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A16Z的野望:銀行業的未來_ECH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編者按:本文來自得岸觀點,作者:AngelaStrange,翻譯:馬不言,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摘要

AndreessenHorowitz是硅谷的頂級風投公司,上圖是其近兩年來的主要投資圖譜。可以看出A16Z在加密貨幣和DeFi領域非常的活躍,幾乎所有的DeFi項目融資都有他們的參與。為了能夠更好的參與加密貨幣的投資,他們甚至將員工全部注冊為投資顧問。同時,A16Z也投資了大量的FinTech公司。他們的合伙人AngelaStrange一直專注于FinTech領域的投資。最近她在官方博客發表了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目前美國銀行業的現狀,并試圖解釋其成因;然后提出了她所理解的銀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本篇文章希望能幫助讀者們拓寬視野,了解DeFi之外金融科技領域未來可能的進化方向,在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下思考DeFi在未來金融領域中的定位。現狀

目前銀行業已經割裂成了兩套不同的金融系統。一套是專門給富人用的,雖然系統陳舊而且體驗很差,但還算是能運作。另外一套系統則是提供給普通人用的,給普通人用的這套系統倒是很少有體驗差的反饋,因為大多數普通人連體驗的機會都沒有。而且你越是沒錢,你所能享受到的銀行服務就越是少,相對應得到的金融服務成本也越來越高。所以Angela認為,目前銀行業的金融系統離這些真正需要金融服務的普通人已經越來越遠。對于這種現狀,其實筆者也深有感觸。身邊有朋友就因為年初有急事用錢用了一些小額借貸的APP,每個月的過橋加上平臺的砍頭息,最后一年下來付的利息已經超過了他年初的借款額。而且相信讀者身邊也一定有這樣子的朋友,莫名其妙的就變成了“負翁”。這類朋友的遭遇,一方面當然有他們自己理財意識匱乏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的漠視才一步步把他們逼向了這些平臺。大機構

a16z通過11個地址控制4150萬枚UNI,約占供應量的4.15%:2月6日消息,加密KOL Chris Blec發推表示,a16z使用其全部投票權重來反對Uniswap使用Wormhole跨鏈橋在BNBChain上啟動Uniswap協議的提議,a16z是Wormhole競爭對手Layer Zero的大投資者,幣安創始人趙長鵬轉推稱,“Uniswap由a16z控制?”。

此外趙長鵬還轉推區塊鏈數據公司Bubblemaps的推文,稱a16z可以通過11個地址控制4150萬枚UNI,占UNI供應量的4%以上(4.15%),這是通過任何提案所需的數量。[2023/2/6 11:49:20]

難道大銀行就不想賺這些普通人的錢嗎?他們當然也想,但是其實這些大銀行也都有他們自己的壓力。一方面大銀行都有自己的歷史包袱,18年曾經爆出新聞,美國的大銀行們每年在技術上需要投入數十億美金,但是基本都花在維護舊有系統的安全合規上面,真正能投入到技術創新上的預算其實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目前的這些大型金融機構普遍存在了幾十甚至上半年了。他們之前一直通過線下的各家分支機構來獲取客戶,這些機構擁有這些客戶幾乎所有的金融賬戶以及數據。但是最近十年,線上支付異軍突起,這些金融機構已經很難像之前那樣了解自己的客戶,更不要提給他們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了。再加上美國政府總是推出一些自以為是的法案,徒增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最終銀行們不得不將這類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而相比較于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來進行業務調整,直接將服務門檻抬高無疑是成本最低的合規方式,所以也就導致普通人越來越難得到這些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視,能得到的金融服務也越來越少。創業公司

a16z合伙人:加密市場低迷給風投公司更多投資機會,希望創造一個更好的互聯網:8月23日消息,a16z合伙人Chris Dixon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目前的加密市場低迷給風險投資公司更多的投資機會。目前互聯網上的權力由一小部分公司掌握。我們可以做的是創造一個更好的互聯網,創造新的系統,讓網絡效應累積到社區而不是公司。(CoinDesk)[2022/8/23 12:43:10]

既然大機構沒能力創新,那么創業公司呢?在其他行業里,如果原有的系統和產品沒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一定會有創業公司依靠更好的技術和創新的產品來滿足他們。但是在目前的金融領域,一家創業公司想要存活下來卻非常的困難,對創始團隊的要求也非常的高。不僅需要有多個金融機構作為合作伙伴,還需要對業內的潛規則了如指掌,并且跟大的金融資本有良好的關系。舉例來說,在美國想要開一家新銀行,提供最基本的支票業務和借記卡業務的話。首先,他可以嘗試自己去申請牌照來滿足合規要求,不過成功率你懂的。所以他只能找一家現有的銀行達成合作來滿足合規要求,然后這家合作銀行是有義務確保這家創業公司嚴格遵守了KYC和AML的規定的,否則他自己將收到非常嚴厲的懲罰。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找到這樣一家愿意合作的銀行本身有多困難,不過還是比自己去申請牌照靠譜。如果你有幸真的能找到這樣一家合作銀行,那么恭喜你,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你找第三方合規公司合作才能完成。總之,在這個舊體系下,傳統銀行想要改變自己很難,創業公司想要獨立運行很難,想要有足夠利益激勵兩邊進行合作也很難。最終,形成了目前這樣一個無解的局面。相比較之下,國內的情況如何也就只有創業者自己知道了。未來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NFT 是能讓用戶真正擁有并通過互聯網隨身攜帶的虛擬商品 ?:金色財經報道,a16z合伙人Chris Dixon在推特上表示,NFT 是能讓用戶真正擁有并通過互聯網隨身攜帶的虛擬商品,使用Web 3錢包和NFT被廣泛接受可能會要一段時間,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你個人不喜歡虛擬商品,其實沒關系,但很多人都喜歡,包括我在內。有社區用戶回應稱,一旦解決了電力消耗問題,虛擬知識市場就將發揮作用,Chris Dixon還回應指出,在權益證明(PoS)網絡中電力消耗是非常小的。[2021/10/12 20:23:05]

現狀看起來不甚樂觀,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傳統金融公司都很難改變目前的現狀。既然基于目前的系統修修補補已經無濟于事,那么是不是有可能重新打造一套新的系統來支撐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產品呢?答案是肯定的,AngelaStrange結合她對行業的觀察給出了她所看好的銀行業的未來。首先,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新系統的構建者必須圍繞著“API經濟”來運轉。所有新興的FinTech公司,應該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服務API化。公司和公司之間通過API高效的進行合作,使得各公司都只需要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然后基于這些像樂高積木一樣的API,任何其他公司都可以簡單高效的組合出適合自身業務的金融產品。將各自服務API化的優勢非常明顯,它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發揮自己的優勢。擅長處理合規的負責做好合規,擅長做產品去迭代產品,各司其職。而且,人們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本身足夠大,這個市場足以容納成百上千的創業公司成長為大公司。而這些公司間的競爭會帶來更好更便宜的金融產品來服務被傳統金融公司忽視的普通人。這也意味著任何公司都可以提供銀行服務。以前的產品只有兩種變現渠道——要么走直接收費的路線,要么就是走免費加廣告的路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完全可以通過給用戶提供特定場景下的金融服務來完成變現。而且這些團隊對自身業務場景下用戶金融需求的理解遠非那些傳統的金融機構所能比擬,所以這將極大的拓展銀行業的服務模式。不僅于此,因為各類互聯網應用的興起,相比于傳統金融機構通過線下各分支機構來進行獲客的模式,創業公司通過跟一些場景契合的互聯網應用合作的形式來獲客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傳統的銀行則受限于他自身的高獲客和運營成本,只能通過設置高門檻和高費率才能收回成本。而創業公司較低的獲客成本結合上文的API生態使得這些創業公司具有了成本優勢,可以依賴低成本去擴大自己服務的客戶范圍,更好的服務于普通的消費者。最后一個重點則在于數據。在美國,7900萬人的信用評分低于680分,5300萬人沒有足夠的數據來產生FICO評分。這些人都被認為是高風險的,他們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來使用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國內的征信做的怎么樣大家也清楚,筆者就曾因為忘記還信用卡幾百塊錢而影響房貸放款。在現在這樣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傳統銀行的征信系統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顯得那么的格格不入。而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則可以幫助我們構建全新的信用評估體系。現在無論中美,都有公司在嘗試用一些更加創新的數據來輔助預測用戶的貸款償還能力,比如像你手機的系統更新情況,經常聯系的朋友數量,甚至還有你是否會在晚上給手機充電等。所有這些信用評估上的創新都在幫助將傳統銀行業無法服務的人轉化成FinTech公司的客戶。而當有更多的人有機會公平的獲得金融服務時,收入的不均也會逐漸減少,從而刺激經濟的持續增長。所以,當前的銀行系統是明顯偏向有錢的特權階級的,大部分普通人沒有什么選擇。同時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創業公司都沒有動力和能力改變現有的系統。但是未來結合API經濟、新的低成本分銷渠道、大數據這三方面的優勢,可以構建新系統彎道超車,超越現有金融系統的限制幫助創業公司進行創新,來為更多的普通人進行服務。DeFi的定位

Web3及加密通信協議XMTP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a16z領投,Coinbase Ventures等參投:9月1日,Web3及加密通信協議XMTP宣布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a16z領投,Coinbase Ventures、Not Boring Capial、SK Ventures、Offline Ventures、StarkWare、Anthony Pompliano、Anthony Sassano (The Daily Gwei)、Kain Warwick (Synthetix)、Kayvon Beykpour (Twitter)、Stani Kulechov (Aave)、Robert Leshner (Compound Labs)、Roham Gharegozlou (Dapper Labs)、Ryan Sean Adams (Bankless)、Ryan Selkis (Messari) 等基金與天使投資人參投。

據悉,這筆資金將用于擴充 XMTP 團隊規模,并將幫助 XMTP 通過其獨立協議和去中心化網絡實現加密錢包間的通信。[2021/9/1 22:51:44]

在Angela的理解下將傳統金融的服務包裝成API,然后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帶來的成本紅利就足以對抗傳統金融公司,通過向普通人提供便宜的金融服務來保障FinTech創業公司的存活,最后依賴這些創業公司不斷的產品創新來完成最終的逆襲。Angela文中的大部分觀點筆者都非常的認同,但是在筆者看來,缺少DeFi的未來其實是不完整的,也是很難跟傳統金融機構去平等競爭的。其實金融服務最終拼的還是信任,任何金融產品的最終結算依賴的是各種法律合同。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是傳統金融系統運轉的基礎,而政府則因為信任大型的金融機構,通過牌照等形式將大家對他的信任傳遞給了這些金融機構,并最終由這些金融機構來為大家提供服務。無論目前的FinTech公司如何包裝API,這種信任的傳遞機制并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整個利益格局也不會有大的變化,最后這些公司依然只能給已經取得牌照的公司打工而已。而DeFi與FinTech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信任的來源。在DeFi領域里,信任不再是靠各種法律合同以及通過牌照等形式進行信任轉移得來的,而是來源于我們對包括密碼學、博弈論甚至數學、物理等等科學的理解。基于對科學理解的信任,其傳遞效率極高,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筆者看來,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信任網絡將會成為未來金融系統運轉的基礎,這才是DeFi與FinTech相比最大的優勢所在。而這樣一個信任網絡將像磁鐵一樣,不斷的吸引新的建設者參與進來。最終形成強大的網絡效應,改變傳統的銀行業格局,并將建立全新的銀行業規則。所以,你更看好DeFi,還是目前主流的FinTech呢?

NFT交易平臺OpenSea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a16z領投:7月20日,OpenSea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a16z領投,完成該輪融資后,OpenSea估值達到15億美元,其他詳細融資信息暫未透露。

此前報道,據DuneAnalytics數據統計,OpenSea6月成交額達1.49億美元,成交量達21萬件,均創歷史新高,此外,OpenSea總用戶數量突破14萬,環比增長19%。OpenSea于今年3月宣布完成2300萬美元融資,該領融資由a16z領投,參與投資的還有,知名天使投資人NavalRavikant、MarkCuban、TimFerris,以及BelindaJohnson等。(Coindesk)[2021/7/20 1:05:07]

Tags:EFIDEFECHAPIIC DeFiDEFLY幣Echelon DAOapi3幣值得投資嗎

幣贏交易所
專訪Vitalik:社區遠比代碼更重要_TAL

編者按:本文來自橙皮書,受訪者:VitalikButerin,采訪&撰文:李畫、Retric@橙皮書,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1900/1/1 0:00:00
如果沒有貨幣政策支撐,以太坊還活得下去嗎?_ETH

本文來自Trustnodes,Odaily星球日報譯者|Moni2018年4月1日,愚人節。那天,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Buterin開了一個玩笑,聲稱要像比特幣那樣,也為以太坊代幣供應.

1900/1/1 0:00:00
騰訊的區塊鏈先機_區塊鏈

出品/CoinVoice文/辛夷我們低估了Libra將會給全世界帶來的影響。Facebook的野心是全球使用Libra——而美聯儲更愿意把它當做隱形美元助力其貨幣政策的運行.

1900/1/1 0:00:00
團隊反目、投資人維權,李國慶站臺的CRYSTO有贏家嗎?_YST

文|黃雪姣編輯|Mandy王夢蝶出品|Odaily星球日報 2018到2019,眾多“區塊鏈大佬”跌落神壇。白皮書上“明星云集”的項目名不副實、丑聞頻發、非正常死亡,數見不鮮.

1900/1/1 0:00:00
區塊鏈未來還會有“爆款應用”嗎?_人工智能

編者按:本文來自白話區塊鏈,作者:孫副社長,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新年伊始,轉眼間又到了各行各業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刻.

1900/1/1 0:00:00
挖中關村“墻腳”,1億元搶院士,地方政府掀起區塊鏈人才爭奪戰_區塊鏈

文|林格區塊鏈行業如何看待過去的2019年?“2019年是區塊鏈迎來轉機之年。”2020年第一天,《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寫出了許多區塊鏈從業者的心聲.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