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Coinw > Info

邊跑邊賺:跑步進入Web3.0?_STEP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首先想給上海的小伙伴們打打氣。這些天我們和大家一樣很心塞,區別只是沒有挨餓而已。雖然這期節目上線的時候,希望情況已經變好了;但在當下,也只能說:如果不知道該相信什么,那就相信時間——時間會治愈一切。

今天幫大家轉移注意力,討論一個稍輕松的話題:“運動 + 賺錢 + Web3”。今天話題所代表的現象,是“瑋式耗散理論:模因+結構”的一個很好案例。小跑和王瑋(Will)老師一起對StepN這個新生事物做個案例分析。(本期節目討論內容和具體項目沒有關系,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本期提綱?·

1、親測StepN的體驗:跑步狂人和交易員心里驅動的巨大差異

2. 用“瑋式耗散理論”來分析StepN的“模因”和“結構”——它是一個“可持續的旁氏結構嗎”?

3. 什么是“雙模因”?“運動”和“賺錢”:那一個才是可持久的“強模因”?

4. 什么是“正負反饋平衡結構”?

5. 在Web3.0領域“成本暴露”的必要性

6. StepN是Web3產品,還是融入了通證經濟模型的Web2產品?

· 本期延伸閱讀?·?

?《迷因機器》(The Meme Machine) by 蘇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

“Strava藝術”:用運動路線創作的“GPS Doodle”。藝術家先設計一條路線、然后騎車、再把運動軌跡上傳到Strava——一張張“運動行為藝術”作品就出現了。(網站:https://gpsdoodles.com/ )

· 文字稿?·?

小跑(02:41):今天想幫大家轉移下注意力,討論一個輕松點的話題——運動和賺錢。

今天話題所代表的現象,其實也是之前一期節目討論過的耗散理論,也就是用耗散理論——“模因”加“結構”的方法來分析龐氏結構——這個話題的一個延伸和案例分析。

首先想問Will老師,你的運動習慣是什么?

Will(04:38):運動習慣倒也有。以前是各種球類的運動,現在工作時間長了,基本只剩下在健身房里的標準健身了,跑步機、力量訓練什么的。除此之外,平時就是典型的宅男了。

小跑(05:20):我是一個每天都要跑步的人,大學之前就開始了,基本上每天會跑大概5~7公里左右。但我不愛記錄,比如使用記錄步數、運動數據的APP;也不太喜歡朋友圈曬“成績”。除了“曬鞋”,因為我跑步特別費鞋,大概以平均每年兩雙的速度破損,所以每死掉一雙,就會在朋友圈里紀念一下。

前陣子知道了StepN,很好奇,抱著研究的態度開始用。越用越覺得它代表的現象,好像不是一個運動的APP、或者一個Web3.0產品能夠概括的;我很快就感覺到它是我們討論過的耗散理論、“模因”加“結構”分析龐氏結構的一個很好案例。

Will老師有沒有用過這個APP?

Will(07:03):我自己還沒有,但同事中好多年輕姑娘小伙子都用了,有些可能在這個項目火之前就開始用了。我自己因為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沒去用——我現在都是在健身房里鍛煉,StepN在室內記不了步,必須在室外,所以我暫時就先不考慮了。

其實我們很多同事也是這樣,雖然也去健身房鍛煉,但為了StepN,還要每天特別再到外邊走幾分鐘。

DeGods系列NFT近24小時交易額漲幅超200%:金色財經報道,據OpenSea最新數據顯示,DeGods系列NFT近24小時的交易額為754ETH,交易額漲幅達211%,近24小時交易額排名位列OpenSea第5,地板價為9.72ETH。[2023/6/4 11:56:41]

小跑(07:50):我用了好幾個禮拜了。開始還挺著迷,后來想法就比較多了。

先花幾分鐘給大家介紹下它的游戲規則、我使用的一些感受;再請Will老師從“模因”加“結構”的角度,來分析它是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龐氏結構”?

估計很多小伙伴們沒聽過這個產品。它其實就是一個APP,類似于Keep、Strava等等,會記錄你的跑步線路以及公里數。但它特別的地方在于——每天跑步的量可以換算成token,它的代幣,也就是可以賺錢。

這種模式是現在Web3.0和加密領域里非常火的一個概念,或者叫做商業模式——“x to earn”,也就是“邊X邊賺”。比如“play to earn”就是邊玩邊賺,StepN就是“邊跑邊賺”的一類。現在市場上,它被認為是一個破圈產品,因為吸引了很多本來不是加密圈的人,比如跑步愛好者進入Web3.0的世界。

我首先想提一下自己是怎么注意到它的——這點還是挺重要的,這意味著你是怎么被“拉新”的。我很早以前聽過這個名字,但真正開始注意其實是Bloomberg的新聞端,某天工作時突然跳出來個彈窗,說有個叫做GMT的token價格暴漲(GMT是StepN項目的治理代幣),從一分多錢美金,一路漲到最高兩塊多美金。

我記得Bloomberg的記者就在推特上問這到底是為什么?下面有人回答說:因為地球人突然間都想要一雙“元宇宙跑鞋”。我覺得很有意思,馬上看了這個項目的白皮書,覺得干脆自己親身體驗一下,來看看這到底是個什么現象。

其實讓我關注到它的因素,其實也挺符合目前為止加密世界里“拉新”、或者獲得關注的規律——大部分人注意到它,永遠是從“價格暴漲”開始。或者“價格暴漲”永遠是最好的宣傳。

于是我開始研究它。為了方便對比不同的人群,獲得客觀的觀點,我請了一位朋友跟我一起體驗。

我和這位朋友是完全不一樣的人。我屬于長期跑步愛好者,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能也有些許“社交因素”,比如想保持身材,但更多還是一種習慣。

而朋友是一只資深交易猿,中度游戲玩家。世界上有兩種交易員,一種是“賭方向型”,另一種是“套利型”(arbitrager),比如做市商。他是套利型交易員,特別喜歡比較不同市場上的價格,俗稱喜歡“尋找免費午餐”(占便宜),套利直覺敏銳的令人發指。

我們兩個同一個時間開始體驗,后來驅動力和使用方法出現了巨大差別。

要開始這個游戲,首先要買一雙虛擬跑鞋。當時價格,最便宜的大概8~9個Sol(Solana代幣),也就是說入場費用就要大概8000多港幣。跑鞋每天只有定量的能量(energy),如果說你有一雙鞋,每天的energy只夠跑1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在有能量的這十分鐘,才可以賺到錢。當然你可以買更多鞋,跑一個小時以上,可能要擁有至少30雙鞋。

能量用完后,如果你還想繼續跑,就只能損耗鞋,沒有錢賺;鞋需要每天維護,維護需要花錢,否則磨損的程度越大,跑步賺得越少。比如我有一雙鞋,每天跑10分鐘,然后停下來把APP關掉再繼續跑;每天賺大概6個GST(StepN APP內使用的代幣),要花費大概一半去修鞋。

信標鏈合約存款約1786萬枚ETH,價值超310億美元:3月27日消息,鏈上數據顯示,當前信標鏈ETH2合約地址質押存款超1786萬枚ETH,總價值超310億美元,過去一周增長約9.5萬枚ETH。[2023/3/27 13:28:34]

還有很多其他游戲規則。比如你的鞋可以生“小鞋”、可以升級、可以開盲盒等等;但是都有成本——比如升級需要付錢、還需要時間等待。

大概兩個禮拜后,我和朋友的走向開始出現了有意思的差別:

對我來說,反正每天都跑,“跑步”這件事有一天突然有了“價值”,變成了可以賺錢的事,那每天七公里就太浪費了。我還想了一下,萬一今天失業沒有收入來源,我每天靠跑步賺來的大概160多港幣GST,可以到銅鑼灣的加密貨幣ATM機去換成USDC,也許還夠每天吃飯的錢。

所以我的動機是:不用白不用,毫無壓力,毫無損失。

而我的朋友則完全不同,StepN讓他套利者本性盡現。他每天會花大量時間來研究StepN規則中的各種套利空間——比如GST(APP內使用的代幣)、GMT(治理代幣)和SOL(Solana代幣)三個幣種每天的價格變動,來決定能夠賺取最大價值的策略。比如現在SOL的價格更低了,他會堅持跑,盡量賺更多的GST再去換成USDC,然后再用USDC買SOL——相當于合成了一個交叉套利。但如果GMT價格更高,他會更快的升級,因為級別越高,就可能賺到更多GMT。他還做了自己的定價模型,給GMT和GST找出內生價格。

所以他的動機是:不管跑步還是跳舞,能賺錢能套利的就是好運動。

但我們的結論是一致的:如果說有一天沒錢可賺,可能就不玩了。看來我們都是以賺錢的目的去跑步。

Will(17:44):兩種使用者現身說法,還引入了這種生態環境內一個典型的角色——套利者,鉆研獲取最大價值,甚至帶有一種挑戰甚至“攻擊”經濟體的意味,很有意思。我想從我的角度分析一下。

我們之前談到耗散結構——模因和結構這一對概念的時候,是分析為什么DeFi項目能夠增長那么快,或者能有那么大的收益?

我覺得確實StepN這個項目非常典型。不管它叫Web3.0還是叫加密項目,在“模因”和“結構”這兩個層面其實都有相應的比較好的設計。先說“模因”。像StepN這樣的項目,我覺得是屬于比較好的一種模因模式。

我簡單總結了一個概念,叫做“雙模因機制”。上次探討模因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具體說到“模因”到底是什么。談到土耳其例子,討論到埃爾多安靠“把存款乘以2”這種“純結構”的調整來平抑里拉幣值沒有意義;當時開玩笑說,怎么也得來個“土耳其民族偉大復興”之類的號召——才是個合理的模因,才能吸引大家繼續留在土耳其這個生態環境中。

其實“模因”確實就是人能夠認知到的一種“想法”。現實當中模因特別多,比如一個國家的國民、“民族偉大復興”是個模因;“中國胃”其實也是一種模因,它決定了你其實想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活,不愿意去國外。這種認知其實都是模因。

做一個項目,肯定至少要有一個模因,這是正常的。你啥模因都沒有,別人也就無法“認知”到你這個項目。

但是單純一個模因可能不太夠。以前的DeFi項目,比如上次討論過的Olympus DAO,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模因相對“單純”。我們能看到的就是“能賺錢”,Olympus DAO為此還引入了納什均衡,告訴你“不拋”賺得更多,拋了大家都完蛋。但它永遠只圍繞著“賺錢”或者“虧錢”——當然,賺錢和虧錢顯然是一個強大的模因,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FIL突破8美元:金色財經報道,行情顯示,FIL突破8美元,現報8.01美元,日內漲幅達到2.56%,行情波動較大,請做好風險控制。此前報道,Filecoin發布2023年三項重大項目更新(FVM、數據計算、檢索市場)[2023/2/19 12:15:54]

所以絕大部分的DeFi項目、加密項目,大概都只圍繞這賺錢這個模因。但這就有點太單純了,會容易陷入“增長快崩塌也快”的情境。增長時候很快,因為有賺錢效應,賺錢效應一旦沒了,崩塌的也很快——因為沒有其他模因支撐。

比較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模因很豐富,如果你有168個模因,孫悟空都逃不出你的手掌心了。但是一個人能同時認知到的往往只有三件事——超過這個數,就很難理解了。

所以我覺得一個好的項目,也許需要2個或3個模因,這可能是最佳狀態。一個太少,四個太多。像StepN這樣的項目,至少有兩個模因: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仍然是賺錢。我覺得至少在任何項目的初始階段,它都是重要的。

咱們上次聊過,你做個小跑平臺,一開始也是補貼、便宜、或者能賺到錢;但很快會發現難以長久支撐,一定要搞出“另一個東西”。“另一個東西”是什么?我覺得它應該是人的另一種典型心理,就是“已經存在東西的一個延續”。

你剛才也提到了這種心理:反正每天要跑步,并沒有為使用它付出更多的東西。用它還能賺點錢。人都會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反正一定要做一件事兒,沒有為它多付出什么的話,我就會放心,就會愿意參與,對參與這件事的抵觸就小。

這就落入到我們討論過的另一個概念——我把它稱之為“安全感”。“安全感”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模因,它會讓你覺得進入到某件事情不會受到損害或者傷害。

我想大部分StepN的用戶都是這樣想的——我反正要跑,又沒有為這個事多花費時間。如果為它多花了時間或者浪費了精力,你就會有不安全感,因為人都知道時間精力是寶貴的。StepN就做的比較好,它抓住了模因的一個重要點,讓你沒有“額外付出”。

有此模因的事情是否還有很多?

其實在2018年“ICO年代”,當時大量項目也都走在這條路上。它們講的故事,往往是把區塊鏈引入到某個行業,不管餐飲業還是服裝業,幾乎所有行業都可以叫做”區塊鏈+”,或者“+區塊鏈”。

其實“用區塊鏈去改進某個行業”——這種模因其實是比較弱小的。但如果你把它轉換為:在這個行業、或日常領域中,不需要額外付出,我卻可以給你疊加一種賺錢的可能性,這兩個模因就能有效對接起來。

這種模因的設計其實是目前絕大部分Web3.0或者crypto項目所固有的,只是大家可能沒有從“模因疊加”的角度去主動設計,效果就不太好。

而StepN明顯是經過幾次迭代之后,能夠把這兩個概念疊加的比較好的一個項目。當然,這也因為它看到了“運動”這個方向——因為“運動”這事兒,天然符合“不會額外付出”的認知。所以,做到“模因疊加”、或者“雙模因”——我認為這對于一個項目是非常重要的。

小跑(26:24):聽Will老師這么一番解釋,我現在對理科生的印象有點改觀。以前一直以為“創造新概念”這個本是文科生的強項,現在覺得理科生概念創造能力不僅很強大,而且很有邏輯。

Will老師的“雙模因”、“模因疊加”概念,正好解釋了我一直以來的一些感覺:我一直感覺大家把所有的東西都叫做“模因”,但它們到底是不是一個概念?有時候它代表的東西很持久,比如文化、習慣;但也有一些稍縱即逝的,比如社交網絡上流傳的貓圖狗圖和梗圖,也叫模因。感覺中它倆肯定不是一回事。因為后一種很快就消失,而前一種可以持續上千年。

Holt Xchange推出新基金,將專注于投資種子輪和A輪階段的Web3初創公司:11 月11日消息,早期金融科技投資機構Holt Xchange宣布推出新基金,該基金將重點投資種子輪和 A 輪階段的 Web3 初創公司,旨在通過數字藏品、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和 NFT 來顛覆體育和娛樂行業傳統商業模式。[2022/11/11 12:52:19]

其實整個加密行業,從誕生到現在的市場的表現,也很符合“模因疊加”邏輯。經過這么多輪周期,減半周期、ICO為代表的熱潮、DeFi Summer等等等等,每次的波段似乎都可以看作一個“模因”。

但這些模因依然比較淺層。如果把加密行業整條發展曲線拉長,它依然是一條向上的線。這條線下面靠什么支撐?我想了想,覺得其中有一種很強的“模因”、或者理念其實自始至終沒有變——比如向往自由、自治、底層極客精神等等。每一輪可能都有新的代言人,而這些新的代言人性格、形象中都有這樣的共性。

Will(29:34):這點我比較同意。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體系,某種程度上確實體現著這種“雙模因”的模式。

一方面幣價增長帶來財富效應,另一方面有各自的理念。比如,比特幣的“資產不可侵犯、資產自由、或者免受貨幣超發的影響”;以太坊是“虛擬世界的計算機、計算性金融的基礎設施”——它們這種雙模因堪稱是完美結合。

從這個角度看,它們還是遠超StepN這樣的項目。StepN的模因是“財富效應”和“安全感”的一種疊加,而比特幣和以太坊這種雙模因甚至已經合二為一了——你的“財富自由、避免受到貨幣超發影響”和“幣價的增長”,是一體化的,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而以太坊的特點——你的“gas費消耗”和“計算性基礎設施的使用成本”——也是一體化的。

真正能夠持久的、甚至是偉大的項目,肯定會體現出這樣的特征。至于是設計出來的還是自發的,我們不敢說。但它一定會體現出“多種模因”完美疊加的特征。

小跑(31:37):Will老師把“雙模因”中基礎的那一層,叫做“安全感”。我們在《元宇宙性騷擾》那一期也提到過。“安全感”是個很好的描述,但這類模因還有沒有其他角度呢?

比如人類的一個“共性”、已經有的“習慣”、“文化”或者“信仰”——或是人類在很長時間積累的模因文化固化的結果。

例如人類“崇尚自由”的天性,開始可能也只是一個短期的、類似于“梗”的模因。但像“自私的基因”一樣,它在沒有被任何設計、操縱的情況下,自私(這個“自私”沒有任何感情色彩)地發展,最后變成這樣一個結果——崇尚自由的理念。

模因和基因也是一樣的,某種行為、想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慢慢被固化下來,就形成了一種“默認”應該做的事情。其實跑步也是一樣的,因為“跑步能夠健康”開始可能就是一個“梗”,就是一個固化的思維。如果我們非要掰扯一下,跑步到底能不能讓你更健康,也許還也不太一定。但它已經變成了一種觀念。

Will(33:22):對的。從跟基因類比的角度講,我再補充一點。

人類的基因體量巨大。人類有手有腿,有眼睛有鼻子,其實都是不同基因片段決定的,人體會有這么復雜的特征,是一個特別典型的耗散結構。

而從一個項目、一個經濟體、或者社會活動角度,模因確實也很多,但又很難做到像基因那樣,由幾百萬上億片段去共同決定——因為人的認知是很難達到這個體量的。我們不可能把一個東西設計成有500萬個模因,而且讓大家每個都能認知到——從這一點來看,模因跟基因又有很大的差別。

EOS網絡基金會推出新分叉公鏈Antelope,以取代EOS:8月17日消息,EOS網絡基金會首席執行官Yves La Rose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宣布推出新分叉公鏈Antelope,以取代EOS。

據介紹顯示,Antelope是一個用于構建下一代Web3產品和服務的開放框架。

此前報道,EOSIO區塊鏈協議已正式更名為Antelope。[2022/8/18 12:32:19]

一個好的項目、好的經濟體或者社會體,要有1~3個強有力的、能被所有人都能認知的模因。剩下的事情恐怕就得交給“結構”來做了。

小跑(34:44):建議大家再去看一下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以及蘇珊的《模因機器》——其實自始至終還是說同樣的事情,不管是基因還是模因,都是“自私”的。但是模因,我覺得可能比基因還要“自私”——所謂自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被設計出來、按照一個自然的方式傳承下去。

如果我們從模因的角度來想,其實人類的想法,不是自己所造,也不是用來服務我們自己;我們反而是模因的宿主,它寄生在我們身上的,我們被模因附體。所以什么樣的模因可以傳承下來,是不能被人所設計的。

模因的作用告一段落,Will老師從“結構”角度來分析一下StepN?

Will(35:55):我們曾經討論過:耗散體這種復雜結構,是強化正反饋機制的一個本質特征。如果沒有一個復雜結構,其實正反饋機制也很難建立起來。但實際上,這句話只說了一半,應該還有另一半。

如果想避免一個耗散結構體迅速崩潰,你應該有一個“對應的結構”。它其實應該是跟“正反饋機制”相反的、某種程度的“負反饋機制”。或者“摩擦力”的概念。

如果“正反饋機制”過強,比如投入StepN的錢三天就能賺回來,我可以24小時不斷跑,這樣的正反饋機制肯定強。我甚至可以再優化它,比如第一個小時跑給的錢多,第二、三個小時給錢更多——如果這么設計,正反饋機制是更強的。

但實際上,如果你這么去設計,最后崩塌一定也是一瞬間——因為大家都會拼命去積累,然后一次賣掉就完了。因為能夠獲得的人越多,拋盤的壓力也就會越大,它反而會越不值錢,最后崩潰的越快。

于是我們會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很多體系的設計,比如比特幣四年減半周期、還有StepN每雙鞋每天的能量只夠跑10分鐘——你會發現這些機制的邏輯是反過來的——你花的時間越長、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反而越少。這顯然是一種“負反饋機制”。

這就很奇怪了,我們耗散結構理論是不是有問題?復雜結構到底應該是正反饋機制,還是負反饋機制呢?

其實我覺得很正常。耗散結構體固有的特征,它的前提是什么?是要跟外部有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所以,進來的時候“正反饋”當然好,但出去的時候,如果還是“正反饋”那不就更差了?實際上每一個耗散體的設計者(我們假定結構能被設計的話),一定會設計這樣一個結構——進來容易出去難。

所以這個復雜結構一定同時體現這兩方面的特征:進來時是正反饋機制“強化”,出去時是正反饋機制“弱化”。也就是一個絕對剛性的規則,讓一個方向速度快,另一個方向速度慢。

聽起來不難理解,但實際操過程中很難做到。為什么呢?

一個純線性的東西,往一個方向走是一個速度,往另一個方向走一定是同樣的速度。而復雜結構有不同的維度,有些維度是用來強化進入的速度,另一些維度是弱化出去的速度。

如果我單純想讓它變得“進來速度快,出去速度慢”——用一個數學的剛性邏輯是做不到的。唯一能做的,是退而求其次。讓“進來的速度”別那么快。否則一個人只要想進就一定能自由進入的話,就可以通過時間的積累掌握你體內大量的能量。

如果你允許它一瞬間換出,這個系統就崩塌的太快了。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的真正能夠執行的策略,都是盡可能讓這兩者產生一個平衡而已。這在游戲行業其實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套路,我們一般稱之為“平衡”。

就像StepN的設計,每天只能跑十分鐘,能量就沒有了。一天24小時需要通過各種招數才能獲得大量的GST——這種設計就是典型的平衡設計,要限制。這是我們結構分析的第一點。

但是問題就來了,如果你不讓它進來太快,那也沒問題,我10分鐘之后就不消耗了,因為得不到收益,我也不想消耗成本對不對?可如果你不關閉的話,你的鞋會被磨損消耗。這個邏輯顯然對于消費者就不合理——怎么我不能得到收益,還會有消耗?

這也很簡單。因為這個體系結構的運轉是有成本的。跑步要有GPS信號進來,要登記你的跑步數據,這都是要消耗后臺計算力的。如果計算力全部都記錄在區塊鏈上,比如記錄在以太坊上,那每一筆交易都需要消耗gas費,所以記錄也是要花成本的。

不記錄在區塊鏈上,在一個數據中心也是一樣的,機器天天要運轉。比如騰訊,微信免費是因為有別的收益手段,否則是掩蓋不了“成本”這個事實的。

所以,設計不能單純的從外部看,一切東西都是有成本的——我認為這是未來系統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方向。

Web2.0、互聯網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模型,其實掩蓋了系統運行的“成本”這件事——都認為有其他收益來源補貼自己的成本。而像以太坊區塊鏈這種模型,其實是把“成本”更合理化了——我每一個操作都要有成本,這個成本你是看得見的,這是一個更合理的模型。其實Web3.0的發展也應該走這個方向,每一個操作都要有成本,而且你是知道成本是多少,可以決定付出或者不付。

回到StepN,你不愿再付出成本沒有關系,可以把它關掉;但關掉就意味著這個軟件不再替你承擔記錄等等功能。這在Web3.0的應用結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略。如果你把它做成一個標準的Web2.0的形態,把成本隱藏起來,會導致系統不能持續下去。

總結一下,一個好的“結構”會有這兩大特征:第一,有正反饋機制,也有負反饋機制。不能過于加速前進,因為有可能導致加速崩塌。第二,系統內部真實運轉的摩擦或者成本,要顯性化,讓能夠全體參與者都知曉。

小跑(44:45):非常精彩。我覺得下面很多問題都不用問了。

“模因”的發展我們不能控制,但是“結構”這件事,是可以有更合理、更精妙的設計的。

正反饋其實是一個“加速度”。正反饋又分為“正向正反饋”和“負向正反饋”,正向正反饋就是越來越快,負向正反饋就是越來越慢。但是負反饋應該是一個負相關的概念,是“向后拉”的概念。

這讓我想到,這個結構的邏輯其實也適用于金融行業。比如金融市場上崩盤時的“負向正反饋”;還有銀行里面業務部門、風控部門、運營部門之間的“平衡”。風控部門是一個“負反饋”作用,一切都要“往后拉”,尤其在市場好的時候,應該對高度發展的業務施加更多摩擦力。(當然,目前的金融體系出現了很大缺陷,負反饋作用力變得很小。這可能也跟人類的心態有關——市場好的時候,本來應該起到負反饋作用的一方,也會被業務端影響,反而變成了正反饋的助推)。

金融行業最好的結構還是效率、成本和風險三者平衡——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

同樣道理,互聯網、web2.0目前發展的困境,可能就是三角形缺了“成本顯性化”這個角,才會導致不平衡、不可持續的情況出現。

Will(47:53):這兩個特征其實都是一個“總體”特征。像StepN這樣的項目,它的結構設計其實是有很多精巧之處的。

其實不管是crypto、Web3.0、還是傳統的金融市場或者Web2.0項目,它們其實慢慢會開始互相融合,因為大家各自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比如Web3.0或者加密行業早期過于強調正反饋機制,所以誕生出無數“一年一萬倍”甚至“十萬倍”的神話,同時也誕生出了各種崩盤,也就導致傳統行業的人總是十分懷疑你們是不是騙局。像StepN這樣大概初心是好的、想要一直玩下去的項目,就會主動設計出很明顯的負反饋的機制,也就是類似于風控的機制——這其實也是在向傳統行業學。

傳統行業也走彎路、歪路,它們過于強調對成本的掩蓋。不光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也是這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的銀行轉賬是幾乎不收手續費的,可能只有超大額轉賬才收一部分——這其實就是沒有學好的一個表現。運營都需要成本,把手續費成本掩蓋起來,還是用表面的手段掩蓋了另一個目的。我認為是不好的,還是應該退回到成本風險收益三者的平衡,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現在的金融行業應該反過來,不要再去學習互聯網“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套路了。兩個世界應該趨同,才是比較好的發展。

小跑(51:13):前兩天群里有位同學問到:這種“邊X邊賺”的模式,到底是不是Web3.0產品?還是它其實還是Web2.0,只不過在蹭Web3.0的概念?或者是試圖用Web3.0的tokenomics模型來改變自己的融資方式?

Will(53:21):這是一個可以持續探討的話題。目前最主要問題還是對Web2.0、Web3.0的定義沒有那么精確。一定要說到某個項目屬于Web2.0還是Web3.0,確實沒辦法精確。

像“X to earn”,或者StepN這種項目,不僅僅是包含了token的Web2.0。直白一點,大家質疑的就是這個點——你是不是一個新的模式,還是其實就是一個有token、能融資、能買賣的項目。我覺得某種程度上,StepN跟其他Web3.0的項目還稍微有點區別,它“token”的因素更大一點。

以前像StepN這樣的項目其實也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失敗或者消失了。有的甚至做得更好,是真正的一雙鞋,把芯片植入鞋里,然后跟手機通過藍牙鏈接等等。當然那也可能是噱頭,或者說只做了原型產品,沒有真正大規模推廣。但是從“技術創新”角度來講,芯片植入鞋里,對比StepN這種簡單的GPS計步能力,聽起來科技創新的感覺會更強。

我覺得Web3.0沒有精確定義的情況下,可以總結為一個“程度”問題,到底什么才叫Web3.0?是要在什么技術上、模式上、還是底層流程上更加有技術創新性?還是跟區塊鏈結合的更緊?或者更充分使用了智能合約的一些特點?從這些角度考慮可能比較客觀。

小跑(56:42):我自己感覺它可能是一個“門”,一個進入Web3.0的入口。我覺得到目前為止,它還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或者說它是一個新的世界的門、窗、或者橋,先讓我進入到這個世界。但是之后還有什么更大作用,或者它的整個世界是不是只有跑步,我覺得可能還不一定在我的認知里。

這就引出了我們準備討論的另一個巨大的“筐”——平行世界之橋。今天先打住,下次找機會再聊。

Tags:WEBTEPSTEPSTEPNweb3游戲平臺StepWellstepn幣價

Coinw
Rafa:我離開了Web2 你也應該這樣做_WEB

Rafa 通過描述自己離開 Web2,加入 Web3 的經歷,從行業層面指出了 Web2 和 Web3 的區別,認為“傳統的企業被束縛在了當下的文化規范中,為即將結束的時代創造技術”.

1900/1/1 0:00:00
給馬斯克支支招:如何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版Twitter?_CEB

馬斯克贏了。 4 月 25 日,推特與馬斯克達成最終協議,由馬斯克全資擁有的實體以每股 54.20美元現金進行收購,交易總價值約 440 億美元,完成后推特將成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

1900/1/1 0:00:00
NFT聚合哪家強?Gem和Genie功能大對比_GENI

來源公號:老雅痞 2022年4月25日,OpenSea官方發推宣布收購NFT交易聚合器Gem。OpenSea官方表示在收購完成后,Gem仍將繼續作為獨立品牌進行運營,而OpenSea將在未來集成.

1900/1/1 0:00:00
一條推文 20 萬 這些NFT 帶貨網紅先發家了_TTE

「NFT 帶貨」MCN 已經出現,「營銷生態」先于行業成熟了。NFT 在去年出圈大火,一腳橫跨藝術、游戲、頭像、金融各領域.

1900/1/1 0:00:00
加密市場持續動蕩 UST 穩定幣再次與美元脫鉤 跌至歷史新低_比特幣

比推消息,周一,由于加密貨幣市場持續波動,TerraUSD (UST) 穩定幣再次與美元脫鉤,跌至0.68美元,創歷史新低。UST 此前在周六跌至 0.985 美元,然后在周日回升至 1 美元.

1900/1/1 0:00:00
金色趨勢丨BTC可以抄底了嗎?_比特幣

如圖所示,目前快慢兩線自高位死叉后,依舊維持向下發散的狀態,快線距離0軸可能還需要幾個月時間,BTC價格自前頂69000到目前整體也是震蕩向下趨勢.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