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聽器:聽力損失最有效的干預設備
1.1助聽器為聽障者所用輔具,適用人群廣
助聽器是用來補足聽力損失所造成的缺陷,以提高其與人會話交流能力的儀器。助聽器細分品類多,1)按照外部結構劃分:助聽器可以分為耳背式,耳內式和盒式,其中耳內式又可分為普通耳內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2)按傳導方式劃分:助聽器可以分為氣導和骨導式,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而骨導方式則是聲音直接振動顱骨傳輸到內耳。由于骨導助聽器的聽力補償頻率范圍有限,且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佩戴較不美觀、不舒適,較難被使用者接受。因此除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的患者外,氣導型助聽器的使用占據絕對優勢,以上耳背式,耳內式和盒式均屬于氣導助聽器。
不同外部結構的助聽器優缺點各異,適用人群不同。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其隱蔽性介于盒式與耳內式助聽器之間,優點在于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舒適,但容易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存在元件老化速度快的缺陷。耳內式助聽器體積小,是最早開發應用的定制式助聽器,其外殼是根據聽障者的耳甲腔形狀定制,因此價格較高,中青年人選用較多,不適用于耳廓正在發育的兒童。盒式助聽器使用方便,容易調節,價格相對便宜且維修方便,多適用于重度及以上耳聾和手部活動欠靈活的老年人患者。
助聽器以電子原理劃分,可分成模擬助聽器和數字助聽器。1)模擬助聽器的信號處理器主要是由晶體管、電阻和電容等元件組成的集成運算放大器,其采用線性的方式對所有的聲音進行等量的放大,無法祛除外部環境音,因此對復雜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差,失真情況較嚴重;2)數字助聽器則可以對搜集到的聲音信號進行數字處理,對聲音的處理則采用非線性放大的方式,其能夠自動識別并壓縮噪音頻率的聲信號,重點突出言語頻率的聲信號,保證語音識別率;同時數字助聽器也可根據用戶的聽力損失和年齡等實際情況,自動計算出補償曲線,使語音信號更接近人耳采集的信息,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聽覺需求。
數字助聽器成為主流趨勢,有望逐步取代模擬助聽器。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會隨著頻率的改變而不同,不同的聽損患者在不同頻帶上的聽力損失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單一將所有采集聲音進行線性放大的模擬助聽器或面臨淘汰。目前模擬助聽器雖由于其價格、大功率等優勢,尤其在低端助聽器市場仍然享有一定的空間,但未來我們認為數字助聽器會逐步取代模擬助聽器成為主流產品。
1.2芯片+算法缺一不可,決定性能優劣
助聽器本質上是一個縮微的擴音裝置,其主要由麥克風、芯片/放大器、受話器、電池、各種音量音調旋鈕、外殼等元件組成。其作用原理基本可分為三大步驟:①聲音的采集:通常聲音信號經過麥克風將其轉換為電信號;②聲音的處理:通過放大器或數字處理芯片對其進行處理優化;③聲音的播放:最后再由受話器將電信號轉換為放大的聲信號或者機械振動。除此之外,其他輔助元器件同樣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電池額能量不足將影響助聽器的輸出聲壓;音量調控旋鈕可調節通過放大器的電流進而改變聲音的強弱;外殼的耐腐蝕等性能影響到助聽器壽命和用戶使用體驗等等。
助聽器最首要的任務是使患者盡可能“聽的見”,對患者來說清晰、自然、保真的聲音是影響助聽器滿意度的主要因素。對于患者直觀感受來說,助聽器性能的好壞取決于助聽器的音質,助聽器音質的好壞可以體現出聲音輸出的客觀技術水平。而我們認為決定助聽器音質好壞及其核心競爭力來源于硬件的選擇、線路的設計與輔助算法綜合性因素的疊加。首先硬件方面,助聽器的元器件眾多,主要元件為芯片、換能器和電池:
1)最關鍵的核心組件為數字信號處理模塊,聲音經過采集轉換為電信號送入DSP芯片后,性能越好的助聽器要求其具備強大的處理計算能力、適合的WDRC通道數、低功耗、低延時、小尺寸。芯片處理能力的好壞決定算法好壞、直接決定助聽器性能的好壞。
2)換能器:麥克風的作用是將聲音轉換為電流,好的麥克風可以完美復制聲音信號的波形,較小的電氣噪聲與失真,不易產生嘯叫等;受話器則是將處理過的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好的受話器可以使佩戴者聽到更好的音質。
3)電池:電池是為助聽器工作提供所需能量來源,其重要特性包括電壓、容量、最大電流、電阻抗和體積;常用電池有非充電型鋅-空氣電池,以及可充電的鎳氫電池。
算法方面:數字助聽器的技術的競爭正從“聽的見”向“聽的清”“聽的懂”轉變,新技術層出不窮。助聽器性能的好壞極大程度的取決于數字處理算法的好壞,目前主流的核心算法包括嘯叫抑制/語音增強、降噪算法/多通道響度補償/回波反饋消除等,主要致力于降低機器及環境的噪音,增強語言的理解程度,提升患者滿意度和體驗感;目前主流的中、高端數字助聽器產品都已經具備主流的核心算法,只是由于不同技術路徑的使用或自身實力的差距最終呈現的效果不同。除核心算法外,助聽器的技術發展也致力于患者個性化及舒適度的需求,近年來聲學場景識別、自驗配等輔助算法也逐漸應用于助聽器中。
助聽器技術涉及以電子信息為主的眾多學科,高性能助聽器的技術壁壘高。助聽器從研發/生產到驗配涉及電聲學、材料學、語音學、聲學、聽力學、心理學和耳科學等多個學科,對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行業龍頭公司從未停止對助聽器新算法的探索,研發實力疊加創新能力進一步構筑起較高的技術壁壘,始終走在行業前端,引領技術變革。目前已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人工智能、視覺引導等尖端技術應用于助聽器中。同時我們也可喜的看見,一些本土新興助聽器品牌也在不斷地進行芯片技術、語音信號處理算法、人工智能學習等方面進行工程化探索,構建自身的競爭優勢。
幣安NFT市場終止對Polygon Network的支持:金色財經報道,根據幣安官方網站最近發布的一篇博客文章,經過深思熟慮和評估,決定取消對Polygon Network上托管的LAND NFT質押的支持。自2023年9月26日06:00(UTC)起,用戶將無法在幣安NFT市場上質押Polygon網絡上托管的LAND NFT來賺取每日The Sandbox(SAND)獎勵。
目前在幣安NFT市場質押的所有LAND NFT將于2023年9月27日(UTC)自動解押,并于2023年9月28日02:00(UTC)后返回用戶的幣安賬戶。最后每日SAND獎勵也將在2023年9月28日02:00(UTC)后自動發放到用戶的現貨錢包中。
此外,幣安NFT將于2023年9月26日06:00(UTC)起取消對Polygon Network的支持,用戶將無法在幣安NFT市場上購買、存入、提供或列出Polygon Network的NFT。用戶應在2023年12月31日23:59(UTC)之前通過Polygon Network從幣安NFT市場提取NFT。[2023/9/10 13:29:17]
1.3產業鏈:核心器件依賴進口,國產化苗頭初顯
助聽器產業鏈上游主要以芯片等各類電子元器件組成,中游主要以助聽器生產銷售企業為主,下游則主要是聽力服務機構,也有通過線上、零售渠道直達終端消費者。上游助聽器重要元器件及技術大多被海外企業壟斷,一些核心元器件仍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
1)芯片:根據性能好壞其成本占比可達50%以上,是助聽器最核心的零部件。全球領先的助聽器品牌商均自主進行助聽器芯片的研發設計,而其他助聽器廠商的芯片主要依靠美國安森美、IntriConCorporation等廠家提供。我國助聽器廠商的芯片目前基本依賴進口,大多通過購買通用DSP芯片,再疊加自有算法;近年來有少數廠商開始自己研發芯片,目前已有部分可實現批量生產。
以全球領先助聽器品牌峰力為例:峰力自2009年就推出了65nm級的助聽器芯片S平臺,隨后每2-3年都會推出一款集最新助聽器技術的芯片,例如2012/2014/2016/2018/2020先后推出了Q/V/B/M/P平臺,并基于平臺進行產品線擴充。目前我國助聽器芯片大部分還處于產業化初期,在水平上與五大聽力集團以及專業聽力產商仍存在差距。2016年我國首款智能數字助聽器SoC芯片由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發成功,但后續并未成功產業化。目前我國致力于助聽器專用芯片研發的企業有南京天悅電子、木芯科技、芯海聆等。
2)麥克風與受話器:目前外資公司主要采購至美國樓氏,本土助聽器有采購至樓氏也有采購國產品牌如倍聲等;
3)電池和外殼等:進口品牌如瓦爾塔、國產品牌如珠海至力等均有被助聽器廠商使用,整體來說電池和外殼等器件已具備較高的國產化程度。
下游市場主要為助聽器渠道通路:以現今助聽器的發展階段來說,渠道通路構成助聽器重要的驗配服務環節。不同于其他家用輔助醫療器械,目前助聽器非標化較高,依賴專業人士的驗配。我國助聽器的銷售渠道主要分為醫院、民營驗配中心、藥房以及電商等線上購物渠道,還有部分以殘聯為主導,民政部下設的康復與輔具中心。總體上來海外龍頭渠道集中于醫院以及驗配中心,其大多通過收購終端連鎖機構,或者自建零售系統等模式垂直滲透市場;本土品牌除零售商外,很大程度依賴線上渠道進行銷售。
1)醫院:目前我國三級醫院大多設有聽力服務中心,其余醫院大多以ENT耳鼻喉專科為主;依托醫院專業的技術與資源,可以為患者提供聽力篩查、驗配服務、人工耳蝸植入等全方面的解決方案;
2)殘聯及地方康復及輔具中心:我國殘聯康復補貼政策尚待完善,非助聽器流通的主要渠道,近年政府逐步設立了多級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并強化了其采購輔具的權力,針對青年、成年以及老年聽損群體的補貼政策相繼落地,未來渠道重要性有望提升;
3)民營連鎖機構:為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助聽器銷售渠道,聽力中心這類銷售形態在1995年前后開始出現,,并迅速為消費者所認可。根據聽力健康藍皮書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有超過3000家聽力中心,其中較大的聽力中心擁有500+家自營店。一般中型聽力中心的門店數量在100-300家,小型夫妻店形式聽力中心也大量存在,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
4)電商、藥店、商超等:自NMPA開始推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助聽器可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借助國內電子商務的風潮,助聽器產品在線上的銷售數量高速增長,未來隨著OTC等政策推行,該渠道有望成為主要流通途徑。
過去傳統的助聽器較依賴線下渠道以及專業聽力驗配師的驗配,下游聽力服務機構占據價值鏈的大部分,行業頭部企業透過垂直整合形成競爭優勢。未來我們認隨著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渠道模式的出現,傳統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格局有望被打破,新興的品牌有望借助新的渠道機會繞過下游服務機構,直接面向消費者市場,產業鏈的利潤有望實現再分配,部分向上游轉移。
2.行業歷史:歷史悠久,海外龍頭占據絕對市場
2.1全球:百年發展歷史,技術突破帶動行業升級
助聽器最早的形態起源于人們將手掌放置于耳后,以期獲得聲音的增益以及噪聲的降低。時至今日,助聽器行業的發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隨著技術的迭代,其經歷了集聲器、碳晶、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時代等發展時期,已于19世紀末進入了全數字時代:
1)集聲器時代:較高效形態的聲學助聽器出現在19世紀,以喇叭、號角或漏斗的裝置形式出現,原理就是用較大的開口盡可能地搜集更多地聲音,再將聲音的能量通過逐漸變細地管道傳遞給耳朵,效率較高的集聲器可提供15dB的增益,但增益數值與體積成正比;
2)碳晶時代:1890s-1940s。碳晶助聽器是由碳晶麥克風、電池和磁性受話器組成。最早的碳晶助聽器出現在1899年,是一臺名為Akolallion的大型臺式助聽器,后由于1902年誕生了第一臺可佩戴的碳晶助聽器;碳晶助聽器一直沿用至20世紀40年代,但僅對輕、中度的患者達到較好的效果;
Mask Network宣布收購社交策展協議RARA團隊:4月4日消息,Mask Network 宣布收購社交策展協議 RARA 背后的團隊。作為 Web3 社交構建者 Mask 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該團隊將繼續為 RARA 構建應用程序和開發人員工具。據悉,RARA 使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交應用程序和 NFT 市場上向 NFT 添加社交評論。[2023/4/4 13:43:14]
3)電子管時代:1920s開始應用。通過串聯幾個真空管可以制作出高性能的放大器,可產生70dB的增益,最大輸出可達130dBSPL,很大程度的擴大了聽損患者的適用范圍。但真空管助聽器的最大問題是體積較大,不易攜帶。
4)晶體管+集成電路時代:1950s-1990s。1950s由于晶體管的問世,極大降低了電池的消耗,使助聽器小型化成為可能,因此所有助聽器的元件均可以佩戴至頭部。1960s集成電路的出現使助聽器進一步小型化,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助聽器相繼出現,助聽器可以做到越來越隱蔽。
5)全數字時代:21世紀。數字助聽器目前已顯現的優勢包括更好的增益、更精確的壓縮性能、更小的體積和功耗等。盡管對數字處理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下半葉,但真正進入數字時代是能夠將聲波轉化為數字,并由數字電路進行處理后,直到21世紀才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直到2000年以來,助聽器的使用率、滿意度、舒適度等指標才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2.2中國:海外企業青睞國內市場,本土企業蓬勃發展
我國助聽器產業總體起步晚于歐美發達國家,但發展速度較快。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助聽器潛在市場,雖起步晚于歐美,但在患者數量、驗配服務點數量和銷售數量上潛力大,這也引得全球助聽器品牌均先后進入我國市場,帶動了我國助聽器行業的發展。簡要回顧我國助聽器的發展歷程,我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大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我國第一家助聽器工廠建于1962年,主要以生產較低端的盒式、耳背式助聽器為主,優勢主要在于較高的性價比,適合大多數低收入的聽障患者適用,技術含量不高;
2)第二階段:1980s-1990s,全球高端助聽器品牌紛紛瞄準我國市場,以合作或者獨資的模式進入我國市場;1987年GN集團在廈門成立合資公司后,峰力/奧迪康/西門子/斯達康/唯聽等知名品牌均先后在國內建立生產線;產品集中于高端、定制化產品,銷售模式則通過醫院及自有驗配或連鎖驗配渠道銷售;
3)第三階段:21世紀以來,除全球知名品牌商外,我國本土助聽器品牌也逐漸發力,目前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形成一批具有我國特色的頭部品牌;這一階段國內外品牌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興技術在助聽器中的應用層出不窮。
我國目前已經形成華東、華南兩大產業集群,其中包括以江浙為主的進口品牌生產工廠;以廣東為主的出口導向型ODM企業,以及以福建廈門為主的本土化自主品牌基地。1)江浙:目前五大聽力品牌中,索諾瓦、西萬拓、斯達克均在蘇州設立了工廠,其中斯達克更是將涉及芯片生產的核心工廠設立于蘇州;2)廣東:部分國產助聽器企業,如錦好醫療、深圳申瑞等,其依托廣東成熟的供應市場,主打價格及性價比,占據國內外中低端、普惠型的助聽器的市場,產品大多以模擬助聽器為主,但正在經歷由模擬向數字、由低端向中端轉型的關鍵時期;3)福建:廈門新生、歐仕達等自主品牌的生產基地,其已成立多年,在國內市場積累了一定的品牌力,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2.3發展:小型化+智能化,復合屬性增強
歷史上助聽器一直朝著小型化發展,目前正在經歷智能化變革。自20世紀以來,助聽器一直致力于小型化的發展,隨著技術路徑的進步,助聽器經歷了多個技術形態,逐步具備了小型化的能力。由最初無法攜帶的大型擴音器,逐步演化為盒式、后到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甚至深耳道式等,現今最小型化的助聽器可達到外觀完全隱蔽的效果,其外形愈加美觀、使用也更加便捷,極大的增強了部分患者的使用意愿。1990年代隨著DSP數字處理芯片的功能日臻強大,第一臺全數字助聽器問世,為助聽器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礎。為了滿足患者在不同聲學環境下對聲音補償的需要,各種技術層出不窮,現今藍牙技術和WIFI技術在助聽器的應用,手機通話、自驗配APP的出現使助聽器的使用越發便捷。
助聽器是技術驅動型產品,未來隨著技術迭代有望實現醫療及消費層面的跨界,與可穿戴設備融合。我們認為未來助聽器有望與TWS耳機、輔聽設備等結合,1)醫療屬性:由于助聽器全天佩戴時間長,可配合APP在健康監測功能方向有更深度的挖掘,例如心電圖跟蹤、跌倒報警功能等,均是近年可穿戴行業行業關注的重點;2)消費屬性:與TWS耳機、PSAP設備相結合,在實現助聽功能之外,在消費級功能上也存在較大的延申空間,我們認為未來助聽器的發展具備極大的可能性。
3.需求側:需求提升,市場潛力巨大
全球助聽器市場規模超60億美元,我國占據全球約15%的市場。近年來,全球助聽器規模呈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公開發行說明書,預計2020年全球助聽器的市場規模達到64.5億美元,2025年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3.3億美元,5年CAGR為5.25%;我國人口基數大,助聽器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計2020年我國助聽器市場規模達到60億人民幣,占全球比重近15%;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0.7億人民幣,5年CAGR為6.11%,高于全球市場增速。
我國是人口大國,因此也是助聽器主要市場之一,2020年我國助聽器表觀需求量超1300萬個。根據美國HIA,美國助聽器年銷售量大約在400-500萬臺。盡管我國本土助聽器企業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外各大品牌的進入和市場推廣,我國助聽器市場的需求逐步被激發,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3-2020年,我國助聽器表觀需求量從481萬個增長到1363萬個,在此期間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6%。2018年以來,需求增速逐漸放緩,但也維持在10%左右的較高增速。
SBF正在尋求使用FTX保單來支付他的法律費用:金色財經報道,前FTX首席執行官SBF的法律顧問在一項動議中請求允許保險公司根據其在Relm Insurance和Beazley Insurance所持有的董事和高管(D&O)保險單來墊付或報銷其辯護費用和費用。根據文件,這些保單“為像Bankman-Fried先生這樣的個人被保險人提供了支付優先權,以支付未得到賠償的損失。”這意味著SBF的賬單將位居FTX的支付列表首位。[2023/3/16 13:06:52]
助聽器行業規模的驅動因素主要為聽損人群的增長和滲透率的提升。我們認為助聽器行業的驅動力主要來自1)聽損人群的增長:老齡化、年輕人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生存環環境的污染都可能導致聽損人群數量顯著增長;2)滲透率的提升:我國乃至全球助聽器的滲透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過去效果/價格/獲取渠道/配套服務等因素均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我們認為未來隨著OTC市場開放、政策補助推動等因素有望推動行業增長。
3.1年齡為首要致病因素,老齡化驅動行業發展
年齡是導致聽力損失的重要誘因之一,老年聽力障礙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基數龐大、發病隱匿、康復率低,助聽器是最為有效的干預手段。WHO指出年齡相關聽力損失(agerelatedhearingloss,ARHI),將是導致未來20年成人聽力損失的發病率持續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同時根據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老年性耳聾已占據我國聽力殘疾致殘原因的首位,占比達到51.61%。聽力損失通常是一個50歲左右隱匿發生并緩慢加重的過程。在邁入65歲這一老齡門檻之前,他們的聽力損失僅僅為輕-中度,只在聆聽輕聲耳語或身處嘈雜環境時有一定的溝通障礙,往往因個人隱私保護、費用、便捷性等諸多問題而未主動尋求幫助,而到達85歲左右,換聽力損失的概率可超過50%。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逐步深入,未來聽損人群將進一步擴大,WHO預測至2050年,聽損患者的人數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聯合國老齡化議題》數據顯示,1950~2050E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翻倍。而在我國,2015-2020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在2020年接近1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5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約4.3億人患有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殘疾性聽力損失,需要采取臨床或康復干預措施,如手術醫治、佩戴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等;同時WHO還預測到2050年,聽損患者的人數可能會增加1.6倍以上,即全球將有近25億人面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至少有7億人將會罹患殘疾性聽力損失。
3.2滲透率低,提升空間廣闊
目前全球范圍內對聽力損失的認知仍有待加強,大部分患者在出現聽力問題后不會馬上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全球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根據美國聽力行業協會的調研顯示,美國平均每個聽損患者在發現自己有聽力問題后,到第一次尋求專業幫助通常要經過4年以上時間,而在聽力相關服務、資源均更差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時間可能會更長。目前我國助聽器滲透率不足5%,遠低于發達國家。據EuroTrak數據顯示,2018年,大部分歐洲國家助聽器產品的滲透率超過了20%,其中英國、法國等地均超過了40%;日本地區的助聽器產品滲透率也達到了14.4%,而中國助聽器產品的滲透率不超過5%。
傳統助聽器價格昂貴、驗配渠道覆蓋率低、身心上佩戴的不適感為聽力損失患者主要的痛點。根據2019-2020年MarkeTrak針對2萬個家庭的調查問卷顯示,在已確認自己有聽力問題但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患者中,①認為自己聽力還行;②助聽器價格昂貴;③自己無力承擔為前三大制約患者使用助聽器的因素。而在已明確被HCP診斷為需要使用助聽器的患者中,價格昂貴和無法承擔為其主要的考慮因素。同時例如“佩戴助聽器令自己感到難堪”、“佩戴助聽器過于顯眼”以及“佩戴的舒適性不佳”等心理原因也頻繁出現在患者的考慮因素中。未來,隨著聽力健康教育的普及、患者消費水平的提升和補貼政策的推行,預計滲透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3.3OTC市場開放,挖掘潛在群體
OTC助聽器即為非處方、非驗配式助聽器,是指可以通過線上、零售藥店、商超等途徑銷售,無需處方或者執業專業人士的評估與參與的一類醫療器械產品。曾經美國助聽器主要的購買渠道為聽力學醫師診所(Audiologist)以及專業的驗配中心(HearingCare)。高額的渠道加成、聽力醫生費用、驗配和服務費用等致使助聽器的價格及其昂貴,根據《health》期刊的數據顯示,知名品牌如峰力、奧迪康等傳統助聽器價格可達6000~8000美金/副;同時由于助聽器的驗配需經專業人士的診斷、評估,而目前執業聽力醫師、驗配師的人數相對還不足以匹配各城市的需求,因此很多城市的患者難以獲得便捷的服務。
美國率先開放OTC市場,其主要目的便是為廣大患者提供低價、便捷的普惠化產品,增加助聽器產品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早在2015年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就向總統建議改進聽力技術的必要性,認為應當設立一個新的OTC助聽器類別,不需要通過授權分銷商、也不需要專業醫生的評估就可以購買;后NASEM等相繼發表文章支持類似舉措。2017年美國通過了《非驗配助聽器法案》,后于2021年10月推出擬議規定及相關細則,目前公眾意見聽取期已過,我們預計法規有望在2022上半年正式生效。
根據擬議規定,OTC助聽器仍將作為醫療器械分類,為其創立新的監管類別,最重要的是需要設立細則以確保其使用的安全性。擬議規定指出,OTC助聽器將主要針對年齡18歲以上的中輕度患者使用,同時將限制插入深度、限制聲音輸出的最大聲壓級,以及其他如失真控制限制、自身噪音限制、延遲限制和頻率響應的限制等,用以平衡用戶安全與設備性能,以確保用戶使用OTC助聽器的安全性。根據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顯示,OTC助聽器在該適用領域及患者中的效果已與有資質的聽力學家驗配的高端設備的效果類似。
大西洋理事會:G7經濟體進入CBDC發展階段:金色財經報道,據大西洋理事會(AC)稱,截至2022年12月,所有G7經濟體都已進入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階段。中國的CBDC試點將于2023年擴大到全國大部分地區,目前已覆蓋2.6億人。為了改善跨境支付、減輕金融犯罪、增加金融包容性和解決其他形式的數字貨幣帶來的風險,CBDC已經由以下機構推出:英格蘭銀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西班牙和瑞士的中央銀行。
到目前為止,已經推出了大約12個CBDC,目前還有17個處于試驗階段,還有72個處于研發階段。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調查結果報告稱,20多個國家將在2023年采取重大步驟試行CBDC。這些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泰國、巴西、印度、韓國、俄羅斯。[2023/1/5 9:53:24]
過去PSAPs和DTC產品的出現可以解決部分問題,這部分產品的銷售旺盛足以證明消費者對低價、易獲取產品的需求客觀存在。在美國PSAPs不屬于醫療器械類產品,原本是非聽損消費者在特定場合下放大聲音使用,但由于其價格便宜,部分患者會將它作為助聽器使用。DTC產品則采用線上直銷的形式,改變了傳統助聽器的銷售方式,同時助聽器的調試也由原本的聽力學醫生轉變為助聽器驗配師,在線、遠程的為患者驗配調試。DTC產品的出現解決了部分用戶的痛點。目前美國助聽器的平均售價約為$2560/單支、$4680/雙耳,未來我們認為隨著OTC市場的開放,助聽器可以以更低價、更普遍的模式進入消費者視野,需求有望爆發,助聽器覆蓋率將進一步提升。
3.4政策端發力,補貼政策助推需求提升
整體看來,我國對兒童聽力殘疾的幫扶措施較為完善,但社會對于其他人群,尤其是老年聽力問題的重視程度卻并不高。過去20年來,我國對聽損患者的政策補貼集中在兒童領域,這或許系由于學齡前兒童的聽損問題具有較強的可干預性,盡早地采取措施可以取得較好地預后效果。但近年隨著我國及全球老齡化進程加速,且研究表明聽力損失可能造成老年性抑郁、極大的增加患者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率,影響生命質量,針對老年人群聽損問題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緩,根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60歲以上患者助聽裝置佩戴率較低;近10年內,我國殘疾人康復優惠政策不斷出臺和覆蓋面逐漸全面,已初步形成服務網絡。我們認為未來隨著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基礎機構完善,我國助聽器佩戴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地方補貼政策逐步出臺,中端助聽器有望受益。近年各地區殘聯陸續頒布助聽器適配補貼政策,相關補貼不僅可以有效減輕聽障人群購買助聽器的成本、提升其購買意愿,也能為聽障人群樹立正確的使用輔助器具的觀念和意識提供引導,加強了聽力健康教育的普及,提升公眾對聽力健康的關注度,兩方面作用能夠有效刺激助聽器產品的市場需求。從各地補貼政策來看,補貼金額集中在300-3000元,補貼比例以70%-100%為主,該區間剛好符合中端助聽器的價格帶,隨著各地區的政策落地,中端助聽器品牌很大程度獲益。
4.供給側:國產龍頭差異化競爭,有望快速崛起
4.1國際龍頭:內生創新技術壟斷,外延并購優勢整合
國外一線助聽器品牌的發展歷史悠久,綜合實力強勁,市場份額大。助聽器為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市場高度壟斷。其中五大聽力集團成立均有幾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積累了雄厚的財力,掌握最領先的技術,且具備較大的先發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旗下品牌涵蓋全球知名助聽器品牌峰力、奧迪康、瑞聲達、唯聽、斯達克等。根據EHIMA數據,包括五大聽力集團在內的國際領先的聽力設備制造商2020年實現全球銷售1412萬臺,以銷售額計占據全球市場近90%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時根據2021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TOP100榜單顯示,有三大助聽器設備及服務商進入榜單,其中索諾瓦/戴蒙特/瑞聲達(聽力設備線GNhearing)分別位列39/52/75名,綜合實力較強。
復盤五大聽力集團發展路徑,我們認為他們如今的成功需要歸結于持續的創新能力帶來長期的專利保護優勢與先發優勢,以及外延并購帶來的優勢互補、產業鏈整合效應凸顯:技術創新層面:五大聽力集團引領行業發展。助聽器的技術日新月異,自上世紀開始,由最初的模擬助聽器向數字助聽器轉變、從單通道信號處理到多通道數字系統、從全向性麥克風到方向性麥克風等;從助聽器核心處理技術WDRC、嘯叫抑制等技術,再至后來的無線技術、藍牙技術,以及對AI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應用,國際五巨頭始終是這些領先技術的研發者;而也正是這些技術不斷帶來增長新勢能,推動了自身壯大,引領助聽器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外延并購層面:五大聽力集團通過并購整合聽力設備產業鏈。回顧國際五巨頭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在內生增長之外,基本都有依靠并購戰略進一步發展壯大,大多經歷了由橫向拓寬產品線到縱深延展產業鏈。例如全球第一大聽力集團SONOVA先后收購了知名助聽器品牌優利康與漢莎通,之后開始縱向整合產業鏈,收購了領先仿生、森海塞爾消費者業務、Alpaca等;戴蒙特集團收購博瑞峰;GN收購貝爾通;唯聽集團與西萬拓的合并等。并購有助于頭部企業快速切入未進入的地域或細分市場,也能在新技術出現時快速反應,以維持其領先的行業地位。以下我們分公司詳細介紹:
1)瑞士索諾瓦聽力集團:助聽器行業龍頭。Sonova集團的歷史可追溯到1947年,由Franco-Belgian集團投資者投資成立的“AGfürElektroakustik”公司。集團公司早年便具有全球化發展的戰略目光,于1978年在德國和法國設立了第一批海外銷售公司,隨后于1990s/2000s先后進入美國和中國市場,進一步搭建全球化銷售網絡,目前業務遍布100多個國家,超過14,000名員工。索諾瓦集團FY2019/20財年的銷售額達29.2億CHF。
并購歷程:SONOVA于2000年收購了當年位列世界第七位的加拿大知名助聽器品牌優利康,躋身全球聽力行業三強,后又收購了德國助聽器企業漢莎通,助聽器產品線趨近完善;隨后公司致力于產業鏈的整合,2005年收購巴西最大助聽器批發和零售商CASProdutosMédicos,后于2009年收購了以人工耳蝸業務為主的領先仿生;2021年收購了音頻廠商森海塞爾的消費者業務,將業務版圖拓展至消費電子領域。
6月份美股上市礦業公司供賣出約1.46萬枚比特幣,環比增長近400%:7月16日消息,Arcane Research數據顯示,6月份美股上市礦業公司賣出了大約1.46萬枚比特幣,環比4月份增長近400%,同期僅挖出了3900枚比特幣。其中Core Scientific和Bitfarms賣出比特幣的數量最多,此外Marathon和Hut 8在5月和6月并未賣出,故現在持有最多的比特幣。[2022/7/16 2:17:36]
2)戴蒙特集團Demant:戴蒙特集團創始于1904年,總部位于丹麥,最早以銷售助聽器起家。1946年與美國助聽器生產商CharlesLehma共同建立了奧迪康公司,開始自主生產助聽器。在其11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公司依靠內增+并購的戰略謀求發展,目前產品已涵蓋了聽力篩查、聽力診斷和聽力康復的整個聽力學領域,目前在全球30多個地區設立了分公司,產品銷往全球130多個國家。
并購歷程:1995年收購了總部位于瑞士的助聽器制造商Bernafon;1997年收購PhonicEar;2000年公司收購Interacoustics,布局聽力計業務,構成診斷儀器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收購Amplivox的收購,2009年收購GrasonStadler,逐漸鞏固全球最大診斷設備供應商的地位;2010年收購了OtixGlobal公司,獲得第三個助聽器品牌Sonic;2013年收購法國Neurelec,進入聽力植入市場;2015年收購了法國零售商Audika的多數股權,加碼布局下游渠道。
3)WS聽力集團:雙強合并,打造質量一流的助聽器產品。WS聽力集團是由丹麥唯聽Widex與西萬拓Sivantos于2019年合并而成。其中唯聽成立于1956年,為丹麥歷史悠久的傳統助聽器品牌,西萬拓集團的前身為德國西門子聽力集團,旗下擁有西嘉Signia、西萬拓等品牌,合并后躍居為全球第三大聽力集團。FY2020/21實現營收20.53億歐元,在全球超125個市場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分銷平臺。
4)丹麥瑞聲達集團:該集團的母公司大北集團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溝通、通信與醫療技術的公司。瑞聲達集團的前身達那福公司于1943年成立,開始專業化、大批量地生產助聽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聽力解決方案,并于1977年被大北集團收購。1999年大北歐聽力集團斥資4億美元收購了ReSound的所有流通股,成為世界最大的助聽器和聽力診斷儀器專業制造商之一。2005年大北集團收購了德國聽力儀器制造商Interton,后者是全球唯一擁有醫療,專業和消費級音頻技術的公司。在21世紀10年代,大北集團陸續收購了為聽力護理專業人士提供業務和績效管理解決方案的AudigyGroup、藍牙耳機品牌BlueParrott和視頻通信解決方案開發商Altia;并先后與Apple、AudEERING和Google達成業務合作。
5)斯達克聽力集團:全球定制助聽器時代的開創者。斯達克集團是國際五巨頭中的后起之秀,發展歷史最短,僅依靠內增戰略實現快速成長。奧斯汀于1967年創建了斯達克,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專業性全品牌助聽器維修服務。集團于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于蘇州建立生產基地位。
4.2本土企業:差異化競爭,擁抱機遇與挑戰
我國助聽器行業起步較晚,市場格局與全球助聽器市場格局大致相同:我國90%左右的市場份額被國際五大聽力集團占領,它們主打高端數字機和定制機型,以線下專業驗配銷售模式為主,產品價格較高,通常價格在幾千元至上萬元不等;剩下10%的市場份額,由我國中小企業瓜分,主要銷售中端、低端機型產品為主,主打非驗配模式,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首先根據廠商的收入體量、技術實力、產品矩陣、品牌知名度、渠道數量與結構等指標,我國助聽器行業可分為三大梯隊:
1)第一梯隊為五大聽力集團:進入市場最早,其技術成熟、質量穩定、品牌影響力最強;在國內建有生產工廠,渠道布局均已完善,綜合競爭實力強。
2)第二梯隊:起步較早,已具備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本土助聽器品牌。大部分主打性價比,以中端產品為主,渠道也多采取線上電商;注重研發與品牌建設,但由于發展歷史較短等原因,技術實力與品牌力仍與國際五巨頭存在差距。
3)第三梯隊為國內大量小型的助聽器廠家:主要生產模擬助聽器和低端數字助聽器為主,技術含量低,但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消費能力低下群體的需求。
我國本土助聽器與國際五巨頭仍然存在明顯的代際差距,在綜合實力上仍無法直接與知名品牌競爭,需尋求差異化競爭路線。如前文所述,海外聽力集團龍頭通過自身技術壁壘,以及并購重組帶來的優勢資源互補,目前在全球及國內均形成高度壟斷的格局。我國本土助聽器企業的技術水平呈現金字塔狀,底部仍有大量技術低端的助聽器廠商,僅有極少數的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建立起了自主品牌,但在高端專業市場仍處于空白。縱觀我國助聽器行業的發展,我們認為一些趨勢性的拐點已經開始顯現,相信我國助聽器有望逐步走出規模小、研發弱的困境,力爭在國際市場占領一席之地。
1)產業集群、核心器件國產化帶來的降本空間:如前文所述,我國已基本形成助聽器產業集群,我國制造業在一定時間內仍然具備成本優勢;過去我國助聽器企業依靠較高的性價比、豐富的制造經驗和大批量的采購,成長出一批給國際品牌代工的ODM企業,以及部分具備優質性能和創新能力的中端助聽器自主品牌。目前我國助聽器品牌落后于頭部企業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高集成度芯片的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和算法受制于國外;目前核心器件如麥克風、電池、外殼等已具備一定國產化能力,且現今已出現一批自主研發芯片的企業,未來隨著研發投入加大,國產零部件進口替代有望加速,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我國本土助聽器品牌也有望向高端、自主品牌轉型。
2)新市場機遇,本土助聽器定位中輕度患者、發力OTC市場:我國助聽器市場長期被海外高端助聽器壟斷,尖端的技術以及定制化的服務導致價格高居不下,幾千至上萬的價格不符合我國老年群體、中輕度患者群體的承擔能力,我國仍有大部分的需求未被滿足。近年美國為了降低助聽器費用、改善服務的可及性,頒布了OTC助聽器法案,針對中輕度患者設立了新的助聽器品類;我們認為隨著該法案的落地執行,也有望推動我國相關政策的完善。根據美國印第安納大學Humes教授的實驗設計,OTC助聽器面向輕中度聽損患者的效果與經資質聽力學家驗配的高端設備效果相似,因此隨著消費者對其認知及信任程度的提示,中端、普惠化的助聽器市場有望引來高速增長,我國本土助聽器品牌在該細分市場擁有較大優勢.
3)技術革命催生渠道拓展,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有望替代傳統線下驗配:過去主流的助聽器產品較為依賴線下渠道的驗配,屬于強服務和體驗型的行業;而線下渠道的鋪設需要長時間的布局以及雄厚的資金支持,導致本土助聽器品牌較難獲得競爭優勢。現今隨著技術的迭代,遠程測試、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部分渠道向線上電商及藥店零售轉移,我國本土品牌有望借力發達的電商渠道,主打線上銷售。早在2019年多個品牌已聯合阿里健康、京東等大平臺推出O2O零售模式,后又有搭配手機測聽APP的自驗配、自調試的助聽器相繼出現,推動助聽器銷售增長。
5.公司:核心競爭力提升,國產品牌崛起
5.1錦好醫療:發力中端+OTC渠道錯位競爭
公司是我國主營業務為助聽器的行業首家上市企業。錦好醫療是一家集助聽器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輔以霧化器與防褥瘡氣墊等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自2011年成立以來,公司已相繼取得美國FDA、歐盟CE認證,及IS013485等多項醫療器械管理體系認證,并先后與歐洲健康生活領導品牌德國Beurer、日本知名電視購物公司綠橡樹等建立合作關系,并進入國際連鎖零售企業沃爾瑪、CVS等銷售渠道。公司產品銷售已覆蓋歐洲、美洲、亞洲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于2018年在新三板掛牌,2021年7月入選工信部認定的國家級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年9月,公司成為北交所宣布成立后的第一家精選層過會企業,并于11月15日平移至北交所上市。
聚焦助聽器主業,國際競爭力強,營收迅速增長。公司逐步形成以助聽器作為拳頭產品、霧化器作為產品補充、逐步弱化氣墊床產品的經營策略。公司產品結構中助聽器業務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43%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81%,持續位列第一擔當支柱性業務。公司目前采取以ODM模式為主、自有品牌為輔,并存在少量貿易經營的銷售模式。客戶包含德國西萬拓、日本綠橡樹等眾多知名企業,在國際市場具備較強的競爭力。2020年,公司助聽器出口銷售數量占全國境內助聽器出口銷售數量的比例已達12.26%。同時2018年起公司開始加大發展自有品牌的人力和資金投入,積極布局國內市場發力,自有品牌銷售逐年增長,銷售占比由2018年的1.95%提升至2021H1的12.03%。公司助聽器業務營收在2016-2021期間CAGR高達51%,毛利率維持在40%以。
打造自有品牌需要,銷售管理費用攀升。助聽器作為終端消費的醫療電子產品,品牌影響力對自有品牌的推廣尤為重要,樹立自有品牌以及搭建自有品牌的銷售渠道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為此公司擴充業務團隊,引進銷售人才,導致職工薪酬增加、業務宣傳、管理咨詢等開支增加,21年公司銷售費用達2475.61萬元,同比上升22.4%,超出同期研發、管理、財務費用總和。
注重研發,國內首家自研芯片和算法,數字機發力中端市場。公司發展戰略中將數字助聽器研發視為重點。一方面,公司維持營收4%-6%的研發費用投入以滿足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略高于我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平均水平,其中21年研發費用達到1213.61萬元,同比提升13.8%。另一方面,公司注重技術儲備,2020年8月設立子公司芯海聆進行數字助聽器芯片的研發及相關算法開發,2022年3月8日,芯海聆自主研發芯片成功量產,未來,公司有望通過減少進口芯片采購降低核心成本。
定位OTC市場,產品性價比優勢有望實現錯位競爭。盡管五大聽力集團占據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他們以高端數字機型和定制化產品為主,產品價格較高,且主要通過醫院、聽力診所以及線下專業的驗配門店銷售。公司自主品牌主要通過線上電商直銷、線下批發商和經銷商的模式實現,線上已在大型B2C電商如京東、天貓和亞馬遜等平臺開設了旗艦店。產品在國內B2C旗艦店售價為100~4000元不等,亞馬遜美國站售價為幾十至上百美金不等,主打高性價比,非驗配式的中端、中高端產品。OTC助聽器消費屬性更強,對專業醫生的依賴程度較低,對品牌的認可度更高。公司計劃通過電商平臺、新型互聯網社交工具、傳統廣告推廣等多種方式展示品牌形象、傳播品牌理念,推廣其自有品牌,未來進一步通過加大自有品牌投入和品牌建設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5.2可孚醫療:代理+自主品牌,渠道優勢佳
公司是全生命周期個人健康管理領先企業。公司旗下設有三大研發中心、五大生產基地、39家參控股公司,員工共計4000余人。公司擁有近萬個型號及規格的產品,覆蓋健康監測、康復輔具、呼吸支持、醫療護理及中醫理療五大領域,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醫療健康產品和一站式解決方案。2009年成立以來,公司從早期的代理銷售貿易商逐漸轉型為五大領域協同發展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榮獲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目前,可孚醫療已正式登陸深圳創業板。
多業務協同發展促進品牌效應形成,自有品牌實現自產拉動助聽器業務收入增長。公司目前五大業務協同發展,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2.76億元,其中助聽器隸屬于康復輔具板塊,2017-2020年助聽器銷售收入由0.12億元上升至0.49億元,CAGR高達59%,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由1.44%提升至2.07%。2018年以前,公司代理品牌助聽器主要通過好護士門店銷售,2018年公司成立湖南健耳,運營線下助聽器門店,提供聽力驗配、助聽器調試、助聽器銷售及持續售后服務。公司于2018年開始自產助聽器,并于2019年實現大規模量產并對外銷售。自產標準化模擬器性優價廉,市場反應較好,在助聽器總銷售額中的占比快速提升至44.85%。毛利率端,代理助聽器由于聽力驗配、助聽器服務的溢價以及高技術含量,具備高毛利;同時自有品牌自產的助聽器賺取了生產環節的利潤,毛利率高于自有品牌外購的助聽器。
自營門店+連鎖藥房,渠道與服務優勢打開助聽器業務成長空間。公司在全國數十個重點城市開設近四百余家不同類型的自營門店,并通過攜手數十家百強連鎖藥房,入駐20余萬家藥店。公司自產助聽器線上銷售占比較高,在天貓、京東均設立門店,近年來,“可孚”電商交易指數在醫療器械類目中長期保持行業領先。其中公司子公司健耳聽力助聽器線下門店數量從2018年底的30家快速增長至2021年底的359家,門店聘請優質驗配師,提供專業的驗配服務,為每一位患者量身制定完善的聽力康復計劃。助聽器目前仍是強體驗重線下的行業,掌握渠道優勢有助于公司自產品牌的推廣及發展。
5.3綜藝股份:投資南京天悅,布局核心芯片
綜藝股份在信息科技領域耕耘多年,主要業務包括芯片設計及應用業務及手游業務。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為龍頭,信息科技和股權投資為兩翼”的國際性高科技投資控股集團,業務領域涵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技三大國家重點戰略產業。其在芯片設計及應用領域已經有較長時間的研究及實踐,主要業務包括集成電路業務和智能卡業務。近年公司看好助聽器行業的發展,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將重心放在助聽器領域。其控股子公司天一集成的控股子公司南京天悅致力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助聽器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
南京天悅率先實現了我國數字助聽器專用芯片的國產化。南京天悅電子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低功耗微處理器研發、高端數字助聽器音頻處理算法、音頻采集與專用集成電路研發的高科技公司。此前其首款高性能數字助聽器芯片HA330G實現量產,后又繼續進行第二代數字助聽器芯片和算法的研發工作,產品有望于2022年下半年實現量產。經營模式上,公司主要負責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芯片產品的研發,第一代已實現量產銷售的數字助聽器芯片是中芯國際代工,封裝由西安華天代工,客戶主要分布在以外銷和電商為主的珠三角地區和以OTC助聽器廠商為主的廈門地區。
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三大領域,未來有望實現國產替代,打破國外技術壟斷:1)模擬助聽器的數字化替代,以超低功耗數模混合SoC芯片替換模擬集成芯片;2)醫療行業助聽器進口芯片的國產化替代,以性能一致的芯片替代國外數字助聽器芯片;3)藍牙產品的輔聽化轉型,即消費電子耳機轉型為OTC非驗配助聽器的芯片。盡管公司目前與競爭對手安森美、Itricon的高端產品還有一定差距,但公司產品在性價比上極具優勢,受到我國本土助聽器廠商的青睞,未來隨著第二代核心技術產品量產,有望持續縮小產品差距。
5.4天健股份:依托技術優勢,定位專業驗配產品
公司是專注于電聲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微型電聲元器件、消費類、工業和車載類電聲產品、健康聲學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2019年1月,公司取得了Ⅱ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拓寬了公司聲學類產品的生產經營范圍,成為國內極少數能夠同時生產消費類電聲產品和健康聲學類產品的公司。公司股權結構較為集中,董事長馮硯儒合計可以控制公司超半數表決權,為公司實控人,有利于重大事項的快速決策。公司擁有四大全資子公司,其中天健醫療主營研發、生產健康聲學類產品并對外銷售。
公司積極拓展的健康聲學類產品,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各類耳機產品,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高達90.88%。此外,公司在健康聲學領域大力推進自主品牌的助聽器、聽力輔助設備、定制耳機等,2018年和2019年為業務開發和培育期,營業收入較低且毛利率為負值;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毛利率逐步上升;2018年至2020年期間,該業務營收CAGR高達606%。公司主要采用ODM運營模式,但公司的健康聲學業務則采用自有品牌運營模式,實現了自主的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因此,多環節的利潤累積造就該業務的高毛利,預計未來健康聲學業務營收占比的增長有望拉升公司整體毛利率。
電聲技術優勢助力專業驗配級助聽器發展。公司從傳統電聲元器件生產商起家,深耕電聲產業多年,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和精密制造經驗,具備集零部件、產品研發設計以及整機制造延伸的供應鏈垂直一體化整合能力。公司注重研發,在醫用電聲領域與國內重點高校開展合作,進行全自動耳道掃描儀設備研發,此類設備可以對人耳進行多自由度的線激光掃描,能夠實現耳廓、耳道數據的三維成像,將有助于降低取耳樣的難度,減少定制類產品的生產時間和成本。目前,公司依托已有聲學領域技術積累,正大力推進自主品牌的專業驗配級助聽器、具備藍牙功能的TWS形態輔聽器和個性化定制HIFI耳機等健康聲學產品。公司在聲學領域多方位、多層次的產品線布局有望帶來協同效應。
5.5愛聽科技:國內獨家入選WHO助聽器采購項目
公司聚焦助聽器研發,為WHO助聽器采購項目國內唯一供應商。公司由來自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李鵬博士于2011年9月創立,是一家專注于研發國產數字助聽器芯片、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算法的中高端全數字助聽器生產商。公司當前擁有十余項全數字助聽器核心專利以及多項助聽器算法的軟件著作權,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雙軟企業。公司是杭州市高新技術研發中心、中國企業慈善公益500強、2021中國十大愛心扶殘企業、世衛組織中國助聽器唯一供應商;與中國殘疾人輔具中心合作成立中國輔具技術研究所愛聽智能聽力輔具研究中心。
自主驗配+遠程驗配惠及患者,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助聽器的驗配周期復雜而漫長,從咨詢到適應佩戴至少需耗費大半個月,期間患者如有不適還需往返門店進行多次調試。為解決該痛點,公司原創了自驗配軟件和遠程驗配技術,患者通過手機APP操作完成相對專業的問答式聽力檢測,手機APP根據檢測的聽力曲線利用自動驗配AI算法,自動調試助聽器參數實現智能驗配,患者根據佩戴感受適當微調后即可使用。如需多次調試,患者可遠程請求聽力師視頻幫助其完成精準驗配。公司與其他本土品牌的主要競爭渠道為國外市場,公司的自驗配和遠程驗配技術是國外市場的熱門合作方向,目前市場仍在起步階段,未來成長空間大。
5.6智聽科技:小米戰投入股,聚焦核心算法
公司是助聽器行業的后起之秀,創始人高學歷、經驗豐富。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致力于聽力檢測與助聽系統智能化開發的醫療器械公司。公司通過清華大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天津大學的研發基礎,以及在芯片技術和語音信號處理領域積累的豐富設計開發經驗,從事助聽行業和聽力康復服務,致力于造福數以億計的聽損人士。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陳霏為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博士,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員,獲得國家高級助聽器驗配師資質,曾于芯片奧林匹克會議ISSCC發表文章,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打通研發、生產、銷售渠道,小米有品眾籌銷量突破500萬。研發方面,公司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和北大醫院進行深度合作,目前已經自主研發了助聽DSP芯片技術,在集成電路內實現多通道、低延時、低功耗的基于深度學習加速硬核的語音增強和聲音場景分類,掌握醫療器械關鍵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基于該技術,公司推出新型智能雙耳助聽器,利用仿生學的智能算法,模仿大腦的雙耳處理,從而增強言語理解,提高信噪比。生產方面,公司擁有廠房和生產線,且持有中國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生產許可證以及美國FDA證書。銷售方面,公司與電商京東和天貓合作,線下與驗配店和藥店合作。今年2月,公司的摯聽智能助聽器在小米有品眾籌線上銷量突破521萬,成為行業爆品。
小米戰投入駐,公司已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2021年底,公司獲得來自青松基金、小米戰投、順為資本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此前公司曾獲力合創投天使輪投資。知名戰投的入駐將幫助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資金的加持為公司研發、生產和銷售提供堅實后盾。
精選報告來源:。
洛天依、數字人、NFT、數字藏品、AR、MR、元宇宙、web3.0、虛擬世界、無聊猿、DAO…… 這些究竟是什么? 為何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布局他們的元宇宙世界?元宇宙的組成結構是怎么樣的? 這些.
1900/1/1 0:00:00來源:證券時報 劃重點 1、國產新冠口服藥的研發情況怎樣?目前國內有十余款藥在研,其中阿茲夫定、VV116、普克魯胺正在百米沖刺,爭奪國內首款新冠口服藥的桂冠.
1900/1/1 0:00:00網絡安全 共同守護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其中,惡意“挖礦”攻擊已經成為當前最為泛濫的網絡威脅之一。下面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挖礦”吧.
1900/1/1 0:00:00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早在公元前3000~2000年愛琴海地區就已經步入青銅時代,先后出現克里特和邁錫尼等文明古國。發展至公元前8世紀,形成了奴隸制國家.
1900/1/1 0:00:00你聽厭了關于加密貨幣的說法了嗎?別擔心,我們也是。但重要的是,鑒于對其解放力量的無休止的夸大宣稱——以及所涉及的巨額資金,我們有必要對加密貨幣到底做了什么和沒有做什么進行澄清.
1900/1/1 0:00:00作者|林小白 在今年“投資界春晚”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再次解釋了他仍然不投資比特幣的原因。“我不知道未來一年,或5年、10年,比特幣價格是漲還是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