWR/BUSD、STPT/BUSD、 STRAX/BUSD 逐倉杠桿桿交易對。

將于 6 月 13 日 14:00 暫停 BNT/BUSD、CVX/BTC、POLS/BUSD、POWR/BUSD、STPT/BUSD、 STRAX/BUSD 逐倉杠桿的借貸業務;將于 6 月 19 日 14:00 對 BNT/BUSD、CVX/BTC、POLS/BUSD、POWR/BUSD、STPT/BUSD、 STRAX/BUSD 逐倉杠桿倉位進行自動平倉和清算,取消用戶在逐倉交易對上的所有掛單。此后,將從逐倉杠桿中下架以上逐倉交易對。[2023/6/12 21:31:42]

某巨鯨地址凌晨將71萬枚UNI(約406萬美元)轉入幣安:金色財經報道,據加密推特KOL@Bit余燼監測,一個持有UNI兩年的鯨魚/機構在今天凌晨3點將71萬枚UNI (價值約406萬美元)轉入了幣安。

這個鯨魚/機構是在2020年10-11月從幣安和Coinbase提取402萬枚UNI,平均成本為3美元。然后分別在2022年10月9日、2023年2月21日、2023年3月10日將202萬、61萬、71萬枚UNI轉入了幣安。

目前該鯨魚/機構地址內還有67萬枚UNI。按該鯨魚/機構UNI轉入幣安時價格計算,平均出售價為6.5美元,目前已經實現了972萬美元的利潤。[2023/3/10 12:53:49]

SBF用三個問號回應路透社針對丟失用戶資金的評論請求:金色財經報道,外媒路透社針對 FTX 丟失用戶資金一事請求 SBF 評論,據稱 SBF 的回應是三個問號“???”,FTX公司發言人目前沒有對此事回復置評請求。據路透社披露,此前 FTX 幾個高管在巴哈馬首都拿騷舉行的會議上,SBF 披露了一張電子表格,其中顯示 FTX 大約將100 億美元的客戶資金轉移到了姊妹公司 Alameda Research,現在這些資金中可能有高達 20 億美元的用戶資金已經“消失”了。(blockworks)[2022/11/15 13:05:03]

NEAR 區塊鏈將集成跨鏈路由器協議 Multichain,增強與其他網絡的通信和互操作性:6月10日消息,NEAR 基金會宣布 NEAR 區塊鏈將集成跨鏈路由器協議 Multichain。NEAR 已集成的跨鏈橋中,Rainbow Bridge 支持資產在 NEAR、Aurora 和 以太坊間轉移,Octopus Network 支持來自 Polkadot 的應用鏈在 NEAR 的的區塊鏈上運行。Multichain 的加入將把互操作性擴展到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實現 NEAR 與 Aurora、Avalanche、BNB Chain、比特幣、Celo、以太坊、Oasis、Polygon 等區塊鏈的通信和互操作性。[2022/6/10 4:17:10]

Paypal Blockchain CTO:有義務讓加密貨幣可持續發展:6月9日消息,Paypal Blockchain CTO:有義務讓加密貨幣可持續發展。(金十)[2022/6/9 4:12:36]

Tags:KEYMINADMINKonekey官網MINDSADMONKEYPINKIE

PEPE
比特幣是避險資產嗎?_DEFI

1)2020年第一季度DApp生態觀察數據分析平臺DappRadar發布了一篇2020年第一季度DApp生態觀察報告,覆蓋了絕大多數主流區塊鏈.

1900/1/1 0:00:00
區塊鏈應用新生:拉起扶貧和公益尋人的風帆_EXO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近代中國史上,最值得我們的驕傲的事件之一,是中國人飛快的脫去了貧困的外衣,成長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大國.

1900/1/1 0:00:00
梓岑:DeFi首先需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劑藥_EOS

我一直說,DeFi只是我們臆想出來的解藥。從2017年以太坊崛起造就的公鏈賽道黃金期,到2018年整整一年慘不忍睹的下跌趨勢,這份慘不忍睹到2019年變作了暗無天日.

1900/1/1 0:00:00
讓穩定幣更加穩定:納入托管類資產與構建緩沖市場機制_NBA

編者按:本文來自加密谷Live,作者:AriahKlages-Mundt,翻譯:子銘,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1900/1/1 0:00:00
比特幣的價格走勢與股票、黃金有關嗎?_BTC

多年來,比特幣的定位一直在改變,如今依存有爭議。它曾被當做電子現金或是抵制審查的數字黃金,也曾被視為專為暗網服務的匿名貨幣,總之不同的時期,比特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1900/1/1 0:00:00
比特幣如何擴容?讀懂比特幣鏈下擴容技術進展與投資現狀_UID

編者按:本文來自鏈聞ChainNews,撰文:MohamedFouda,加密貨幣研究者及投資者,TokenDaily研究團隊成員,美國西北大學博士,編譯:PerryWang,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