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通貨是在實際討論中使用的最著名的貨幣術語之一。從政策決策的論述到金融領域的評論辯論,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之高,甚至連普通公民都對它耳熟能詳。然而,盡管“硬通貨”的概念被大量使用,它對傳統的財政責任與貨幣體系有著非常明確的內涵,但其確切的定義仍然相當模糊。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它只是一個幾乎等同于金本位制度的實用術語,但它的概念意義顯然不止于此。
在當時的理論討論中,應該清楚地看到,盡管黃金是幾個世紀以來對這一概念最準確的實際表達,但它不可能是硬通貨的真正定義。直到今天,盡管在理論上有充分定義這個術語的優點,但這種精確的定義似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
假設它僅僅意味著一個黃金體系,就足以實現所有的實際目的。
然而,近年來,這個詞開始被用于新興的加密貨幣體系,尤其是比特幣。使用這個術語來描述新生的貨幣體系,其確切含義引起了明顯的混亂,而究竟是什么使貨幣“變硬”的問題開始變得具有實際意義。
目前的事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問題。首先,對貨幣體系的“硬通貨”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定義。其次,這個術語是否適合描述比特幣。最后,其他加密貨幣是否也可以這樣分類。因此,本文的其余部分將嘗試處理上述問題。最后,本文僅討論什么是硬通貨的問題。更廣泛的問題是,硬通貨體系是否一開始就是可取的,這超出了本文的討論范圍。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找到我的答案。
鏈接:https://medium.com/coinmonks/the-monetary-case-for-bitcoin-778cd51ff272
什么是硬通貨?
雖然如上所述,在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似乎沒有精確和一致的定義,但如果我們要認真調查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提供這樣一個定義。今后我們將采用的定義如下:
“貨幣的硬度與貨幣通脹成反比,從而稀釋了現有股票的價值,而從經濟上講,這是可以施加在股票上的。”
現在,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需要澄清,以避免對上述定義的常見誤解。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與許多經濟術語一樣,貨幣的硬度是一個主觀感知的因素,受到各種事件(如生產中的技術改進、有效的偽造等)不斷變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類似于討論貨幣的購買力,貨幣購買力雖然可以被普遍理解,但卻是一個相當主觀和不斷變化的衡量標準。雖然這一考慮當然不會使其重要性和有用性失效,但我們應銘記在使用它時必然伴隨的這些限制和不確定性。
要注意的第二點是關于“經濟上可以施加”的確切含義是什么,以及隨后的含義是什么。簡而言之,問題在于,在貨幣價值下降(或生產成本上升,或兩者同時上升)到生產不再有利可圖的程度之前,能生產多少貨幣。在這里,我們可以注意到“商品貨幣”(由市場決定供應)和“法定貨幣”(由立法決定供應)之間的明顯區別。商品貨幣的供應是由它的市場需求(價格)決定,其生產的成本總是傾向于匹配它的市場價格,如果變得無利可圖,那么生產者將很快急于生產更多的利潤,甚至停止生產。另一方面,法定貨幣的供應,如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政府紙幣,不是由對它的需求來調節的,而是由武斷決定的官僚程序來調節的。
美國參議員Cynthia Lummis將于明年為比特幣提出新法案:金色財經報道,美國參議員Cynthia Lummis將于明年為比特幣提出新法案。該法案將為數字資產分類提供指導方針,并創建一個新的監管機構來監督加密貨幣市場。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將“為監管機構提供明確的指導,說明哪些資產屬于不同的資產類別,為消費者提供保護,監管穩定幣,并在聯合管轄下創建一個新的組織。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督數字資產市場。”
自成立以來,比特幣為美國帶來了創新,并為其監管機構帶來了不確定性。隨著貨幣網絡在全國范圍內的使用和認可度不斷提高,華盛頓很難弄清楚如何在現有立法下適應新技術。(彭博社)[2021/12/24 8:00:07]
在這里,兩種貨幣制度的主要區別在于,就前者而言,財富被稀釋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進步上。而對于后者來說,由于任意原因,總是存在大規模稀釋的風險。因此,前一類的錢值得我們花額外的精力去研究它的硬度,而后一類的錢卻讓我們毫不懷疑它的“硬度”。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貨幣寬松并非偶然,而是有意為之的結果,其主要目標是政府通過鑄幣稅進行融資。鑄幣稅是一種受法律保護、不受市場競爭影響的貨幣的發行者所獲得的壟斷利潤。
硬通貨(非常)簡短的歷史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硬通貨的概念給出了一個準確的定義,并了解了為什么硬通貨必須是通過公開的市場競爭產生的商品貨幣。現在,我們將繼續通過研究一些歷史上的貨幣體系來研究硬通貨的原理,并逐步從容易的貨幣轉向困難的貨幣。
在貨幣的歷史上,諸如鹽、貝殼和玻璃珠等著名的例子比比皆是。與其他貨幣相比,它的貨幣屬性(耐用性、可分割性等)較差,導致它迅速貶值,最終完全失去其貨幣作用。這一過程最好的例證也許是雅浦島著名的雷石島。這些石頭的大小(和價值)從小珠子到巨大的3.6米高的石頭不等,當地人用了幾百年。由于生產方法在貨幣使用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太大的改進,它們的生產多年來保持相當穩定,確立了它們作為硬通貨的地方地位。然而,隨著19世紀末歐洲人的到來,以及他們帶來的先進工具和生產方法,生產變得越來越便宜,石頭開始迅速貶值,直到它們最終在西方貨幣體系中失去了自己的貨幣角色。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的很多時候和地方都有發生,比如非洲和美洲的玻璃珠和貝殼,歐洲的鹽等等。
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作為貨幣使用以來,貴金屬可能是最突出的貨幣。主要是通過歐洲和亞洲作為最普遍的貨幣制度,后來在發現美洲之后,在歐洲殖民努力的強大影響下迅速蔓延到所有其他大陸,整個世界開始走向統一的貴金屬貨幣體系融合,即銅、銀和金。
這種金屬貨幣體系的使用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相對優良的物理貨幣屬性,如持久性、可移植性和可分割性。與歷史上所有其他貨幣商品相比,它們所表現出的貨幣硬度,其影響力絲毫不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使用金屬貨幣的長期趨勢可以說在19世紀中期達到了頂峰。以黃金作為標準,在美好時代盛行,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這一時期結束后開始衰落。從那以后,出現了一種不可兌換的紙幣的強烈趨勢,主要以紙幣、“代幣”硬幣的形式出現,后來還出現了今天的數字貨幣。
Muneeb:BTC最大主義者害了比特幣:12月7日消息,Stacks創始人Muneeb在推特上發文稱“BTC最大主義者害了比特幣”,他表示自己從2013年開始就是一個“Bitcoiner”,并花了數年時間在比特幣上構建應用程序和協議,“BTC最大主義者”假設了一個零和世界,但我們的加密經濟卻在不斷擴大,攻擊開發人員和新用例對比特幣沒有幫助,這么做的結果只會鼓勵那些開發人員和用例轉移到其他生態系統,如以太坊和Solana。[2021/12/7 12:55:52]
這種從金屬本位到純粹法定本位的轉變起源于中國紙幣的發明。紙幣是一種紙材料(或類似材料)的幣,持票人可以根據需要從紙幣生產商保留的準備金中兌換成硬幣。這種紙幣作為一種流通媒介的使用始于11世紀,當時的貨幣是“交子”,從那時起,這種紙幣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流通。這種做法的特點當然不是支付手段所采取的那種新的實物形式,但事實是,盡管所有票據都可按需贖回,但準備金只占所有票據贖回所需資金的一小部分,即今天的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
雖然這些紙張形式的錢最初屬于私下發行,主要用于簡單的可移植性(如攜帶金屬硬幣變得沉重),但他們很快被國有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政府融資方案,即鑄幣稅,通過廉價的生產成本和部分準備金的使用技術。對銀行業歷史的全面考察超出了本文的范圍,就我們的目的而言,重要的是要注意,雖然貨幣的實物形態很久以前就開始轉向紙幣,但今天的永久不可兌換紙幣的概念是純粹的現代“發明”。雖然它的形式相似,可能是由于上述的古代實踐,它缺乏任何歷史先例。
的確,全球向金屬貨幣的趨同,尤其是后來從金屬貨幣向金本位的過渡,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政府的影響力。然而,為實施這一項轉變而采取的大規模干預措施是完全史無前例的。可以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再到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第11615號行政命令的成熟,從金屬貨幣到純粹的法定貨幣的轉變,使全球貨幣體系在任何可以想象的方面都被國有化和化了。其結果是貨幣演變趨勢的倒退,從最困難的貨幣的國際趨同退化到最便宜的生產方法,這將為每個國家政府帶來盡可能高的鑄幣稅利潤。因此,當我們發現在過去的100年里發生了50多起惡性通貨膨脹導致的經濟崩潰時,我們并不感到驚訝。這一曾經極其罕見的事件,如今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流行病,幾乎成了阻止政府過度貨幣生產的唯一手段。
簡單地總結一下,貨幣的歷史向我們展示了貨幣標準的國際趨同趨向于最硬的貨幣。這種趨勢很可能在19世紀的金本位制度下達到頂峰,在過去的一百年里,這種趨勢一直受到力量的壓制,這些力量迫使人們使用最容易獲得的貨幣,而這些貨幣可以根據他們的意愿無限地創造出來。盡管轉向硬通貨的趨勢似乎已完全逆轉,但可以說這種趨勢逆轉所造成的巨大經濟困難和不穩定可能表明,這種趨勢只是暫時的。因此,似乎有一個強有力的理由相信,在過去的這一百年里,在向更硬的貨幣邁進的長期趨勢中,只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倒退。
交易員:拋售比特幣是為了套現 短期內資金不會再次流入BTC:加密貨幣交易員Josh Rager今日表示,人們拋售比特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市場受到了沖擊,交易員希望套現。短期內,這些現金不會再次流入比特幣。所以,除非股市反彈,或者你說服你身邊的人全都購買比特幣,否則不要指望BTC會很快反彈。(Bitcoinist)[2020/3/14]
然而,上個世紀給我們留下了一點希望,即這種進步的回歸可以表現為對金本位的回歸。隨著向全球在線支付的轉型,為平穩運行這樣一個系統,對集中式可信儲備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然而,正是這種對中央儲備體系的需求,恰恰是導致黃金在上被攫取并最終消亡的缺陷。此外,考慮到過去幾十年世界各國政府權力的巨大擴張,這種中央儲備體系所固有的風險使得回歸黃金似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選擇。
盡管關閉這一過去的選擇帶來了障礙,但技術的進步開辟了一種以比特幣(Bitcoin)為形式的新選擇——一種對硬通貨的數字化改造。如果它確實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替代方案,那么這種體系就有真正的潛力成為貨幣標準的下一個演變,延續向更硬貨幣形式轉變的舊趨勢。
作為硬通貨的比特幣
簡而言之,比特幣的最終供給是有限的,是通過公開競爭來擴大計算能力。它在設計上被限制在總供應量約2100萬枚,按照估計的時間表生產。新比特幣的生產需要解決一個密碼難題,每個競爭對手解決這個難題的概率與其消耗的計算資源直接相關。
我們看到,從理論上講,比特幣被設計成硬通貨,最終的硬度不允許進一步生產,在某種意義上,造成了絕對的稀缺性。雖然我們現在對比特幣在貨幣硬度方面的理論保證有了基本的理解,但我們必須著手研究如何在實踐中驗證這些保證,以及它們可能面臨的威脅。
比特幣的貨幣硬度是由其共識規則保證的——根據這些規則的有效性,接受或拒絕交易歷史(以區塊的形式)的代碼。這些規則包括解決密碼挑戰的要求(工作證明POW)、確保沒有任何交易的比特幣支出超過發送方的支出,以及確保沒有比特幣超出供應限額或在預定時間之前出現問題。到目前為止,每臺機器都已經驗證了所有的交易歷史,并通過這種驗證維護當前的UTXO集(當前的比特幣所有者集),這臺機器被稱為完整節點。
整個“比特幣網絡”是所有使用相同協議規則通信的完整節點和傳播新數據信息(主要是塊和交易)的總和。通過遵循相同的驗證規則,并在它們之間傳遞所有數據,所有節點都應該達到當前狀態的相同視圖——一個共識。
節點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對當前狀態產生分歧——擁有不同的(或部分的)數據,或根據不同的一致規則進行驗證。前一種情況通常不是問題。它主要包括連接網絡過程中的節點(在IBD中)、尚未接收到新塊的節點,以及兩個沖突塊獨立解決并同時傳播的情況。這方面的數據傳播雖然高度關鍵,但并不涉及比特幣本身的貨幣硬度,因此我們在目前的討論中將忽略它。第二種可能的情況——建立不同的共識規則——是通脹風險所在,也是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
聲音 | 交易員:比特幣已進入第四個拋物線上漲新階段 將達到5萬美元甚至更高:據EWN消息,資深交易員Peter Brandt最近表示,比特幣有50%的成功幾率和50%的失敗幾率,沒有中間值。他將成功定義為比特幣價值反彈至5萬至10萬美元,這意味著比特幣的總市值將達到1萬億至2萬億美元左右。而失敗則是指比特幣下跌到低于1000美元的價格點,這將使一切變得毫無價值。他同時列出分析圖表并指出,比特幣已進入第四個拋物線上漲新階段,這一上升趨勢將使BTC達到50,000美元甚至更高。[2019/9/22]
嚴格來說,比特幣沒有“明確”的規則。例如,第一個版本的比特幣軟件的原始規則,以及當前的比特幣核心軟件的規則,但由于比特幣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項目,沒有規則是必須遵守的。這本質上意味著(為了方便起見,以最不可能但在技術上仍然可行的情況為例),如果比特幣網絡的所有參與者一致修改他們的規則,例如,產生永久性的通貨膨脹,這些將成為新的規則。沒有控制機構可以阻止用戶運行他們想要的任何版本的軟件。作為一種人造數字資產,比特幣的這種特性是其固有的,這可能是它與黃金等天然商品最顯著的區別,因此在評估比特幣的實際硬度時需要高度關注。
要理解是什么保證了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和其他共識規則的硬度,我們應該從分析網絡入手,而不是從整體入手,可以從組成網絡的各個節點入手。
就一個完整的節點而言,它對規則(比特幣的“定義”)的控制是絕對的,沒有強迫節點使用特定規則集的程序。同樣,沒有節點可以強制另一個節點接受它的規則。因此,我們的情況是,從第一個比特幣軟件中設定的初始一致規則作為基礎指導開始,網絡中的所有節點要么聚合在同一套規則上,要么失去與網絡其余節點進行交易的能力。
例如,如果一個節點決定“憑空”造出新的比特幣,他可能會改變自己的規則,以允許這樣做,但代價是失去與網絡其余部分進行“比特幣”交易的能力。如果我們假設兩個人以這種方式修改了他們的規則,他們就放棄了除了彼此之外的所有人的交易能力。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如果我們現在假設10%的參與者將他們的節點換成了新的規則,那么這個網絡可以說已經分裂成兩個不同的網絡,每個網絡都以不同的方式定義了比特幣。
盡管上面描述的這些情況沒什么意義,但它們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50%甚至99%的人修改規則,會發生什么情況?換句話說,如果多數人改變了規則,會發生什么?多數人的定義是什么?由于比特幣本質上是一個通信網絡,確定“多數”最合適的方式是考慮參與者與他人通信(交易)的程度。與常見的謬誤相反,網絡的哈希率、市值或總交易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節點運行它的規則(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部署任意多個節點)。對于決定一個連接到網絡的節點“應該”運行哪些規則,惟一相關的度量是它與其他節點進行交易的程度。簡單來說,他希望(或期望)與之進行交易的人中,有多少人會接受他的比特幣為有效貨幣。
聲音 | Abra CEO:比特幣曾是Facebook“首選” 但出于可擴展性考慮最終放棄并創建Libra:比特幣投資平臺Abra首席執行官Bill Barhydt近期參加播客節目時稱,Facebook員工告訴他,公司曾希望使用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為其支付平臺提供動力。但由于比特幣可擴展性有限,Facebook“別無選擇”,只能開發自己的加密貨幣。Barhydt表示,他和Facebook團隊成員進行了多次交流,他們告訴他,Facebook最初的目標不是創建一種加密貨幣,而是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支付平臺。 Barhydt進一步表示:“在我看來,他們實際上更愿意使用比特幣。我認為人們對這一體系抱有極大的信心。但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匯款系統,一個跨境商業系統,而你現在有12億用戶,比特幣會發生什么?費用將會飆升。用比特幣做任何交易實際上都是站不住腳的此外,他還表示,Facebook已經考慮了所有的選擇,包括閃電網絡。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比特幣目前并不能作為支付網絡,而只能作為數字現金發揮作用。(Decrypt)[2019/9/7]
無法與其他節點進行交易(運行不兼容的規則)的威脅是阻止參與者(其他節點和參與者)任意修改規則的原因。正是由于需要如此廣泛的協調,才使得比特幣的變化——從微不足道的bug修復到最具爭議的變化——變得如此難以實施。任何修改都意味著可能失去與網絡的其余部分(或部分)進行交易的能力。因此,理論能力行使這種修改是很少使用。
讓我們回到貨幣硬度的話題,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比特幣對于每個參與者的硬度取決于一個足夠大的網絡部分的協調能力和可能性,并成功地執行一個共識規則的改變,這將增加比特幣的供應。重要的是要強調,“足夠大”意味著這代表著比特幣網絡大多數人們的共識。這一衡量標準,就像比特幣本身的規則一樣,必然是主觀的,但對于這種情況會是什么樣子,應該不難達成大致一致。
比特幣的軟肋
正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由于比特幣的每個用戶都可以運行自己的節點,參與者對執行共識規則的影響力完全取決于他親自參與的交易。一個節點必須驗證所有的交易,不是為了執行網絡上其他人的規則,而是為了能夠確定他自己收到的付款是否有效——這是參與者的經濟活動,也是他影響他人使用某些規則的決定的唯一方式。當一個人接受比特幣支付時,這就像是通過執行一致同意的規則來確定比特幣的定義。
然而,在我們之前的分析中,我們(有意的和隱式的)假設每個參與者都通過在其完整節點上運行某些代碼來積極地設置自己的規則,并使用它來驗證傳入支付的有效性,這是不一定的(實際上通常不是)。任何人完全可以通過被動地信任另一個實體來為自己驗證事務,從而將主動規則設置的責任委托給它。通過這樣做,付款的接受者在某種意義上把他的經濟活動委托給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又可以用他喜歡的任何規則來影響共識規則。
例如,假設我正在使用一個在線塊資源管理器來驗證我是否收到了一個事務,每當我以這種方式接受一個事務時,我都將我的經濟活動對規則的影響委托給該服務的操作員。例如,如果操作員將決定使用規則允許更大的塊,新的簽名方案或(更令人擔憂)變化的通貨膨脹率,我不僅會被動地違背自己的意愿接受這些改變,實際上,我通過表示愿意接受使用這些特定規則的交易來積極支持它們。
在前面的小節中,我們已經得出結論,為了削弱比特幣的貨幣硬度,為了削弱比特幣的貨幣硬度,有必要與網絡中相當大一部分活躍的經濟參與者協調(說服其他人執行)修改一致規則,從而導致這種變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考慮,我們都可以認為這是一項很不實際的任務(時間很短,也不夠用)。這種協調上的困難不僅僅是由于比特幣網絡的分散化結構,更確切地說,是由于對個體經濟活動實施規則的分散化,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自主權。當每個參與者都在積極地驗證自己的交易時,有必要說服相當一部分(如果不是幾乎全部)參與者接受修改比特幣硬度的新規則。但是,積極驗證其交易的參與者越少,對經濟活動的驗證就越集中,從而更容易進行這種更改。
雖然從理論上講,沒有什么可以阻止每個參與者使用完整節點,但是在運行和使用完整節點方面存在各種實際障礙。可能這些障礙中最重要的是操作這樣一個節點的技術復雜性,對許多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此外,事務歷史數據的大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當事務歷史數據增加時,會影響連接網絡所需的初始時間,同時也會提高活動節點所需的硬件需求,從而使維護成本越來越高。這些問題(可能還有其他各種問題)雖然可能是可控的,但如果不加以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此危險的大規模集中支付驗證,從而可能抵消比特幣理論設計所保證的貨幣硬度。
因此,比特幣的硬度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支付驗證的集中化。
垃圾幣呢?
與幾乎所有“基于區塊鏈”的垃圾硬幣不斷的宣稱相反,實際上,它們都不能被視為硬通貨。雖然對于分散的區塊鏈如何工作有許多不同的實現(PoW/PoS等),但它們都必須依賴于上面討論的相同的客戶端支付驗證模型。
然而,與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們要么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要么完全無視自我主權在決定共識規則方面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它們都傾向于集中制訂和執行協商一致規則。有些項目有某種中央權威,幾乎沒有例外,大多數關于規則的決策都是委托給它的(無論顯式或隱式)。另一些人忽視了保持盡可能訪問完整節點的能力的必要性,從而導致了支付驗證的集中化。還有一些人試圖建立一個“治理”過程——將對共識的任意更改變成一種形式。
我應該強調,我并不是在談論所有“區塊鏈項目”或具有分散治理的項目。我反對的是經常聽到的各種代幣的說法,該說法稱它們應該被視為硬通貨,但在實踐中,它們的供應可以而且經常被任意改變。
如上所述,貨幣的硬度與貨幣通脹成反比,而貨幣通脹在經濟上可以施加于貨幣持有者。這些數字資產要么依賴于集中(或半集中)的支付驗證,要么有一些明確而簡單的修改共識規則的流程,因此甚至不可能有硬通貨的借口。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潛在通脹可以是無限的——一旦你可以修改一個數字資產的“貨幣政策”,實際上,你可以從中創造出多少貨幣是沒有限制的,它也不能被認為是比任何法定貨幣制度都要難的貨幣。
在這里,沒有人聲稱比特幣的當前狀態是完美的,或者接近完美。當然,比特幣領域也存在許多不受歡迎的驗證集中化現象,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對這種自我主權驗證的重要性一無所知。然而,主要區別在于,比特幣“激進分子”堅持推動使用完整節點。例如,核心開發人員努力使節點能夠在諸如RaspberryPi這樣的弱而經濟的機器上使用,許多項目提供了運行完整節點的各種選項,從即插即用的機器到完全DIY的解決方案。
致力于促進和簡化比特幣全節點使用的生態系統非常重要,并且正在迅速發展,社區對這一主題的重視是其他任何項目都無法比擬的。
此外,同樣重要的是,作為“同類中的第一個”,比特幣不僅是單一資產的基本共識規則,也是一般數字價值傳遞的基本規則。由于比特幣在原則上是一種協議,甚至(從最基本的意義上)是一種想法,“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由于其規則,正如我們所見,這意味著,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系統的所有其他實現都可以被視為比特幣的版本,只是規則完全改變了。
考慮到這一點,這些其他“比特幣”擁有如此不同的一套規則和實質上不同的貨幣政策,這一事實本身就表明了它們的規則的相對可塑性——以一種非常不兼容的方式偏離了最初的基本規則,并且沒有真正的(金錢上的)原因(例如由于錯誤而導致的緊急更改)。我們可能會說,這些其他的硬幣,僅僅是復制了比特幣的模型,至少在貨幣領域,已經證明了它們的缺乏硬度,他們僅僅是創造一個任意的不同于主要的比特幣協議。所有這些硬幣可能都與比特幣和其他各種“用例”有很大的不同,但就硬通貨系統而言,它們都是在“比特幣標準”面前開始虧損的。
其它Bug
在結束我們的討論之前,還有幾句話要講。首先,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討論強制執行編碼規則所帶來的比特幣的硬度,但我們必須注意另一個警告。比特幣是一種軟件,和任何軟件一樣,它可以而且已經(可能現在仍然)存在缺陷。雖然這些漏洞確實可能導致意外的通貨膨脹,但它們不太可能對比特幣的硬度產生嚴重影響。
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將可能的通貨膨脹錯誤分為較小的錯誤(1、10甚至100000個比特幣—類似于CVE-2018-17144可能發生的情況)和較大的錯誤(類似于1840億枚硬幣的通貨膨脹)。小錯誤可能確實會帶來一些通貨膨脹,這在技術上可能會破壞有限供應的核心原則,但由于它們可以很快得到解決,它們對總供應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實際上是無關緊要的。更通俗的說法是,它們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比特幣的存量,但不會破壞比特幣對即將到來的新比特幣預期流量的保障。
至于重大的漏洞,雖然可能會暫時削弱人們對比特幣成功的信心,但可以采取有追溯力的應對措施,消除這種明顯違反限量供應憲法先例的影響,這將成功地維護比特幣的信條。這些措施對于保持貨幣持有者的價值和網絡本身的效用是絕對必要的。事實上,這正是在2010年這樣一個災難性的錯誤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正如我們之前所得出的結論,網絡規則的可鍛性的缺乏導致了它作為貨幣媒介的硬度。然而,在這里,很明顯字面上相反的意思也是正確的;正是網絡發展的能力來保護用戶,通過他們每個人的個人行為來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來保護2100萬的硬性限額。
結論
在整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硬通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與比特幣的關系。我們從理論上看到,通常將比特幣描述為“有史以來最硬的貨幣”是理所當然的,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一說法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使用者行使其自我主權——即使用完整的節點來驗證和接受交易。
作者:BenKaufman
編譯:共享財經Neo
原文鏈接:
https://medium.com/@ben_kaufman/bending-bitcoin-the-principle-of-hard-money-ad577bdfbc14
Tags:比特幣加密貨幣BTCBOO比特幣行情最新價格美元miui加密貨幣是不是騙局3023Compound Wrapped BTCBOOTY價格
作者:SumitGupta 翻譯:Sambodhi 來源:區塊鏈前哨 導語: 中東地區沖突升級,比特幣大漲后其避險資產屬性再次被人津津樂道。今天比特幣突破了8000美元,市場更是一片振奮.
1900/1/1 0:00:00當前,大部分人都認為比特幣減半必將帶來大牛市。這部分人主要是從之前兩次減半走勢出發的經驗主義。從下圖可以看出,比特幣之前曾在2012年11月28日及2016年7月9日,發生過兩次減半.
1900/1/1 0:00:00編者注:原標題為《2019年度DeFi行業研究報告》 ○● 要點總結: 1.MakerDao在以太坊DeFi中約占50%的份額。2.至少總價值為8.5億美元的資產鎖定在DeFi生態中.
1900/1/1 0:00:00作者:畢夫 來源:中國財經報 編者注:原標題為《中財評論:區塊鏈和財稅的天然相吸》區塊鏈已經不是當初走出實驗室的技術“獨行俠”,而正以成熟的姿態朝著深厚的產業地帶穿透和輻射.
1900/1/1 0:00:00來源:深圳商報 深圳商報訊“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金融業活躍,在金融創新方面具有更多靈活性,具備試點數字貨幣運營得天獨厚的優勢.
1900/1/1 0:00:00由于一家大型商業銀行拒絕遵守“防止關閉加密貨幣交易所賬戶”的協議,巴西加密貨幣交易所可能很快會失去銀行支持。在整個拉丁美洲,加密交易平臺在維持銀行關系方面遇到困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