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所有幣種里面,最為特殊的一個,比特幣毫無疑問的當屬第一。
它是所有幣的祖師爺, 區塊鏈的開創者,市值與價格最高者,減半后價格不降者,最多交易所支持者,大多數人都知道好卻沒買的……
最近比特幣的手續費激增到了5美金開外,導致BTC的手續費收入一度占到了整個區塊收入的接近20%,而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手續費占比只有1%-5%之間,區塊獎勵仍舊是礦工收入的主要來源。
看看其他幾個主流幣種,ETH熱火朝天的在進行ETH2.0的準備儀式,階段0即將上線,BCH剛剛進行了一次重要的硬分叉升級, BSV以平均每天一個的新應用瘋狂探索使用場景;波卡,Filecoin摩拳擦掌準備主網上線……
似乎只有BTC,笑看你們折騰來折騰去,我自穩坐釣魚臺,不動如山。
不信,看看這張對比圖:
2018年5月 - 2020年5月價格對比
過去一日,以太坊、Uniswap、BSC、比特幣和GMX是產生費用最多的前5個項目:12月23日消息,據 Crypto Fees 數據顯示,過去一日,產生費用最多的前 10 個公鏈或項目為以太坊(227 萬美元)、Uniswap(65 萬美元)、BNB Smart Chain(39 萬美元)、比特幣(29 萬美元)、GMX(23 萬美元)、Aave、SushiSwap、Curve、Optimism 和 Compound。[2022/12/23 22:03:49]
幾乎所有的主流,都風光不再,唯有BTC,依舊獨孤求敗。
然而這次減半,也讓比特幣的網絡安全模型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畢竟,比特幣之所以如此值得讓人信賴,跟他過去10年從未有過“宕機”,或是“雙花”之類無比安全健壯的去中心化系統有關,而維護這個系統強健的人,就是我們“可愛的礦工”。
但正如亞當斯密那只看不見的手所描述的那樣“我們期望的晚餐并非來自屠夫、釀酒師或是面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特別關注”,比特幣系統的安全,同樣是來自礦工對于利益的追逐。而這里的利益,在過去10年內,絕大多數,來自于區塊獎勵。
于是乎有人開始擔心 - 到了2140年,區塊獎勵沒有了?到時候比特幣的安全,誰來維護呢?
荷蘭一大學追回價值12倍原值的比特幣贖金:7月4日消息,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在 2019 年遭到勒索軟件攻擊,最近成功追回了作為“贖金”支付給黑客的BTC。當時,黑客要求20萬歐元的BTC以換取移除勒索軟件,而大學支付了“贖金”用于數據恢復。當地調查部門在調查此案后,成功在烏克蘭找到了一個“贖金”約4萬歐元的銀行賬戶,并據此追回了1/5的比特幣。由于自2019年以來價格上漲,價值40,000歐元的BTC現在價值500,000歐元,是該機構支付的第一筆贖金的12倍多。 大學額外賺取了300,000歐元的利潤,同時贖回了200,000歐元的贖金。對此,該大學解釋說,它將用作資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的基金。(finbold)[2022/7/4 1:50:12]
這個問題乍一聽,似乎有些杞人憂天,畢竟2140年還有120年,現在去擔心120年之后的事情,是不是有些“太早”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到時候比特幣安不安全,咱們基本上都看不到了…
然而作為人類歷史上如此重要的一個“偉大發明”,站在現在去展望或者說擔心100年后的事,也并非毫無意義,不然為何會有“百年大計”這一說?或者說,我們把時間提前100年,看看夠得到的2040年,在經歷5次減半之后的BTC,可能會發生什么?
CME比特幣期貨3月合約收報52145美元:金色財經報道,成交量最高的CME比特幣期貨2021年3月合約今日收漲2590美元,收報52145美元。2021年4月、5月及6月合約分別收報52705美元、53275美元和53725美元。[2021/3/9 18:26:53]
到時候,每個區塊的獎勵,會從現在的6.25,降低到0.195個,比起完全沒有區塊獎勵,其實已然差距不大。
你猜,到時候會是怎樣一個局面?
猜想1:最簡單粗暴的方式 - 暴漲
假設20年后鏈上TX和現在依舊保持接近的水平,那么比特幣的價格從現在的一萬美金,漲到30萬美金,才可以保持礦工的收入與整個網絡的安全性與現在持平。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當比特幣網絡出現擁堵時,手續費的費用可能同樣是一個嚇人的數字。2017年比特幣在接近2萬美金時的手續費達到了20-30美金,使得一切小額轉賬失去意義,而30萬美金的比特幣,擁堵時刻的手續費可能會達到幾百美金,使得幾乎只有大額轉賬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種猜想下,比特幣將會以完全“純數字黃金”的形態所存在,擁有著黃金所擁有的許多特性 - 完善的期貨交易,最為廣泛的知名度與共識,抗通脹,以及 - 不方便使用……換句話說,在這種猜想下,比特幣不是給你用的,而是單純的作為資產投資/投機來使用。
聲音 | Tom Lee:缺乏監管保護阻礙了機構投資者進行比特幣投資:據Theblock消息,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聯合創始人Tom Lee最近接受采訪時談到機構投資者投資比特幣的阻礙時表示,第一個問題是,加密領域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規模還是太小了,比特幣總市值是1800億美元,黃金是9萬億,股票市場是66萬億,債券市場是86萬億,比特幣甚至還不到總資產的0.5%。第二個問題是缺乏監管保護,在美國,比特幣沒有足夠的法律和監管保護來阻止白宮發布禁止比特幣的行政命令。[2019/10/2]
當然,這種猜想大概率不具備可持續性,畢竟按照同樣的邏輯再往下推個幾十年,當區塊獎勵只有0.01,甚至0.0001的時候,比特幣的價格真的要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金么?那市值得多大?不敢想不敢想...
猜想2:閃電網絡的普及+可能會有的緩慢擴容
這是相對來講,筆者認為可行的一種路線,即,比特幣在“數字黃金”與“數字現金”之間,做了一個平衡。
在這種路徑下,閃電網絡將會是實現此種猜想的重中之重,畢竟想要把1M區塊的比特幣用起來,單單依靠主鏈的體驗肯定是完全不行,鏈下的閃電網絡才是打開“使用”這道門的金鑰匙。
德國加入歐洲其他國家之列 推動比特幣全球監管:日前,法國財長呼吁明年G20峰會將比特幣監管這一議題納入議程。近日,德國財政部對法國財長的這一提議作出了回應,表示支持。據彭博社報道,德國財政部表達了考慮虛擬貨幣的投機風險及其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的必要性,并認為其全球范圍的影響力僅在國家層面上進行監管是遠遠不夠的,同時表示G-20財長及央行行長的下屆會議將是討論這一問題的有利時機。[2017/12/25]
閃電網絡發展至今接近3年的時間,在2019年初因為閃電網絡火炬大火特火了一把,此后進入了“銷聲匿跡”模式,在過去一年里并沒有取得太多進展,整個網絡鎖定的BTC依舊不足1千,遠不及人們對其預期。
去年年末,有研究人員專門發表論文,論述了閃電網絡當前的經濟激勵模型,并指出“目前,閃電網絡幾乎沒有為支付路由提供經濟激勵。較低的路由費用并不能充分補償路由節點”。
而除了眾所周知的“容易導致中心化,經濟機理模型不理想,安全性不如主鏈,無法支持大額交易”等問題之外,閃電網絡還有一個很大的限制,那便是1M大小的區塊限制。
我們想象一個相對極端點的場景,比特幣20年后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有10億的用戶,每天平均每人發送一筆交易。
在1M的區塊下,每區塊大約可以包含最多3000筆交易,比特幣10分鐘一個塊,每天能產出144個區塊,可以包含最多大概43萬筆交易 - 顯然,這對于10億用戶來說杯水車薪,因此,必須依靠閃電網絡才有希望。
然而問題來了,在第一次使用閃電網絡的時候,是需要生成一個閃電網絡錢包,并向這個錢包里轉賬,打開通道,支付礦工費用,等待主網確認,才能開始使用閃電網絡。
換句話說,如果真的有10億人想要使用閃電網絡的話,那么單單每個人打開一次通道,就需要10億次TX,按照1M區塊每天43萬交易,每年1億5千萬的交易數量來算,單是10億人開通道這事兒,就得6年才能處理完,期間還不能處理別的主鏈交易。
所以要么在愿景上大幅減少用戶數量,要么開始緩慢擴容,畢竟,BTC與BCH/BSV的主要分歧在于樹莓派(個人電腦)可以掌握全節點,那么未來10-20年隨著個人電腦存儲,計算,帶寬的提高,BTC緩慢擴容到2M,4M,8M甚至更高并不會太過意外,只要依舊符合個人電腦全節點要求即可。
剛才的模型,如果區塊大小達到8M,用戶數量從10億降低到一億,是不是看上去感覺舒服很多,也現實了許多?
當然,即便如此,也還得閃電網絡到時候給力才行。
猜想3:增發 or 換算法 or 換共識
這些方式目前來看,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增發可能是解決區塊減半的最容易方式,但幾乎不會有人會這么干,畢竟總量恒定是大家對于比特幣價值共識最為核心的要素,沒有之一。但去年圓桌會議上一個以太坊社區的開發者提了一嘴,還是引起了整個圈子的渲染大波,未來幾十年會不會再有人提?我想幾乎是很肯定的,雖然依舊認為,這不太可能。
換算法么,兩個可能性,一是哪天量子計算機真的可以破解比特幣的Sha256,二是面臨BCH/BSV對于算力爭奪的力不從心,第一種情況下沒毛病,第二種情況下,主動避戰會成為“慫”的表現,作為老大,一旦漏了怯,也就離下面人上位不遠了,所以無論如何,不太可能發生。
至于將共識機制改為POS,可能性更小,但不能說為零,畢竟,ETH就是這么做的。既然以太坊能做,比特幣為什么不能做呢?尤其是2140年沒有了節點獎勵之后,邏輯上看,轉為POS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不管怎么說,猜想3都有那么些無厘頭的意味在里面,算是可能性最小的一種猜想。
猜想4:逐漸衰退?
這可能是大區塊黨最為喜聞樂見的結局,畢竟,當初“分家”的時候,可不和平,雖然現在看似各走各的路,BTC電子黃金,BCH電子現金,BSV底層公鏈,然而都用SHA256的事實注定,三者不可能永遠這樣一直“和平共處”下去,對于算力的爭奪,終有一天會達到白熱化。
換句話說,當前三者的定位都還在初期,而20年后,相信都已經達到了自身路線的繁榮/鼎盛期,而若是假設三者均在各自路線上發展不錯,會發生什么?
我想屆時BCH也許已經達到GB級別的區塊,上面充斥著大量將BCH作為現金使用的交易TX,以及通過SLP協議發行的Token TX (比如基于BCH SLP發行的USDT)。
而BSV那邊,可能區塊早已擴充到了TB級別,上面充斥著大量DAPP用戶產生的TX,以及各種支持小微支付的場景。
那么顯然,若是此種場景出現,BCH/BSV上的手續費收入將大大超過屆時的區塊獎勵,占據礦工的主要收入來源,并隨著區塊的逐步增大呈遞增趨勢。反觀另一端的BTC,即使黃金路線進入成熟期,在面臨此情此景時必然面臨一個困境,即(假設20年后BTC:BCH:BSV價格比依舊如現在一樣):鏈上TX手續費如果太高,則用的人會很少,整體區塊收益必然落后兩個大區塊的同行,TX手續費低的話,1M的小區快打滿也產生不了太多收益,區塊收益依舊遠落后于BCH/BSV。在區塊補貼只有0.2的情況下,導致算力將不斷往競爭對手處傾斜,直到達到一個三者新的算力/難度/價格/收益的平衡點。
于是乎,此種猜想下唯一可以維持BTC相對于BCH/BSV王者地位的,必須是高漲的幣價。或者換句話說,要維持算力不向BCH/BSV大量傾斜,必須保證BTC價格的增速>=兩位競爭的對手(價格+鏈上TX)的增速,方可維持現在之地位。否則的話,只會看到BCH與BSV相對于BTC越來越趨近的價格與算力。
當然,這是建立在BCH/BSV兩者路線成功的基礎之上,就目前而言,其難度,都要比BTC安穩的做好數字黃金大的多。
本文為金融業研究方法探討。本文不是證券研究報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涉及個股也僅為舉例或陳述事實之用,不代表我們對他們的證券或產品的推薦。具體投資建議請參考我們的研究報告.
1900/1/1 0:00:00譯者按:本文介紹了一個概念,個人發行信用(self-issued credit),意為個體(個人、團體或企業)自己發行信用.
1900/1/1 0:00:00據cryptocompare數據顯示,目前比特幣交易情況按照交易幣種排名,排在第一的是USDT,占比為66.59%;排在第二的是美元,占比為11.69%;排在第三的是日元.
1900/1/1 0:00:00比特幣的第三次減半平靜地劃過了,在圈內外以及幣價上并沒有造成多大的反響。但是在業外近日卻有一系列消息值得我們關注,這些消息都和比特幣挖礦有關.
1900/1/1 0:00:00據Decrypt5月4日報道,以太坊的礦工們在短短5年時間里總共挖出了1000萬個區塊。礦工挖出了以太坊的第1000萬個區塊,這是總市值排名第二的加密貨幣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00/1/1 0:00:00奧地利奧合國際銀行(RBI: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 AG)正在與企業分布式賬本技術(DLT)提供商Billon合作進行國家數字貨幣的試點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