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認為,資產數字化與資產證券化是互補關系,目前區塊鏈等可信技術的應用還不普遍,資產登記更多依靠鏈下中心機構。
原文標題:《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新書上架》撰文:姚前,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來源:中信出版墨菲
本文為《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前言。
近年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區塊鏈從負債端切入,與央行的數字貨幣,以及商業銀行的信用貨幣密切相關;區塊鏈從資產端切入,實現資產的數字化,而資產數字化是資產證券化更高級別的形態。
區塊鏈是如何與供應鏈、5G、物聯網技術結合使資產數字化,確保底層資產的唯一性?海外市場數字資產的交易發展到何種程度?
如果想了解這些問題,這篇文章也許會給你答案!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打包,以此為價值償付,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過程。
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重點發展基于AIGC技術的合成數據產業:3月7日消息,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在《中國金融》撰文稱,建議重點發展基于AIGC技術的合成數據產業。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質量為數據要素市場“增量擴容”,助力打造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數據優勢。在強化數據要素優質供給方面,應統籌兼顧自立自強和對外開放。可考慮對Wikipedia、Reddit等特定數據源建立過濾后的境內鏡像站點,供國內數據處理者使用。
國家相關部門應對大模型訓練數據的處理和使用標準進行統一規范;建立數據托管機制,對數據托管方進行約束,要求數據托管方按照監管機構的規定對數據來源、處理結果以及使用去向等進行監測,從而使得模型的輸入、輸出結果符合監管要求。[2023/3/7 12:46:29]
自1970年美國政府國民抵押協會發行首單資產支持證券以來,資產證券化已發展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金融創新工具。以美聯儲為例,其貨幣量化寬松,除了購買美國國債,就是購買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簡寫為MBS)。
姚前:央行數字貨幣將惠及沒有銀行賬戶的群體實現金融普惠: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春季會議在北京舉行。在論壇“數字貨幣與未來數字化轉型”環節,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需要在七個方面重點考量:
一、技術路線。基于賬戶,還是基于代幣?基于賬戶和基于代幣兩條技術路線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實質上代幣也是一種賬戶,只不過是新型賬戶——加密賬戶。相比傳統賬戶,用戶對加密賬戶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強。
二、價值屬性。央行直接負債,還是運營機構負債?本質區別在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負債一欄,記錄的是終端用戶的央行數字貨幣還是代理運營機構的準備金。
三、運行架構。雙層,還是單層?雙層架構正逐漸形成各國的共識。數字人民幣也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個人以為,雙層運營與單層運營也并非二選一的關系。我們可設想,如果央行數字貨幣直接運行在以太坊、Diem等區塊鏈網絡,那么中央銀行可借助它們的BaaS服務,直接向用戶提供央行數字貨幣,而無須借助中介機構。單層運營可以使央行數字貨幣更好地惠及沒有銀行賬戶的群體,實現金融普惠。
四、是否計息。數字人民幣目前不考慮計息。
五、發行模式。發行,還是兌換?區別在于:前者由中央銀行發起,屬于主動供給;后者由貨幣使用者發起,屬于按需兌換。央行數字貨幣的生成是發行還是兌換?取決于它的定位以及貨幣政策的需要。
六、智能合約。數字貨幣不能只是對實物貨幣簡單的模擬,若要發揮“數字”的優勢,未來的數字貨幣一定會走向智能貨幣。當然,前期我們也觀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約安全漏洞而引發的系統災難,說明該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改進。所以央行數字貨幣應在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基礎上,宜從簡單的智能合約起步,逐步擴展其潛力。
七、是監管考量。在數字世界中,數字身份的真實性問題、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或涉及更大的社會治理命題,需要我們做深入的研究。
姚前特別表示,已離開人民銀行,所說僅代表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人民銀行,也不代表其現所在機構。(新浪財經)[2021/5/31 22:57:43]
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于2005年啟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一度有所放緩,2012年重啟,2015年實行備案制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融資租賃、收費收益權、應收賬款、保理融資、汽車抵押貸款、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等資產證券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近期正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試點工作。
聲音 | 姚前:虛擬貨幣缺乏價值支撐,未來得有一個“去虛擬”的過程:據第一財經消息,昨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發文稱,全球那么多的貨幣,根本的區別在于背后的價值支撐而不是鑄幣技術。相信現有的數千種加密貨幣,在追求極客技術的同時,也會逐步認識到這一點:當前的經濟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的信用經濟,貨幣發行和管理功能有缺陷的“比特幣”們實難擔當大任,核心問題在于這類“可轉讓數字資產”很難構建自身的價值支撐體系。 所以,必須把目前虛擬貨幣缺乏價值支撐這一根本性的缺陷給矯正過來。技術固然可以向典型的虛擬貨幣、加密貨幣取經,但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貨幣的本質內涵,理應是數字貨幣發行的基石。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貨幣的未來得有一個“去虛擬”的過程,一個可能的變化是在前述所言的“點對點+電子支付系統”的基礎上,再加上強有力的“央行信用”,也就是“點對點+電子支付系統+央行信用”。目前央行數字貨幣已成為國際央行會議最重要的主題詞之一。[2019/5/6]
一般來說,資產證券化包含構建資產池、破產隔離、信用增級、證券評級、證券銷售、掛牌上市、交易、存續期管理、到期支付等多個步驟,流程長,涉及多方面主體,包括發起人、SPV、承銷商、投資銀行、信用增級機構、擔保機構、評級機構、托管人、律師、會計師等。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完善區塊鏈治理機制,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表示,未來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這兩個極點之間,將會存在一個新的領域,各種區塊鏈系統擁有不同的非中心化程度,以滿足不同場景的特定需求。我們要完善區塊鏈治理機制,要發揮區塊鏈技術的正能量和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在核心關鍵技術上下功夫,不受制于人,同時要促進區塊鏈技術整個市場和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2018/5/18]
其通過特殊的法律實體以協助轉移收益,并可分層出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證券,是一種復雜的金融創新,甚至被稱為最高級的「金融煉金術」。
在我看來,資產證券化雖然流程復雜,但原理其實簡單。
其核心在于將復雜、難以「他信」的基礎資產轉化為面向市場、可信的資產,然后將其標準化、可分割化,并供眾多投資者購買和交易。可信是資產流轉的前提。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現階段的央行加密貨幣設計應注重補充和替代傳統實物貨幣: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署名文章稱,現階段中國研發央行加密貨幣的首要出發點是補充與替代傳統實物貨幣,其界定屬于現金(M0)范疇。在技術作為強勁驅動力的今天,央行加密貨幣必然要在吸收現金優勢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新特性,如果只是亦步亦趨地模擬實物現金,能否達成此一目標令人懷疑,而且可能影響央行加密貨幣未來的競爭力。姚前指出,今年1月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署名文章充分論述了發行央行加密貨幣須選擇對現有貨幣體系、業務架構及基礎設施沖擊最小的方式。文章提到,央行加密貨幣應基于賬戶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環節對賬戶的依賴大降。這樣既可和現金一樣易于流通,又能實現可控匿名。姚前文章稱,從最大限度保護商業銀行現有的系統投資角度考慮,已經對加密貨幣與銀行賬戶松耦合的具體設計進行初步研究,可考慮在商業銀行傳統賬戶體系上,引入加密貨幣錢包屬性,實現一個賬戶下既可管理現有電子貨幣,也可管理加密貨幣。[2018/3/7]
原始資產「藏」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里,產權是否真實、是否清晰、是否可靠,外人是不知道的,因此難以「他信」,自然就無法流轉和交易。而資產證券化通過金融中介功能以及以SPV為核心的法律設計,改變了原始資產的不可信狀態。
投資銀行、會計師對資產組合開展的盡職調查以及評級機構的評級服務、托管銀行的托管服務,保障了基礎資產的可信。以SPV為核心的法律設計則進一步保障了基礎資產的真實性、獨立性和完整性。
一是真實出售。
發起人將特定資產以及與該資產相關的風險與收益,全部轉讓給SPV,在此之后,發起人的債權人與股東就不能再對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提出或行使任何追索權。
二是破產隔離。
即使發起人、SPV破產,也不影響對方的資產,由此保障證券化資產的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
在基礎資產完成由「不可信」變為「可信」之后,SPV還可以利用外部擔保對基礎資產進行信用增級。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使我們除了利用金融中介功能和法律手段,還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保障底層資產的可信。
區塊鏈是制造信任的機器。
它利用加密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共識算法來新增和更新數據,利用運行其上的代碼來保證業務邏輯的自動強制執行,具有集體維護、難以篡改、全程留痕、易于追溯、公開透明等優點。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5G、物聯網的發展,區塊鏈技術有望使與資產有關的所有原生數據,無論是鏈上的,還是鏈下的,均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證與他證。
那么,此時底層資產數據的可信就是底層資產價值的可信。數字是價值,價值是數字,原來分處「兩張皮」的數據與價值,真正聚合成物理與邏輯一體的數字資產。
數字資產具有天然的可信優勢,因此具有天然的流動性,可交易、可流轉。
資產數字化通過可信技術的應用,使資產在保留原生全量信息的條件下,不用依賴傳統的金融中介就可流通起來,是一種完全不同于資產證券化的新型資產盤活術。
應該說,資產數字化與資產證券化并不是一種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特別是在目前階段,區塊鏈等可信技術的應用還不普遍,許多資產不是原生于鏈上,資產登記更多依靠鏈下中心機構,因此資產證券化依然會在盤活企業資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即便在資產證券化這一場景下,區塊鏈仍可發揮積極效能。
這種積極效能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
目前資產證券化的信息披露僅限于產品發行的文件,對底層資產原始信息缺乏穿透能力,特別是多級鏈條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更容易信息不透明,引發金融風險。我們可以通過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感受到經驗與教訓。而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分布式賬本,則可在原有信息披露的基礎上,針對底層資產信息補充、提供專項信息披露服務,實現底層資產可信穿透功能。
二是提升資產證券化展業效率。
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展,涉及多方主體,信息交互和溝通協調的成本高。而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是一個點對點的多方互信共享網絡,資產證券化各參與人可在區塊鏈上進行高效的信息交互和業務協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推動數字證券的發展。
區塊鏈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數字化價值登記和交換技術,是新一代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在紙媒時代,證券的形式是紙質憑證,立字為據;在電子化時代,證券無紙化,以第三方電子簿記為據;在數字時代,證券的形式則是可信數字憑證,立「數字」為據,也就是數字證券。數字證券在區塊鏈上登記,點對點交易,進行DVP結算,可引入中央對手方和流動性節約機制。數字貨幣以及智能合約技術還可為資產證券化帶來全新的想象空間,比如自動的現金流歸集與支付等。
四是支持監管。
在數字化技術的手段下,基于區塊鏈的資產證券化不僅可控,監管還可以做到更加精準。
總之,區塊鏈技術與資產證券化的結合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領域。雖然業內已有不少有益實踐,但總體看,這一領域才剛剛開始,可以研究的課題很多,無論是技術方面、業務方面,還是監管方面,均還有許多待解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
鑒于此,我與鏈證數科實驗室主任林華先生一道,聯合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扎實的業界專家,共同撰寫了《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這部專著。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我國資產證券化行業的創新發展有所助益。
Tags:區塊鏈數字貨幣加密貨幣SPV區塊鏈存證流程圖數字貨幣交易違法構成犯罪嗎怎么處理加密貨幣是不是騙局3023SPV幣
尊敬的LBank用戶: LBank現公示從10月29日18:00至10月30日18:00交易量排名前三的中獎名單,具體情況如下:*為保證活動公平,LBank嚴禁刷單、對敲等作弊行為.
1900/1/1 0:00:001:什么是Filecoin?它有多大價值?FILECOIN是IPFS分布式存儲協議的激勵層,為IPFS提供存儲和檢索市場,礦工只要提供存儲空間,并承諾持續存數據.
1900/1/1 0:00:00投資回報率有幾何? 主網上線后很多人開始關注自己的收益,不過官方的抵押機制復雜,加上代幣分配機制需要確定,對于收益計算一頭霧水,以下的數據推演是基于網絡上大家可查的公開數據.
1900/1/1 0:00:00據官方消息:BoleBusiness與VTChain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就各自資源優勢進行深度合作,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和普及。伯樂商學院成立于英國開曼群島.
1900/1/1 0:00:00各位老鐵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巴德。跟著我的客戶都是做了很久的,不是我帶他們收獲了多少,而是我用心在指導,毫無保留的教技術,經常熬夜盯盤。深夜告知客戶出場或進單.
1900/1/1 0:00:00基于Filecoin的應用程序和信息基礎設施有關,所有事情都鼓起了人們對這方面的共同努力的認識。只有彼此構建,我們才能成功實現去中心化網絡的愿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