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莫斯科當地時間8月28日,加密即時通訊應用Telegram(電報)宣布同意向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提供與恐怖分子有關的數據。提供的數據包括,依據俄法院要求的特定使用者的IP地址和電話號碼,但不提供通訊內容。Telegram創始人杜羅夫相信,不論Telegram最終公開的信息有多少,這項措施都將大大降低平臺對恐怖分子的吸引力。
Bitwage通過在Stellar鏈上使用USDC來支付薪資:金色財經報道,加密貨幣薪資支付服務商Bitwage宣布將通過平臺上的Stellar區塊鏈啟用USDC來支付薪資。通過在 Stellar 區塊鏈上利用 USDC,工人現在可以通過USDC以數字美元獲得他們想要的任何百分比的工資。[2022/8/12 12:21:42]
注重用戶隱私安全是Telegram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對于上交用戶信息的這一妥協,Telegram稱之為“需要在國家利益和個人隱私間找到平衡”。在此之前,Telegram有著一些不妥協的“良好記錄”。第一個是不賣身資本。自創辦“電報”后,杜羅夫收到許多硅谷科技巨頭拋出的橄欖枝,意在收購這一蘊含潛力的社交應用,開出的價格大致在30至50億美金。但都被杜羅夫一一回絕。用他的話說就是“給200億美元也不賣”。二個是拒絕向俄安全部門上交可解密用戶消息的密鑰。今年4月,Telegram在俄羅斯被封殺,俄電信監管機構要求亞馬遜、谷歌等網站屏蔽Telegram的IP地址和鏈接;在這之后,Apple又禁止了其iOS的全球更新。媒體猜測這大概率和Telegram堅持加密通信有關。目前,Telegram在俄仍處于被封鎖狀態。俄羅斯電信監管部門表示,如果Telegram向法院表示與聯邦執法部門共享通信加密密鑰,將考慮解除禁令。但讓Telegram越過這條底線并不容易。杜羅夫曾表示,Telegram的愿景是成為一個非盈利的開放平臺,讓每個用戶都能檢驗Telegram的消息傳遞算法及開源代碼,以此來保證平臺兌現了保護用戶隱私的承諾。據了解,Telegram項目于2013年開始運行,至2017年獲取了1.8億穩定用戶。2018年初,Telegram總共開展了兩輪ICO,融資規模達17億美元,在幣圈中僅次于EOS(40億美元)。在功能方面,Telegram和其它通訊應用最大的區別在于,用戶可對對話內容進行加密傳輸,傳輸服務器高度分散在全球各地,對話內容不儲存在云端,由用戶在本地進行管理。
三箭資本創始人:Telegram等通訊應用可能在2022年推出加密支付:12月27日消息,三箭資本創始人zhu su發推稱,在2022年可能出現這樣的言論:經過多年的炒作,Telegram、Signal、Line等通訊應用+支付軟件都推出加密支付,并為加密領域帶來其10億用戶。[2021/12/27 8:06:26]
Telegram創始人:全球對技術禁令的抵制才剛剛開始:據上周報道,俄羅斯當局宣布取消對Telegram的禁令。Telegram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Pavel Durov發表聲明表示,俄羅斯決定解除為期兩年的Telegram禁令,這將標志著一場更廣泛的運動的開始,旨在保護Telegram等注重隱私的應用程序。
他表示,公司不會固步自封,并計劃在伊朗等其他國家加大對Telegram的支持力度。Telegram團隊已經開始在一些已經禁止該應用的國家開發反審查工具。“數字抵抗運動并沒有隨著上周俄羅斯的停火而結束。它才剛剛開始,而且正在走向全球。”(Cointelegraph)[2020/6/22]
Tags:TELELELEGEGRBCARTELlivetelecasttokenStickman BattlegroundWEGRO
編者按:本文來自哈希派,作者:LucyCheng,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智能合約是跨領域法律學者NickSzabo提出的術語,其定義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在其上面執行這些承.
1900/1/1 0:00:002018年9月5日,由Odaily星球日報主辦、36Kr集團戰略協辦的P.O.D大會在北京舉行.
1900/1/1 0:00:00犯罪分子通過46家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近9000萬美元的洗錢活動,并且以匿名性的方式,通過ShapeShift交易所洗錢約900萬美元.
1900/1/1 0:00:009月13日,螞蟻金服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推出了首個區塊鏈電子處方方案。該區塊鏈電子處方推出后,患者可以直接通過支付寶的華山醫院生活號進行線上就診,醫生線上開具處方,藥品直接送貨上門.
1900/1/1 0:00:00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藍狐筆記,作者:FredEhrsam,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前言:對于創業公司來說,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瓶頸是數據。而大多數數據都掌握在巨頭手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