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觀點 | 比特幣的本質是共識嗎?_區塊鏈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前言:貨幣的本質是什么?是社會契約嗎?是共識嗎?本文認為貨幣的本質是個性經濟活動理性選擇的結果。貨幣本身也是一種商品,但它跟其他商品相比,它有更高的可銷售性,也就是更容易被其他人所需要,這種更高的可銷售性導致貨幣成為經濟體中的交易媒介。也就是說,貨幣本質上是個人經濟活動中自發形成和出現的,而不是人們共同商量形成的結果。對于比特幣來說,它的一些內在特性,是不是具有更高的可銷售性?留待大家一起探討。本文作者是BenKaufman,由“藍狐筆記”社群的“HQ”翻譯。

貨幣可能是經濟文獻中討論最多的現象。它的起源和性質在歷史上曾被大量經濟學家和學家進行廣泛的討論。縱觀歷史,關于貨幣問題的主流觀點,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古老思想家的著作,以下引文很好地表達了他們的立場:

柏拉圖稱貨幣為“交換用的通證”。,這跟今天區塊鏈用的代幣一詞相同。)

在和亞里士多德對話的一段引文中說,貨幣起源于習俗和法律,而不是自然產生的,。在他的觀點中進行了更清楚地表達,他說“人們同意在彼此的交易中使用某種東西……例如鐵、銀等”,并以此作為他對貨幣起源的解釋(i.9.1257a,36–40)。

即使在今天,“貨幣是一些社會契約或立法的結果”這種同樣的概念是最普遍的。這種觀念到了現在流行的說法就變成了:貨幣只是一種“集體幻覺”,即社會所有成員都認為這是為了共同的利益。

從上述假設得出的邏輯結論,衍生出了“只要是人們集體認同的一切,都可以是金錢”的錯誤觀點,以及“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不僅可以、而且應該積極地控制流通的金錢以及其發行”。

針對這一觀點的反駁,最初是由蘇格蘭經濟學家約翰·勞提出的,他認為,貨幣的起源不是社會契約,而是作為特定商品的特性,特別是關于金屬貨幣的特性。這一流派中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卡爾·門格爾。在他《經濟學原理》一書中,他以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方式闡述了貨幣起源的理論。

這篇文章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貨幣的本質問題,解釋了貨幣的起源,并揭穿了貨幣是“集體幻覺”的謬論。我們將討論:作為個人理性行為的結果,貨幣自發形成背后的經濟原因,以及顯著影響一種商品在市場上成為貨幣的可能性的特征。

觀點:BTC交易者必須依賴數據,就像中央銀行一樣:金色財經報道,Kaiko研究人員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美聯儲準備加快縮減其9萬億美元的巨額資產負債表或在9月實施所謂的量化緊縮,波動性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消失。再加上利率上升和數據驅動的貨幣政策方法,這可能會給風險資產帶來額外壓力。

資產管理公司Arca的首席投資官Jeff Dorman稱,我們現在就像美聯儲一樣依賴數據,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周內,交易員將評估企業收益報告以及就業和其他經濟數據。比特幣沒有現金流,它沒有起到對沖通脹的作用,也沒有表現出不相關的作用,它沒有做任何它本來要做的事情,所以在你獲得比特幣的新敘述之前,我認為它會繼續落后于市場。[2022/9/1 13:01:23]

為了完全理解貨幣,我們將從必需的基本經濟學概念入手,并逐步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對貨幣的性質作出全面的解釋。

經濟學與經濟行為

理解貨幣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個經濟學問題。因此,我們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經濟學,并由此得出適當的方法來理解這個問題。

經濟學是對經濟個體規律的研究。它研究的現象產生于經濟個體精打細算的活動,并嘗試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框架來理解這些現象。經濟學認為,通過經濟行為,每一個經濟個體,都是有目的地、主觀意識地在努力,以最大化地滿足自己的需要。

我們在這里定義:一種經濟行為,或經濟化行為,是指一個經濟個體,為了改善自己的福利,為了更徹底地滿足其個人的需要,而采取的有目的的行為。

因此,我們在探討貨幣這樣的經濟現象時,應該先去研究:是什么樣的經濟行為導致了它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出現。

貨幣現象與一般的經濟交易活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并且貨幣現象是源于這種經濟交易活動的。貨幣的有用性,主要歸因于它用于交易。毫無疑問,沒有交易的經濟體中永遠不會有貨幣,因此,從探討交易的經濟現象開始是最合適的。

作為一種經濟行為的交易

早期的經濟學家們,對交易作了錯誤的分析。因為他們沒有把交易嚴格作為一種經濟活動來研究。當亞當·斯密寫道:交易的起源可能來自“人們用卡車運貨、易貨和交換的傾向”時,他并沒有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也沒有把交易看作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經濟行為。

觀點:比特幣價格走勢的關鍵驅動力是情緒,而不是挖礦行為:加密投資公司 Arcane Assets 的首席投資官 Eric Wall 表示,中國礦工很可能不是最近比特幣價格下跌的主要推動者。BTC 的“微不足道”每日產量并不是拋售壓力的重要因素。沃爾強調,比特幣價格走勢的關鍵驅動力是情緒,而不是挖礦行為。(dailyhodl)[2021/6/27 0:09:13]

后來的經濟學家發現,進行交易的理由是,經濟個體意識到有機會能夠改善自己的福祉,從而節約開支。交易讓他們在特定條件下,通過與在兩種貨物的價值上有相反關系的另一個個體進行交換,以犧牲價值較低的貨物為代價,獲得對價值較高貨物的支配權。

這種認識對于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任何涉及交易的經濟理論都必須以此為基礎。

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擁有的商品與需求之間存在某種關系時,交易成為最理性的經濟行為。如果交易雙方都不認為進行交易是符合他們的最佳經濟利益時,那么毫無疑問,交易不會進行。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交易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不是一種行為傾向,而且是在它能夠改善從事交易的人的福祉,這種的條件下進行的。

商品和商業

不討論貨幣的起源,就不可能完整地理解貨幣。為此,我們需要從經濟學中的商品概念開始。

我在這里使用的“商品”的經濟學定義,是19世紀德國老派經濟學家使用的傳統定義。這個定義不同于日常用語中經常使用的這個詞,但它是理解經濟文獻時所用的恰當定義。

我們將商品定義為:所有者持有的一種經濟物品,其目的不是為了消費它,而是在商業中交易它。比如,鞋匠做的鞋,大多不是為自己準備的,而是為了交易獲得一些對自己更有用的東西,所以,鞋匠做的鞋對鞋匠來說就是商品。

當一個人擁有他認為是商品的東西時,這意味著:他認為他可以將這些商品用于交換其他更高的價值,而不是用作消費或使用。也就是說,對他而言,他認為商品有更高的交換價值”,要比“使用價值”更高。因此,當鞋匠打算出售鞋子時,我們將其視為商品,但在交易后的消費者獲得用來穿鞋子,卻不視為商品。

分工越是進步,經濟越是發達,我們就會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生產者只為了獲得商品的交換價值而生產商品,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慮商品的使用價值。

觀點:期權市場數據表明投資者預計比特幣在盤整后迎來牛市:Longhash在微博表示,經過了近期的回調之后,比特幣期權市場的投資者似乎正在期待BTC價格的上漲。雖然比特幣出現大幅回調,但期權市場的投資者可能依舊對其中期前景充滿信心。

根據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期權交易所Deribit的數據,當11月26日比特幣跌至16000美元區域時,期權市場的投資者在積極囤積比特幣。自那以后,比特幣一直沒有再回落到16000美元區域,這表明交易者在該區域有很高的購買需求。期權和零售交易所的交易者可能對比特幣的中期前景充滿信心,這有幾個主要原因。最明顯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價值存儲手段。[2020/12/15 15:16:54]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的是:隨著商品貿易的發展,交易不僅僅發生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還有另一類的交易者,包括那些希望購買商品的商人,他們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通過后續的交易而獲得價值。

事實上,這就是現代經濟中許多實體運作的模式,例如零售商,他們購買商品的唯一目的,是與消費者交易商品;以及投機者,他們試圖預測商品的未來價格并據此進行交易。

經濟個體的生產和交易對他們沒有使用價值但他們打算交易的商品,這種普遍現象的存在,顯然是個體為了更好地養活自己而采取的經濟行動的結果。

在實踐這種行動時,個體期望:這種商品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是有一定的需求的,然后根據他們的主觀假設來進行經濟活動。這種期望帶來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交易和商業的普遍現象。

商品的可銷售性

可銷售性的概念,涉及銷售商品所需的經濟犧牲的程度。顯然,從其許多特點和需求來源的角度看,不同的商品,往往需要不同程度的經濟犧牲來進行交易。銷售商品所需的經濟犧牲,可能以價格折扣的形式出現,但更常見的是,作為延遲銷售的成本,也就是說,賣方必須等待交易發生的時間。

例如,如果一個眼鏡生產商帶著針對特定近視程度進行優化的眼鏡來到市場,那么他在尋找交易機會時將遇到困難。盡管很可能有潛在的買家,愿意以經濟的價格購買,但發現買家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此外,即使找到了買家,他也很可能不擁有任何對眼鏡賣家有使用價值的商品。

觀點:以太坊0階段順利完成,市場回升符合預期:11月30日消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表示,比特幣近兩日下跌,一方面是之前一段時間持續的拉漲,沒有合理的震蕩來釋放短期風險;另一方面,比特幣價格在臨近歷史最高點時,不乏有機構拋售導致單日價格閃崩,同時也加劇了市場拋壓的擔憂。這也顯示出虛擬代幣交易市場投機屬性依然很強,波動很大。劉峰進一步稱,自11月26日閃崩以來,市場再次回升,此表現也符合預期。一方面預期落地,利空出盡;另一方面以太坊在0階段順利完成,其他階段并行啟動,一定程度刺激了市場,繼續帶來穩步回升的動力。(北京商報)[2020/11/30 22:31:24]

如果我們現在假設,出于某種原因,眼鏡銷售商急需賣掉眼鏡,那么他不太可能找到愿意接受“經濟價格”的眼鏡的人,即價格與感興趣的買家愿意支付的價格相當。如果我們現在考慮的不是眼鏡銷售商,而是一個把面包帶到市場上的面包師,那么很明顯,他將處于一個更有利的位置,以“經濟價格”為他的商品尋找到一個交易機會。

造成差異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眼鏡的市場要小得多,因為只有少數人需要這種眼鏡。而在其他情況下,造成商品可銷售性產生差異的原因,是由于它們的供應、新單位的生產成本、商品分割的可能性、商品的運輸成本、和其他因素。

貨幣的起源

當經濟個體意識到,他們在提供更高的可銷售性商品時,可以獲得更多的交易機會,他們不得不將商品不僅作為有使用價值的商品,而且還是能夠降低經濟成本的商品,也就是說,這些商品變得更容易被銷售。

人們越是意識到商品可銷售性的差異,就越愿意接受更多的交易機會。交易更多可銷售的商品,將使他們能實現最終目標:獲得對他們有用的商品,且比沒有中間商的交易經濟成本和困難程度都要小。

我們回到上面的例子,假設現在眼鏡銷售商意識到,與他提供的眼鏡相比,面包的可銷售性更強,尋找交易機會的經濟成本相對較小。意識到這一點后,如果他有機會以他認為合理的價格來交易面包,即使面包對他來說沒有使用價值,他也一定愿意用眼鏡換面包。

原因是,他知道如果他帶著面包而不是眼鏡去到市場上,他就有機會獲得對他確實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的交易機會。通過接受用面包來交換眼鏡,眼鏡銷售商可以降低整個交易過程的經濟成本,使他能夠通過較低的時間/價值的經濟犧牲,來獲得他想要的商品。

聲音 | 專家觀點:伴隨新興的金融技術快速發展,區塊鏈法律地位的研究仍顯不足:5月25日,金融時報發文《國際創新企業法律研究亟待跟進》。文章指出,有專家表示,伴隨新興的金融技術快速發展,區塊鏈法律地位的研究仍顯不足。金融行業是法律規則和監管密集型行業,區塊鏈的任一應用方式都需要法律認可。但從區塊鏈的本質來看,去中心化的權威樹立過程又與傳統的法律權威有著極大的不同。區塊鏈技術則提供了另一種解決思路:使公示做到在技術上人人皆知,因而不再需要權威機構的認可。區塊鏈的倡導者們一般認為,正是因為區塊鏈具有自動公開的特性,交易的發生即向全網公開,屬于一種公示。但法律學者通常認為,使用區塊鏈進行交易,只是簡化了交割和交易記錄保存的步驟,并沒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在涉及動產的領域中,區塊鏈形成的同時,并不一定真正完成了現實資產的交付。而在涉及股份權利及不動產轉讓時,尤其是在我國,區塊鏈更不具備相應的法律效力及現實應用可能性。[2019/5/25]

很明顯,在經濟價格沒有直接交易機會、這種商品與他目前擁有的商品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銷售性的情況下,個體愿意接受這種商品,是最理性的選擇。這種行為將增加一個經濟體中對更易銷售商品的需求,不是對其使用價值,而是對其作為更易銷售的商品的交易價值的需求。

對更具可銷售性商品的需求的增加,將進一步提高其可銷售性,因為更多的個體將愿意交易這些商品。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過程是如何進行自我增強的,使更多的可銷售商品變得更具有可銷售性,而更少的則變得更不可銷售。

因此,這一過程的結果并不奇怪,只有少數甚至僅僅一種商品,會由于其可銷售性而維持需求。在這個過程結束時,擁有大量需求的商品,我們稱之為“貨幣”。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稱之為商品的“貨幣化”。

因此,貨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這種特性:由于某個商品具有更大的可銷售性,然后吸引更多的需求,并使其成為通用的交易媒介,然后我們稱之為“貨幣”。

所描述的理論與歷史上所有已知的貨幣實例都是一致的。牛、貝殼、玻璃珠、毛皮、銅、銀和金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些商品貨幣。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的特性:如使用價值、可分割性、可互換性、可攜帶性和耐用性,都是導致它們能夠比其他商品更具有銷售性的特點。因此,根據歷史上特定時期的某些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它們獲得了進一步的需求,并成為貨幣。

它們作為貨幣出現的另一個因素,可以歸因于整體的經濟狀況和使用它們的社會類型。例如,在游牧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牛是很常見的商品貨幣,因為它們耐用、容易運輸,人們有足夠的空間來“儲存”它們。然而,隨著文明發展,更固定的部落、以及城市的出現,牛作為交易媒介的適用性大大下降。與此同時,貴金屬的可銷售性開始迅速增加,直到它們最終成為新的貨幣標準。

法定貨幣的可銷售性

有一種特殊的貨幣,看起來似乎與上述理論不符,那就是法定貨幣。然而,我想說的是,如果把政府立法作為對經濟形勢有一定影響的因素來考慮,我們可以運用同樣的理論來解釋它的出現。

法定貨幣,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規定為貨幣的貨幣。歷史上,政府通常利用另一種貨幣的流通,將其轉換為法定貨幣,例如暫停贖回黃金證書。有兩種政府干預的措施:1)?對其他商品的可銷售性施加限制和障礙的法規;2)?立法要求政府主體接受法幣作為貨幣,其價值由政府決定,并要求法幣作為唯一能夠接受稅款支付的貨幣。

如果我們運用貨幣理論,就很容易理解這兩種干預的原因。前者是政府利用其對暴力的壟斷,人為地降低了其他商品的可銷售性,否則有商品的可銷售性可能高于法定貨幣,從而更有可能成為交易媒介用作流通。

在后一種情況下,對法定貨幣產生了人為的需求,既要求將其用于納稅,又要求人們接收它的“面值”——通常比其市場價值要高得多。這種對政府法定貨幣增加“人為”需求,同時人為降低其他商品的可銷售性,最終使得法定貨幣成為最具有銷售性的商品,從而成為交易媒介,即貨幣。

與其他類型的貨幣相比,法定貨幣的特殊性在于,法定貨幣的可銷售性并非來自于經濟個體的自由行為,而是來自于立法的強迫。然而,我們應該指出,這種操作仍然符合貨幣出現的理論,即最具可銷售性的商品變成貨幣,而不必就貨幣的實質達成集體協議。

有很長的歷史記錄表明,即使在法規仍然有效的情況下,法定貨幣也可能失去其可銷售性。這些案例增強了這里提出的論點,因為它表明即使“協議”仍然存在,法定貨幣也可能由于其特征的變化而失去可銷售性。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非法定貨幣的商品進入流通,取代法定貨幣作為交易媒介,法定貨幣被擠出流通。因此,貨幣并不是強加在人們身上的,而是由他們個體經濟行為中產生的。

所以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理論上,法定貨幣并非一直都強勢。然而,我們需要理解它的起源、以及它在經濟中被使用的原因,并且需要將政府干預視為特定的經濟形勢,并理解它對于貨幣出現的影響。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法定貨幣確實符合Mengerian的貨幣起源理論。

貨幣的本質

現在來說我們開篇的問題,即貨幣的本質是什么。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貨幣現象是由于經濟個體努力帶來的合乎邏輯的、自發的結果。它不是源于集體決定,而是源于經濟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天性。

縱觀歷史,我們見證了各種各樣的貨幣現象,包括不僅出現在沒有立法的情況下,有時甚至不顧現有的立法,市場參與者之間也沒有任何明確的協調。因此,貨幣不是一種社會或現象,而是個體經濟行為的一種經濟現象。

說貨幣是“集體幻覺”,只是一種膚淺的觀點,并不能為貨幣現象提供任何經濟解釋。在很多人眼中,這種謬論之所以令人信服的原因,很可能是混淆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以及對一般商品理論的錯誤理解。

人們通常給出的解釋是,人們之所以賦予貨幣價值,并不是因為它在消費中的用途,而是因為他們希望其他人將來會用其他有用的商品來交換它。

顯然,在許多情況下,對許多人來說,貨幣的使用價值是不存在的,但他們仍然愿意用貨幣來交易。根據這一觀察,他們得出結論,接受貨幣交易必須違背個體的最佳自我利益,因此,貨幣交易只能源于集體協議。

這個論點一開始聽起來可能很有說服力,但在我們研究了貨幣起源之后,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反駁,因為我們已經證明了:接受貨幣確實是符合經濟個體的最佳自我利益。

很明顯,在一個經濟體中,第一批認識到通過將商品換成更具有銷售性的商品而獲得的經濟收益的人,將有更好、更多的機會來降低經濟成本。因此,他們能夠比其他人更好地滿足自己的需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一些商品的可銷售性的增加,以及知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遞,更多的人會模仿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帶來的正收益也會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在貨幣完全進入市場之前,一些商品作為交易媒介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隨著這一過程的發展、以及一些商品變得更具有銷售性,另一些商品將因此變得更難被銷售,那些不交易貨幣的人將受到經濟懲罰——他們將有更少的交易機會,并在經濟活動中越來越被孤立。在經濟中使用貨幣是一種經濟活動,是為了每個人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這否定了貨幣出現是由于“社會契約”或“集體幻想”的觀點。

我們也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知道,對貨幣實質的選擇一點也不武斷。相反地,這種選擇是特定商品特性影響得到的可預測結果,同時也受到一個經濟體貨幣化過程中當前經濟形勢的影響。

到此為止,我們闡述了“社會契約”貨幣理論的缺陷。然而,我們可以深入學習更多關于貨幣和經濟的知識。

我們可能注意到,這一理論所描述的同樣關系,不僅存在于貨幣中,而且存在于所有商品的定義中,這一理論是無法確定的。例如,一個農民生產的糧食數量可能遠遠超過他個人的需要,任何單一單位的糧食實際上對他來說都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然而,沒有人可以說,農民生產糧食的數量是不合理的,因為他們對未來的交易抱有期望。這種關系與我們觀察到的貨幣和所有其他商品的關系是一樣的。

而貨幣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需求主要來自于它作為一種交易媒介的使用,這往往大大減少了其作為使用價值的需求。然而,這個觀察結論與我們在這里討論的一般關系無關,就生產和商品交易而言,無論其需求來源是如何的,其交易價值都是顯而易見的。

我要強調的第二個重大缺陷是,把貨幣視為一種“集體幻覺”,這種解釋是不具有經濟學性質的,我們不妨拒絕這樣的解釋,因為單憑這個理由來說,太膚淺了。經濟科學的本質是揭示經濟個體的規律,即理解由個體有目的的經濟行為所組成的經濟生活現象。

經濟學接受基本的行為學先驗推理,即假設人類的行為是有目的。因此,任何關于將經濟行為視為無法解釋的傾向、幻覺、動物精神或任何其他逃避推理借口的解釋,都是違背經濟學的前提,從而不予接受的。

結論

貨幣的本質是個體經濟活動的結果,它徹底地最大化地滿足了個體的需要。貨幣是一種商品,與其他商品相比,貨幣的可銷售性相對較高,因此貨幣能夠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在經濟體中流通。貨幣的出現是自發的,其原因是經濟個體試圖將其商品換成其他商品,需要用較少的經濟犧牲來找到一個交易機會。

縱觀整個貨幣史,甚至從來沒有出現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決定將某個任意的對象規定為貨幣的情形。“社會契約”的概念與貨幣起源完全不同,貨幣起源起源于個體的經濟行為,并通過市場進行擴散。而特定的貨幣實質不是任意的,而是由商品的內在特性、以及在特定的經濟形勢下的可銷售性所決定的。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或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項目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Tags:比特幣區塊鏈比特幣價格BTC比特幣行情走勢圖最新消息區塊鏈證據保全怎么操作比特幣價格美元行情LBTC

幣贏交易所
拋掉1億美元股票后買入加密貨幣,Overstock前CEO稱區塊鏈讓他更安全_RST

PatrickByrne,作為美國知名上市電商平臺Overstock的前CEO,其于昨晚宣布拋掉了Overstock公司13%的股份,然后將這些資金用于買入加密貨幣和貴金屬.

1900/1/1 0:00:00
港交所并購倫交所明確進軍數字資產交易,沖擊現有格局_ETF

9月11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宣布,其已向LondonStockExchangeGroupplc的董事會提議,將兩家公司合并.

1900/1/1 0:00:00
DeFi運動的關鍵:合成資產的用例和機會_CDS

雖然加密資產的主要用例仍然是投機,但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投機是傳統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關鍵驅動力,并在今天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投機者提供流動性,讓參與者更容易進入或退出市場.

1900/1/1 0:00:00
巴比特專訪丨Paxos聯合創始人Rich Teo:BTC不是黃金,PAXG才是真正的數字黃金_CHT

2019年9月5日,PaxosTrustCompany宣布推出紐約金融服務部批準的首款可兌換實體黃金的加密資產PAXGold.

1900/1/1 0:00:00
大盤走勢漸穩,耐心等待新的趨勢_區塊鏈

作者|哈希派分析團隊 Bitwise公布2021年低加密指數重組結果,Avalanche取代Uniswap進入10大盤加密指數:1月4日消息,日前.

1900/1/1 0:00:00
銀行區塊鏈的霸主!摩根大通區塊鏈網絡IIN年底將吸納全球400家銀行_區塊鏈

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加入了摩根大通的區塊鏈網絡——銀行間信息網絡(IIN)。 圖片來源:Unsplash? IIN已運作兩年 據英國《金融時報》9月15日報道,由摩根大通牽頭的區塊鏈計劃銀行.

1900/1/1 0:00:00
ads