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UNI > Info

巴比特專欄 | 游離于邊緣的經濟生態:數字貨幣支付突圍之路_數字貨幣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自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誕生之后,如何擴大數字貨幣的支付范圍就成了幣圈里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然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過去10年風馳電掣的科技革命里,基于加密技術的數字貨幣顯得非常沒有存在感,即便在這期間,支付領域出現了“紙幣-刷卡支付-移動支付”的迭代,數字貨幣也沒有抓到太多機會,只有在牛市幣價暴漲、一些商家想要蹭一下熱點的時候,其支付生態才會出現一波小爆發。

但問題在于:數字貨幣的金融屬性決定了它的價格周期是牛短熊長的。于是,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里,數字貨幣的支付都處于沉寂狀態,盡管偶爾能作為一種行為藝術而進入主流社會的視野,但始終難以在支付市場中有明顯的份額增長,至于距離圈內人所幻想的金融與支付革命更是相當遙遠。

為何數字貨幣始終游走于主流社會的邊緣地帶?歸根到底,其實就是生態不行。

加密貨幣每年的總耗電量在120至2400億千瓦時之間:金色財經報道,根據福布斯、哥倫比亞氣候學校、白宮官網等多份報告,加密貨幣每年的總耗電量在 120 至 2400 億千瓦時之間。這超過了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等大國的電力需求。從貨幣的角度來看,這個數字代表的 GDP 高于一個小國(例如巴哈馬)。比特幣區塊鏈仍然是最大的消費者,僅在 2022 年就消耗了超過 161 太瓦時。[2023/2/24 12:27:32]

如果仔細審視支付行業便不難發現,這項業務本身有著相當高的同質性存在。你用a銀行和b銀行的儲蓄卡去刷pos機,或使用支付寶和微信分別支付同一單賬單,幾乎不會有太大的體驗差別。關鍵在于那個支付工具背后的生態系統是什么——你想給親戚朋友隨禮,只能用微信紅包,而如果你想支付淘寶訂單,就只能用支付寶。

IBMJapan、野村研究所等聯合成立Pla-chain,將利用區塊鏈解決塑料回收問題:10月17日消息,IBMJapan、三井化學、野村研究所聯合成立以實現資源循環型社會為目的Pla-chain,致力于利用“RePLAYER區塊鏈平臺”解決塑料回收的各種問題,包括利用該共享示范實驗信息,與多家公司舉行研究會議,共享在聯合體中獲得的知識等信息,并與其他組織進行交流。[2022/10/17 17:28:45]

試想:比特幣為啥火的?因為那些在絲綢之路上買灰色資產的人,只能用匿名性和國際性的比特幣轉賬。以太坊為啥火的?因為那些想要購買創業公司通證的人,只能在自帶智能合約的以太坊網絡上轉賬。也就是說,在社交網絡、電商網絡、地下灰產網絡、去中心化投融資這四大生態世界里,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比特幣錢包、以太坊錢包就是最硬核的支付工具。岔開一點都不行,沒有人敢用支付寶在暗網上付款,微信也不會接受比特幣轉賬。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道指漲0.52%:金色財經報道,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道指漲0.52%,納指漲0.07%,標普500指數漲0.32%。[2022/10/11 10:30:16]

這其實就是為什么數字貨幣始終進不了大眾視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他們所綁定的那個經濟生態,跟人們日常生活距離實在太遠:對于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代人來說,聊天是一種剛需、看新聞也是一種剛需、而在網上買買買更是一種剛需,不信的話,你就打開你手機的情境智能功能,看看占據的你手機使用時間的前三位應用都是些什么。

微信和支付寶正是因為踩到了占據網民行為時間最多的兩個點,這才發展成了用戶最多、流水最大的兩款支付工具,并將這種影響力帶出了其所依賴的社交和電商圈子,擴展到了諸如游戲、直播、知識付費在內的諸多場景中。

OpenSea此前出現錯誤將一些Bored Ape刪除:金色財經報道,Bored Ape Yacht Club在其社交媒體上表示,早些時候,OpenSea出現了一個短暫的錯誤,他們錯誤地將一些Bored Ape從他們的平臺上暫時除名。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所有的資產都重新顯示出來。我們正在與他們聯系,以確保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2022/6/30 1:40:42]

反觀比特幣和以太坊所依賴的經濟生態:在地下網絡購買灰產、以及和去中心化投融資是普遍的大眾行為嗎?顯然不是。這種本就邊緣和“不正規”的初始生態,決定了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數字貨幣始終只能長期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沒法滲透并擴散到主流社會中,因為一般人對他們所處的那些灰色經濟生態躲猶不及,怎么可能去主動擁抱所謂的“比特幣支付革命”呢?

所以說,無論是比特幣也好、以太坊也罷、還是眾多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目前面臨的最大痛點,其實是背后沒有一個主流社會接受程度比較高的健康經濟生態,只有找到這樣一個經濟生態并切入其中,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才有建立并擴散自己影響力、最終改變整個支付行業格局的可能。否則的話,無論是之前流行的喊口號、還是現在轟轟烈烈的區塊鏈知識普及,其實都是非常事倍功半的工作——95%以上的互聯網用戶可能都不知道互聯網的運作原理和網絡7層協議是什么,但這也從來沒有妨礙到他們去隨心所欲地使用這項技術。

嚴格來說,“擴大使用生態”的這個數字貨幣發展思路,并不是沒有人想到。在之前轟轟烈烈的區塊鏈創業潮里,從眾多小型創業團隊,到新浪網易這種大廠,已經有不少團隊想要通過打造爆款應用,來讓自己所發行的通證成為強生態的數字貨幣了,結果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嘗試幾乎都不成功。

各種原因很多,比如說:很多團隊在募得巨資、感受到了“財富自由”的魔力之后,喪失了繼續推動項目的意愿;或是創始團隊實力有限,本就不足以做出能與原競爭對手抗衡的應用;再或是產品市場兩線作戰,忙于應付投資者社群和市值管理,導致不能專注于產品研發……種種原因,不一而足。

這樣一來,數字貨幣行業實際上只能放棄打造增量應用生態的發展思路,轉而尋找跟存量應用——也就是現有的爆款產品結合的方式,來給自己打造一個初始的繁榮流通生態。然而,正如人們所見,這樣的生態實在太難找。原因一言以待之:獨立的不爆款,爆款的不獨立——放眼整個互聯網行業,能在電商上跟阿里掰手腕的企業不多,能在社交上跟騰訊對壘的更是屈指可數。即便是為數不多的幾家潛在競爭者,也已經被他們盡數收購,所以,指望數字貨幣能夠通過切入到現有爆款軟件應用來立足并擴展,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

在未來幾年仍舊以4G為主、數字技術發展遭遇瓶頸的網絡環境下,能夠打破現有利益格局、實現彎道超車的互聯網公司估計不會太多,而數字貨幣通過在現有的互聯網行業尋找繁榮生態、并切入其中的機會恐怕也比較有限。

Facebook主導的Libra固然可以算作是數字貨幣開拓存量生態領域的重大進步,但問題在于,世界上又能有幾個Facebook呢?即便是現在的這個Libra,能夠持續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就上面的分析來看,數字貨幣無論是在新開發軟件方面、還是利用現有的軟件產品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盡管目前還不能完全否定上面兩種路線的可行性,但整個行業必須要做好相關工作失敗的心理準備,切勿進行孤注一擲的賭徒式嘗試,但是,如果新老軟件產品都不行,那數字貨幣又有什么其他的道路可走呢?

一個很好的選擇是跳出軟件思維,轉而與相關的硬件結合,畢竟很多人可能都忘了,雖然像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軟件是人們的必需品,但這些產品也必須要以智能手機這樣的硬件為載體才能使用。從這點來看,像手機這樣的智能硬件,它潛在的經濟生態其實是不輸社交和電商這樣的軟件的。關鍵在于如何進行充分的挖掘,在下一篇系列文章中,筆者將就包括手機在內的智能硬件,未來將會如何幫助數字貨幣打造繁榮生態這一話題,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Tags: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數字貨幣平臺比特幣鉆石還會到50元一個嗎怎么得到以太坊幣交易區塊鏈幣圈是什么意思

UNI
天道好輪回,SEC饒過誰:SEC打出了一記穩準狠的監管重拳_RAM

編者注:原標題為《天道好輪回,SEC饒過誰》 導讀 SEC趕在Telegram區塊鏈項目TON主網即將上線、通證Gram即將在市場上流通前夕,打出一記穩準狠的監管重拳.

1900/1/1 0:00:00
用戶體驗大調查:下一波DeFi主力用戶長啥樣?_EFI

本文作者為DeFi平臺Gossamer的聯合創始人KevinKim。在決心打造Gossamer之前,這個團隊對21個加密貨幣用戶進行了采訪,希望能了解他們的財務習慣以及對DeFi的看法.

1900/1/1 0:00:00
解讀:節能減排之路,從PoW到PoC_區塊鏈

640億度的用電量,已經超越瑞士全年耗電量;28TH/S標準算力下,24小時不停運轉,一天消耗可達38千瓦,約是普通家庭用電量3倍;0.00111412個BTC.

1900/1/1 0:00:00
巴比特專欄 | 組織形式之爭:公司制與區塊鏈自組織的對比_比特幣

一、前言 區塊鏈的概念最近幾年都很火,跟隨區塊鏈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一個概念,叫做自組織。關于自組織,時戳資本的研究報告中是這么定義的:自組織是一種以自我意志運轉的組織形式,它奉行自下而上的權力邏輯.

1900/1/1 0:00:00
扎克伯格6小時聽證會全回顧:批評爭議并存,造“假想敵”抱緊監管大腿_LIB

當大餅跌破7500美元時,扎克伯格正在被一眾議員圍攻。美國時間10月23日10時,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舉行有關?Libra的聽證會,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作為唯一證人出席.

1900/1/1 0:00:00
如何深入理解總書記對區塊鏈的新定位_BDC

作者:吳桐,CECBC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候選人,數字資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共中央局10月24日下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