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上理財
在1998年亞馬遜致股東信里,貝佐斯說:“我們要反抗熵。”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物理學家薛定諤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這么多人都在談論熵,說要反抗熵,然而到底什么是熵?
01
什么是熵?
熵,是來自于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詞。
當一個非活系統被獨立出來,或是將它置于一個均勻環境里,所有運動就會由于周圍各種摩擦力的作用很快停頓下來;電勢或化學勢的差別會逐漸消失;形成化合物傾向的物質也是如此;由于熱傳導的作用,溫度也逐漸變得均勻。由此,整個系統最終慢慢退化成了毫無生氣、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
于是,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成為的“最大熵”,這是一種持久不變的狀態,在其中再也不會出現可以觀察到的任何事件,它已經歸于死寂。
熵代表了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或者說是無序程度。系統越無序,熵值就越大;系統越有序,熵值就越小。
所以,負熵代表著系統的活力,負熵越高就意味著系統越有序,這也是為什么薛定諤會說“生命以負熵為生”。
比如:在每周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把房間收拾得窗明幾凈,可是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現房間亂成一團。
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
再比如:生命有機體在不斷進行的吃、喝、呼吸以及同化,也就是新陳代謝,正是一個對抗熵增的過程。
不要小看這個聽起來非常樸素的熵定律,它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個法則,化學家阿特金斯曾將它列為“推動宇宙的四大定律”之一。
一多簽地址在幾個小時前將1400萬枚MATIC轉至0x108地址:金色財經報道,據鏈上分析師余燼監測,一個多簽地址在幾個小時前將1400萬枚MATIC(777萬美元)轉至0x108地址,隨后0x108地址在2小時前將其中1000萬枚MATIC(555萬美元)轉入幣安。這個多簽地址在最近2個月已經轉出5400萬枚MATIC:2000萬枚轉至Binance;2000萬枚轉至GSRMarkets;1400萬枚轉至0x108地址。[2023/9/8 13:26:15]
它是物理學家心目中無比堅定的一個信仰,連引力公式都可以改寫,但熵增定律卻從未被違反。張首晟教授認為,人類的知識再往前推進,牛頓力學可能不對,量子力學可能不對,相對論可能也不對,但信息熵的公式卻是永恒的。
如果將它推論至整個宇宙的發展中,我們就會發現:如果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之外什么都沒有,也就是如果沒人向這個宇宙輸入能量的話,宇宙的最終結局就是走向徹底的無序,也就是死亡。
如果將它推論到企業管理中,我們就會發現: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如果沒能有效對抗熵增,企業就會在默然中走向死亡。
如果將它推論到人生之中,我們就會發現:如果不去對抗熵增,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封閉系統內或平衡狀態中逐漸變得毫無生氣、死氣沉沉。
那時,即使生命尚未終結,生命力也已戛然而止,也就印證了那句著名的話“很多人20歲時就已死去,到80歲才埋”。
然而,我們又該如何對抗熵增呢?
02
對抗熵增的
人生底層邏輯
想要對抗熵增,就要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是由一位名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這個理論而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什么是“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
某釣魚地址已將28.15枚ETH轉入Tornado Cash:金色財經報道,據CertiK監測,被Etherscan標注為Fake_Phishing156248 已將28.15枚ETH(約51.8K美元)經由EOA地址(0xee122 )轉入Tornado Cash。[2023/5/24 15:23:09]
耗散結構有兩個最為重要的特性,一是開放性;二是非平衡。當一個系統具備了“耗散結構”后,它就能夠有效對抗熵增。
那么,我們該如何依據這樣兩個特點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可以對抗熵增的“耗散結構”呢?
1、開放性
一個孤立系統的熵一定會隨時間增大,當熵達到極大值時,系統就會達到最無序的平衡態,所以孤立系統絕不會出現耗散結構。
因此,耗散結構一定產生于開放系統,它必須存在著由環境流向系統的負熵流,而且能夠抵消系統自身的熵增,只有這樣才能使系統的熵減小,有序度增加。
維基百科與網絡版的大英百科全書,都很專業,而維基百科卻不需要有一群專家進行搜集編撰,它是一個開放系統,每個人都能為它貢獻內容。也正因為此,它甚至擁有比網絡版大英百科全書更高的傳播度。
那么,我們該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開放系統呢?
1)用“成長型思維”替代“固定型思維”
很多人一直保持著這樣一種觀念,即我們天生有一些特定的固定不變的能力與品質,就像“我不善于運動”、“我沒有學數學的天分”等,因此無法改變。
但真是這樣嗎?
實際上,人的智力、創造力、運動才能與其他品質,都是可以鍛造的,是可以通過時間和努力去改變的。
2006年,斯坦福大學的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出版了一本名為《思維模式:新成功心理學》的書。在這本書中,德韋克總結了自己30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兩種思維理論: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說的是,相信我們出生時帶有固定量的才智與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維的人傾向于回避調整與失敗,從而剝奪了自己過上富于體驗與學習的生活。
V神:ZK-EVM是以太坊Layer 1安全和驗證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色財經報道,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在其官方博客上發布文章《以太坊的多客戶端理念將如何與ZK-EVM交互?》(How will Ethereum's multi-client philosophy interact with ZK-EVMs?),其中指出ZK-EVM將在未來發展成為以太坊Layer 1安全和驗證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關鍵在于如何為零知識證明以太坊區塊的正確性創建一個“多客戶端”生態系統。V神建議采取開放的多個ZK-EVM,因為不同的客戶端有不同的ZK-EVM實現,每個客戶端可以在接受一個區塊為有效之前等待與自己兼容的證明。此外,Vitalik Buterin還對人工智能最近的快速發展大加贊揚,他覺得人工智能的進步可以“加速”證明ZK-EVM實現的發展。“從長遠來看,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也許AI會加強形式驗證,使其可以輕松證明ZK-EVM實現等效并識別導致彼此之間差異的所有錯誤。”[2023/4/2 13:40:23]
而成長型思維則是一種以智力可塑為核心信念的系統的思維模式。它相信通過練習、堅持和努力,人類具有學習與成長的無限潛力。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沉著應對挑戰,他們不怕犯錯或難堪,而是專注于成長的過程。他們對于失敗不害怕,因為他們知道從失敗和錯誤中學習,它們終將變為成功。
正如科研大數據所告訴我們的:如果一個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這項優勢就可能消除最富有家庭與最貧窮家庭間的差距,因為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從這個圖表中,我們還能看到一點,也許是我們平時常常忽略的,那就是二者在對待其他人的成功這點上還有不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將別人的成功當做自己的靈感,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會將別人的成功當做是對于自己的威脅,于是就會引發巨大的不安全感以及脆弱感。而這樣一種不安全感和脆弱感,常常會讓他選擇堵住耳朵,閉上眼睛,于是也就切斷了自我成長的渠道與途徑,讓整個情況變得更糟。
Cathedra Bitcoin宣布托管剩余的新機器:金色財經報道,比特幣公司Cathedra Bitcoin發布運營更新。截止2023年2月3日,公司簽訂了一項托管協議,根據該協議,公司將在肯塔基州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部署最后一批新機器,包括 490 臺比特大陸螞蟻礦機 S19J Pro 和 50 臺比特大陸螞蟻礦機 S19 XP 機器。
根據初始期限為 12 個月的托管協議條款,公司將支付每千瓦時 0.07 美元的固定費率,外加托管機器產生的比特幣總收入的 10%。公司預計這些機器將于 2023 年 2 月中旬部署完畢。
在肯塔基州部署這些機器和公司先前宣布將部署在其位于華盛頓的新租賃設施的 773 S19J Pro 機器后,公司預計其多元化的比特幣挖礦業務將實現至少 378 PH/ 的活躍哈希率s,比其當前的 247 PH/s 的活躍哈希率增加了約 53%,混合平均效率為每 terahash 29.7 焦耳。[2023/2/7 11:51:08]
2)用“流量思維”代替“存量思維”
躺在書桌上的一堆油畫顏料,不會自動變成一幅美妙的油畫。一定是因為有了某種外界能量交換,比如,你拿起了畫筆,打開了顏料,開始畫畫,顏料才能變成油畫。
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說,只有在與外界交換能量之后,一個人才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人就是有著“流量”思維的人,相反則是“存量思維”。
什么是“存量”思維者的典型行為?
相比在學習上給自己做出投資,他更愿意把錢存起來,讓它產生利息;相比換個更適合更有前途的崗位或行業,他更愿意繼續做現在這個安穩舒適的工作;相比將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書推薦出去,他更愿意悄悄的收藏起來;相比與那些優秀者深入交流,他更愿意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可惜,如此一來,熵增就會加劇,危機就會潛伏。按照“熵增定律”,熵是繁榮有序的反面。然而,從表面來看,繁榮有序卻是熵的隱性狀態。
因此,當我們看到繁榮有序的表象時,以為熵并不存在,但實際恰恰相反,熵正在暗中窺伺。它不是不存在了,它只是隱形了。
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在Meta Avatars上推出虛擬服裝:金色財經報道,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在Meta Avatars上推出虛擬服裝,用戶可以在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上的Meta Avatars商店購買,包括利物浦足球俱樂部主場和客場球衣等。[2022/10/14 14:27:49]
1975年,24歲年輕的柯達工程師史蒂夫·薩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當他把這項驚人的成果呈現給公司高層的時候,傲慢的管理層對這個只能拍100·100像素的奇怪機器嗤之以鼻—“沒有人愿意在電視上看他們的照片”,彼時的柯達在膠片時代笑傲群雄。
30十多年后,當柯達在2012申請破產保護的時候,當年的決策者們不會想到,敲響他們喪鐘的正是他們自己公司發明并雪藏起來的數碼相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身上。死守“存量”,蔑視“流量”,終會帶來“當下很好、未來很糟“的必然結果,而這個結果往往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2012年的時候,任正非有個非常重要的講話,叫做《華為的2012》。
聽起來他好像是在唱衰華,其實不然,他只是比較清醒地意識到華為作為一個企業,和所有其他企業一樣,始終有一個巨大的威脅存在著,它就是熵。所以,任正非認為只要華為存在一天,都必須得對抗熵增。
他對華為也是這樣做的:
在華為的研發上做出巨額投入,比如華為2017年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900億元的情況,研發投入占收入的近16%,這個研發的投入強度,可能比阿里和騰訊的研發投入總和都要大,更是超過了蘋果。過去10年累計投入研發2400億人民幣,華為也已連續多年都是全球專利申請第一名。
從1997年開始,華為就開始持續引進來自外部的管理經驗,包括IBM、埃森哲、波士頓咨詢等。他們陸續給華為提供了多方面的變革,使華為在管理創新、組織機構創新、流程變革方面不斷進步,奠定了華為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
這些,都是在用“流量思維”代替“存量思維”,作為一家國內知名公司,即使不做巨額科研投資,也可以既有“存量”為榮;然而,華為卻并不這么想,它看到的是“流量”,是開放系統所需要的能量交換。
3)用“終身學習”代替“臨時學習”,用“終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有人,每天都在學習,不論是多還是少。有人,偶爾學習一次,看一本書要用七八個月。
前者,我稱之為“終身學習者”,后者,我稱之為“臨時學習者”。學習對于前者如同呼吸一般,對于后者則如同救急的膏藥,只在受到刺激或工作需要之時,才會想起。
對于“終身學習者”而言,他通過每天學習,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開放的系統,并且能夠產生復利效應。
對于“臨時學習者”而言,他是封閉的體系,無力對抗熵增,也無法產生復利效應。短期內自然看不出來,但是長期來看,二者卻有天壤之別。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就不再探索了,他們停止了對于這個世界,以及對于自我的探索,他們只想走在那條早已明確的路上,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卻不知,根據熵增定律,熵的陰影早已緊隨其中,“中年危機”的到來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而那些“終身探索者”呢?
他們則很不同,他們對于這個世界、對自我、對他人,都始終有著濃烈的好奇之心,他們想要探索那些不懂的東西,想要解開那些難解的奧秘;不論是從一場電影、一次旅行、一本雜志,還是一次對話,他們都能從中探索到新鮮的信息、知識或智慧。他們就像是一些敞著口的容器,在貪婪的吸取著來自于外部世界的一切。
所以,如果想將自己打造成“開放系統”,就需要做到至少三件事:
第一,用“成長型思維”代替“固定型思維”。
第二,用“流量思維”代替“存量思維”。
第三,用“終身學習”代替“臨時學習”,用“終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2、遠離平衡態
遠離平衡態是“耗散結構”的第二個特點。
平衡態是指在沒有外界影響條件下,熱力學系統的各部分宏觀性質在長時間里不發生變化的狀態。
“耗散結構”的提出者普利高津認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那我們該怎樣才能遠離平衡態呢?
1)從“舒適區”走進“學習區”,甚至“恐慌區”
“舒適區”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論,圖里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你想學習事物的等級:
最里面一圈是“舒適區”,它代表的是對你來說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于非常舒適的心理狀態。
中間一圈是“學習區”,它代表的是那些對你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的工作、學習、思考。
而最外一圈則是“恐慌區”,它代表的是超出你能力范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在舒適區里,你能得心應手,因為每天都是處在熟悉的環境之中,做著自己在行的的事,和熟悉的人交際,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和事感到非常舒適。
這就是暫時的“平衡態”,因為你無需過多努力就能使所有事物都達到一個相對平衡、比較舒適的狀態。
然而,不要忘了,平衡態正是熵最大的時候。
這時,你學到的東西很少,進步緩慢,缺乏挑戰和流動。這是一個看似平穩安逸,但卻危機重重的狀態,也就是“假性繁華”。
如果想要對抗人生熵增,按照耗散結構,你就須得遠離平衡態,也就是離開那個讓你感到非常舒適的區域,主動走向“學習區”,甚至是“恐慌區”。
亞馬遜CEO貝佐斯就是這樣做的,他將亞馬遜的自營電商業務擴展到AWS云服務、FBA物流體系。而且,亞馬遜在做自營電商的時候,還大膽引入了第三方賣家,讓他們都在亞馬遜上開店,跟自己的自營店競爭。亞馬遜以網上賣書起家,但貝佐斯依然不甘心,開發出kindle閱讀器用電子書打敗自己的紙質書。
如果亞馬遜只是停留在自己看似非常強大的自營電商業務里,在一段時間內,它當然能夠獲得不錯的利潤,達到一種穩固的平衡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企業一定會越來越缺乏活力,缺乏創新,最終走向死亡。
正是因為貝佐斯非常清楚“熵”對于一個企業的嚴重危害,所以他在努力將亞馬遜每一次好不容易建立好的平衡感推倒,不斷把錢、把資源投入到新的領域;在企業內部創造各種形式的競爭。
也正因為此,亞馬遜創造了重量級的明星業務,貝佐斯也成為了全球首富,這就是遠離平衡態的巨大力量。
2)顛覆式成長
個人成長遵循的是S型曲線,在剛開始的時候,會有非常漫長的平坦狀態,而后則會如火箭般驟然升空,并最終在高位保持平穩。
但這還不是顛覆式成長。
顛覆式成長不僅是一次S型曲線的飛越,它是很多次的飛越,它要求我們在完成一次S型曲線的增長后,再進入到第二條S型曲線,重新來過,不斷顛覆自我。
2007年,IPOD占蘋果公司收入的50%以上,iTune占74%的市場份額。按理說這正是一個產品如日中天之時,正常人的思路肯定是要繼續做這個產品,用它好好賺錢。可喬布斯倒好,他要親手顛覆掉這個已經大獲成功的產品。
于是,他又做了iPhone,到2012年的時候,iPhone已經占到了蘋果收入的58%,利潤占到了70%。這就是喬布斯的“顛覆式成長”,他用自己做的iPhone顛覆掉了自己做的IPOD。他用一條新的S型曲線,顛覆掉了好不容易攀爬上去的S型曲線。
想要遠離平衡態也是如此,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走在漫長的平路上,然后躍上巔峰,在好不容易躍上巔峰之后,又要開始第二條S型曲線,就這樣,不斷進行自我顛覆。
而這種自我顛覆之所以很難,是因為當我們一旦到達S型曲線的上方平臺,惰性就會產生。這時,是某階段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是某階段自我發展的巔峰期,是一個看起來非常不錯的狀態。然而,如果一旦在這個平衡態停滯,你便不再獲得成長與進步,最終的結局就是熵增加劇。
于我而言,在工作后至少做過幾次非常大的顛覆式成長。
從銷售部到市場部,后又從市場部到銷售部;從以前在職場工作,到現在的自主工作,每一次都是顛覆式的成長。
在每一次顛覆式成長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每次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阻礙,以及隨之而來的孤獨感與恐懼感,但得到的收獲卻是非常巨大的,我的人生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那么,現在就來總結一下,兩個遠離平衡態的方法:
第一,離開舒適區,走進學習區,甚至是恐慌區。
第二,顛覆式成長。
這就是物理學中的熵增定律帶給我們的人生底層邏輯-終其一生,我們都要對抗熵增,不然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默然中走向消亡。
而對抗熵增的方法就是: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兼具“成長型思維”、“流量思維”、“終身學習、終身探索”、遠離舒適區、能夠持續顛覆式成長的耗散結構。
↑想要了解更多的英語學習資訊,上方點擊關注’請叫我一萬姐’。↑ 瑞幸咖啡近日,瑞幸咖啡股價暴跌,4月3日,更是公開承認偽造交易.
1900/1/1 0:00:00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世界衛生組織警告人們,要同時防止另一種疫情:信息傳染病的暴發。“信息傳染病”,由英文單詞信息(information)和傳染病(epidemic)組合而成,是指過于大.
1900/1/1 0:00:00零利率、無限QE、親自下場兜底垃圾債……上周又剛加碼2.3萬億。 華爾街機構們認為,美聯儲通過這種種手段,已經跟市場證明了無論如何都不會允許讓短期衰退演變成長期衰退.
1900/1/1 0:00:003月30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財報。2019年吉利汽車全年總收益達974億人民幣,凈利潤82.6億人民幣,股東應占溢利81.9億人民幣.
1900/1/1 0:00:00據Bitcoinist3月3日報道,隨著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去中心化金融的發展也有聲有色。來自Chainlink和DMM的最新產品為以太坊加密貨幣資產和現實世界資產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
1900/1/1 0:00:00翻翻我們的課本,竟然已經學習了一半。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學習了《元角分的認識》。人民幣天天都能見到,有些孩子就以為什么都懂了,結果不然,一說就會,一做就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