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Morris
翻譯:Mako@imToken
來源:以太坊愛好者
又題:對區塊鏈作為一種媒介的多倫多學派見解。
注:本系列文章抽取自我的一本即將出版、但尚未命名的關于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書。其中不僅有像本文這樣的特立獨行的理論泰索,也有不少我的報告撰寫生涯中的個人故事,還有很多應該能博君一笑的譏諷。那么,本文這樣的摘錄,可以視為草稿——歡迎各位的反饋。
-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McLuhan)-
到了2019年,指認比特幣的密碼朋克源流及其長期前景,已經非常容易了。我們的數字世界正越來越多地被大公司監控和收集數據,利用這些數據來影響我們。與此同時,我們的貨幣系統也日漸數字化,但當前大家默認的主導者是銀行,他們在命令之下甚至能立即凍結合法的交易。而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一種技術,平衡這些趨勢。
觀點:比特幣市場的成熟可能會讓交易所在功能上出現趨同現象:Kraken首席執行官Jesse Powell在Flippening博客中詳細闡述不斷發展的加密交易所領域以及交易所將看到越來越多整合的可能性。他強調,上述整合以及加密市場已達到一定成熟程度的事實,可能反過來意味著交易所可能具有類似的功能集。“我想你會看到基本上每個人在非常相似的功能集上趨同。然后競爭可能會歸結到執行和界面,甚至可能只是營銷和品牌。”
雖然大多數市場和行業都是如此,但這也引出一個問題:加密貨幣是否是成熟市場。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提供數字資產相關服務的交易所仍然是相對較新的現象。隨著交易所間的競爭減弱,交易所在規模和類似功能集方面的整合可能會對用戶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Glassnode,過去6個月加密交易所的比特幣提取量穩步增加,這不僅反映市場普遍情緒,也反映用戶對交易所的看法。而Powell指出,加密交易所之間的轉移仍相當便宜,許多用戶傾向于根據需求來做這件事。“我不認為散戶投資者(他們對加密貨幣沒有深入了解)只是想買些比特幣并持有它。”
Powell表示,關于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對于那些率先上線新代幣的交易所來說,仍然有著顯著的優勢。(AMBCrypto)[2020/7/12]
毋庸置疑,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引發了一場巨大變革,如果我們不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最終可能會導致糟糕的情況:大型媒體平臺控制著你所看到的東西,同時繼續收集用戶數據以出售廣告,這種方式比歷史上的其他技術變革更具侵入性。
觀點:BTC與標普500關聯度過高 或將很快暴跌400點:6月25日消息,比特幣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關聯度高達95%,而這也讓交易員們感到不安。數字貨幣交易員Tone Vays就警告稱,比特幣可能很快就會暴跌400點。而他還表示,比特幣將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停留在6000美元到1萬美元之間。(Cointelegraph)[2020/6/26]
很多人都會看到區塊鏈和其他數字隱私技術將扮演主要角色。當然區塊鏈也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洗錢和逃稅與個人隱私的平衡。
人類歷史上,由技術驅動的社會變革發生過很多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分析來自20世紀的一批媒體學者,其中包括哈羅德?英尼斯(HaroldInnis)、他的學生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McLuhan)以及麥克盧漢的學生兼合作者沃爾特?昂(WalterOng)。雖然沃爾特?昂是美國人,但這個派別還是被稱為多倫多學派。
從最廣泛的層面上講,多倫多學派及其繼任者認為,通信技術的重大轉變,如從最初的印刷到后來的廣播媒體的轉變,不僅對社會,而且對人類意識都產生了廣泛而根本性的影響。我們正在經歷另一種由數字和網絡技術驅動的轉變,它從根本上壓縮了時間的體驗,縮短了人們的注意力。區塊鏈技術的廣泛采用,可能引發社會和意識方面的類似深刻轉變,方向可能大不相同。
觀點:擁有逾32枚ETH的以太坊錢包大多屬于個人:據此前報道,根據Arcane Research發布數據,2020年擁有超過32枚ETH的以太坊錢包數量穩步增長,目前有近12萬個地址有資格成為驗證者,以利用抵押功能。實際上,自去年年初以來,這一數字已飆升13%。
對此,Nansen聯合創始人、數據科學家Alex Svanevik表示,符合“32 ETH俱樂部”資格的以太坊地址大部分屬于個人,而不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后者只占不到1000個錢包。然而,在最富有的錢包中,交易所仍然占據ETH總量的很大一部分。“具體來說,在‘32 ETH俱樂部’地址持有的1.05億ETH中,至少3200萬ETH由交易所錢包持有,換句話說就是大于30%。”(Cryptoglobe)[2020/6/12]
但首先,更深入地挖掘歷史,可能會讓你更容易接受這種預測。讓我們花點時間來看看一些人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的影響:批量生產的文本,也就是印刷術。
早在15-16世紀,書籍的大規模生產在歐洲還是個新鮮事物(活字印刷術于8世紀首次出現在中國)。因為宗教是當時幾乎無可爭議的主導意識形態,這與羅馬天主教最為相關。教會當局反對宗教文本的大規模傳播,尤其是將圣經翻譯成本地語言的做法,因為這可能會讓普通人更容易獨立思考。教會認為自己是圣經唯一有效的解釋者,而圣經幾乎是唯一重要的人類知識。
動態 | 觀點:黃金和比特幣將從當前的法定趨勢中受益:荷蘭央行(DNB)表示,一旦全球金融體系全面崩潰,法定貨幣將遜于黃金。”對此 VanEck的數字資產經理Gabor Gurbacs在回應DNB時表示:“我堅信,私人/非主權貨幣在我們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應該允許私人資金與中央銀行的資金在自由市場上競爭。” 投資者Mike Novogratz則表示:黃金和比特幣(作為可靠貨幣)將從當前的法定趨勢中受益。(cointelegraph)[2019/10/14]
當然,這些都是來自教會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論點,教會也是高度專制和集權的,由于它對意識形態的壟斷,它有很多世俗的權力。第一個古騰堡圣經印刷1454年左右,這為1530年代印刷各種英語和德語的圣經奠定了基礎,通過將圣經“開源”的方式,這為馬丁路德新教徒的宗教改革推波助瀾。而新教則是個人主義、批判思想、啟蒙運動、世俗化以及廣義上我們所說的“現代性”的先驅。
毫無疑問,天主教會已經失去了權力,因為印刷技術摧毀了它對意識形態的壟斷。但新的權力結構取代了它——最重要的是,在20和21世紀,現代主義的世俗宗教、、文化和科學上的小規模自由主義取代了它。經過一段時間的動蕩之后,這個新的系統建立了自己的集中控制,從18和19世紀的精英期刊,到大約20世紀20年代到21世紀初的企業電視、廣播和報紙網絡。盡管允許比從羅馬流傳到中世紀歐洲農民的宗教更多樣化的敘述,但像電視制作和報紙印刷這樣的高成本最終使他們與那些他們本應提供中立觀點的領導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
動態 | 觀點: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將變得更為容易:由金色財經、Cointime主辦,TEAMZ承辦的金色沙龍日本站的圓桌討論環節上,毛利友常法律事務所河合健、世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軼凡、波乗Johnny和ChainUP CEO鐘庚發及來自法律、媒體、交易所等領域的嘉賓們共同參與以《熊市之下 日本交易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題的論壇。最后與會嘉賓達成共識,普遍認為:交易所的勢力分布將發生變化;交易所們將穩步執行金融廳頒布的政策;對于政府而言,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將變得更為容易;但現階段通過加密貨幣ETF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目前在日本新開交易所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由中心化交易所轉向去中心化交易所才是保證投資者資產安全的關鍵;必須徹底實施反洗錢政策。[2019/1/18]
就像印刷本地語言翻譯的圣經實質上使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分叉一樣,而現在社交網絡使任何人都可以分享他們對世界大事的解釋,這項技術也引發了現狀的崩潰。知識的去中心化既可以賦予大眾更多的權力,又可以使思想軟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具有神話般思想的影響。
這些相互沖突的、深刻的、深刻的社會變化反映了馬歇爾·麥克盧漢關于通信技術的最著名的觀點:“媒介即信息”。簡而言之,互聯網的關鍵不在于人們用它向世界說些什么,而在于潛在的技術構成通信的方式。以互聯網為例,這包括它的全球地理范圍,它的高速度,以及控制傳播的相對難度。
但是,麥克盧漢對媒體及其信息的思考要廣泛得多,也富有詩意得多。首先,他對我們通常不認為是媒體的東西進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尤其是電燈。麥克盧漢認為電燈是終極的純粹媒介,它本身沒有內容,但卻通過它對重塑交流的影響而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基本結構。他從哈羅德?英尼斯那里繼承了這種廣泛的研究方法,哈羅德?英尼斯通過對鐵路的研究發現了他對媒體的思考方式,他也認為鐵路是一種媒介,因為它將人們聯系在一起。
麥克盧漢用各種抽象的標準來分析媒體,他的這種微妙的方法是最明顯的。例如,麥克盧漢認為,印刷是一種冷媒介,因為它要求讀者把自己的身體從世界中抽象出來,并考慮純粹的思想。他認為,這就是啟蒙運動產生于印刷字母文字社會的原因。相比之下,他認為廣播和電視是熱媒體,在情感層面而非理性層面與人們聯系在一起。麥克盧漢認為,電子媒體的速度和熱度將把我們帶回到一個不那么理性、更部落化的社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曾做出這樣的預測,但不幸的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情況被證明是正確的。
哈羅德?英尼斯有一組類似的基礎分類,與我們對區塊鏈的研究更相關。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帝國與傳播》考察了媒體在建立、發展和維持大帝國中的作用。利用這一標題,他假定某些媒體具有時間約束力,因為它們向未來傳遞了信息,并保證了一個帝國的長盛不衰。在這一類中,他包括了諸如埃及金字塔或希臘廟宇之類的東西。其他媒介,如羊皮紙或電報,則是空間束縛,因為它們傳播速度快,并且可以延伸同時期權力中心的范圍。
網絡數字信息本質上是一種“空間綁定”技術,具有巨大的覆蓋范圍和速度,但固有的持久性有限——它存在于一個或幾個硬盤驅動器上,并跨距離投射,但不一定記錄或存儲在端點上。它在它的起源處也沒有任何永久性的儲存:雖然我們在短期內很幸運地擁有像互聯網檔檔案這樣的東西,但我們已經知道,早期互聯網的大部分已經消失了。許多數字存儲格式的短暫性意味著私人檔案在幾十年甚至幾年的時間里就會退化和消失——Zip壓縮磁盤和激光唱片比紙要脆弱得多。同樣重要的是,像Twitter這樣的系統是專門為短暫性而設計的——即使你的推文是后來被挖掘出來讓你難堪的,它們主要是為了在幾個小時內被看到。此外,社交網絡上內容的絕對數量使它們更容易被隨意使用。
區塊鏈技術最根本的重要特性是它打破了媒體的時間綁定和空間綁定能力之間的平衡。它具有任何數字媒體的速度和普遍性——你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從任何地方讀取公鏈。但與在互聯網上獲取數據不同的是,向公鏈寫入數據,無論是發送純粹的交易還是將數據寫入分布式賬簿,都具有更大的持久性——可能是紙張的持久性,也可能是石頭的持久性。它當然不像電報,更像金字塔,但它是數字的,在互聯網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這種持久性,就像金字塔的持久性一樣,是有代價的——從字面上講,就是寫區塊鏈的經濟代價。交易費用、區塊獎勵和困難調整等治理體系會產生激勵機制,促使公共區塊鏈在沒有任何脆弱個體直接參與的情況下繼續運行。金字塔的耐久性取決于石頭等物質的自然屬性,而區塊鏈的耐久性取決于社會屬性,特別是市場經濟。
請注意,我在這里強調的是公鏈。這些系統就像比特幣和以太坊一樣,只要有合適的設備和知識,任何人都可以訪問、使用和維護它們,并通過內置的經濟激勵機制吸引維護者。這些區塊鏈與由聯盟運營的各種“私有”區塊鏈有著至關重要的區別。這些都不具備對深刻、長期的社會轉型最為重要的特定特征。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沒有公開可挖礦的或(在許多情況下)可用,沒有理由認為他們更多的持久或長壽比任何其他私人系統,要么缺乏社會的支持大量的用戶的基礎,或分布式動力不斷吸引維護者。如果私有區塊鏈中的特定參與者的臨界質量消失,整個系統就崩潰了。
甚至任何特定的公鏈的持久性也取決于我們尚未完全了解的動態——不能保證你今天推出的公鏈在三周后還會存在,更不用說在一個世紀后了。例如,這一階段的廣泛實驗可能產生了一系列尚不為人知的安全漏洞,而我們幾乎不知道圍繞較小區塊鏈的長期社會動態會是什么樣子。當然,市場是任何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的關鍵部分,很難想象這些系統在向另一種經濟組織的大規模轉型中幸存下來。
但完全有可能的是,像比特幣這樣被廣泛采用、技術上健全的公鏈將持續數百年。它同時是不可見的和持久的,存在于每一個地方。
區塊鏈是一座無形的方尖碑,既具有普遍性,也像微弱的人類一樣努力保持永恒。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dzanemorris/the-invisible-obelisk-mcluhan-on-the-blockchain-part-1-70b668c3778e
5月11日,比特幣網絡中的區塊獎勵從12.5降至6.25BTC,這標志比特幣貨幣歷史上的第三次減半.
1900/1/1 0:00:00原文:https://filecoin.io/zh-cn/blog/filecoin-testnet-phase-2-is-here/ 翻譯:星際大陸 今天對于Filecoin項目來說是重要的一.
1900/1/1 0:00:00多年之前,24歲的黃共宇從硅谷到北京旅游,認識了張一鳴,看中了當時的小破公司「今日頭條」的未來潛力,成為了張一鳴的天使投資人。這筆投資現在賺了2000倍。這僅僅是黃共宇作為傳奇投資人的開始.
1900/1/1 0:00:00作者:記者羅逸姝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隨著國家網信辦第三批區塊鏈備案信息的公示以及銀行年報對“含鏈量”的披露,更多區塊鏈金融應用場景“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有觀點指出,我們正在經歷的新冠疫情,持續時間足夠長,長到足以產生一場社會革命。人類史上能在短時間內重構社會的只有四件事,一饑荒、二瘟疫、三戰爭、四技術革命。目前我們正在經歷二跟四.
1900/1/1 0:00:00疫情目前還在全球蔓延肆虐,但相信大家已經感覺到它巨大的破壞力。聯合國形容這次冠狀病疾病大流行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並擔憂可能在全球各地引發沖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